李全时(1908~1970) 大石坬村人。家庭贫农,少年放羊种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养成勤劳俭朴的作风。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委员、乡粮食委员。1936年8月,国民党对吴堡大围剿时,-自首-。1938年秋,恢复党籍。1940年吴堡解放,群众入股集资,政府补助,在李家沟成立起人...[详细]
林庶应,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蓬壶乡美中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少年时家境贫寒,入私塾不久,即弃学从商。民国15年(1926),因地方土匪-,全家搬往泉州谋生。初由其大哥庶明买来一架织袜机,以庶应为主,专工织袜,其母、嫂负责纺纱、缝袜,其父则把成品拿到街旁排摊售卖。稍后,即转当...[详细]
林火保(1935~1970),东山县杏陈乡张家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任村基干民兵副排长,生产队长等职。 林火保的祖上十分贫穷,歉收之年,常四出行乞,祖母因此饿死在行乞路上。民国30年,林火保随同父母行乞流落他乡。至1950年5月东山解放后,他回到东山。在...[详细]
李觉民(1902~1970年),原名李占先,永定人。民国11年(1922年),考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民国12年与-、刘仁静、恽代英有书信联系,在集美学校积极推销《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等革命书刊,传播马列主义,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他又同罗明等进步青年一起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详细]
雷云祺(1909~1970) 名世英,号益三,祖籍湖北武昌,早年迁居安康。1929年冬毕业于兴安联中,同年在白河县参加陕鄂边防军,后编为杨虎城所属讨逆军第27路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双十二”事变。1941年春被胡宗南以“共产党嫌疑”逮捕,囚禁三年。保释出狱后回安康经营...[详细]
孔令甫(1913~1970),河南镇平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骑兵团排长,连长,第二团团长,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二三三团营长,军委骑兵团连长...[详细]
江岩(1911~1970)原名能达,又名亚岩,古竹乡高头村人。幼年丧父,仅读三年小学就为人佣工,当学徒,备尝艰辛。民国16年(1927年)冬,江德贤等在高头建立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江岩积极参加。民国18年5月红四军解放永定,高头成立乡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土地委员。接着投入反“围剿”武装斗争。...[详细]
蒋国榜(1893~1970),字苏庵。江苏南京人。工诗文,书师汉魏,喜好金石、书画、碑帖等。民国3 年与王一亭、哈少甫等合资修葺嘉兴烟雨楼。平素乐助公益事业,晚年随马一浮游,常居杭州西湖。蒋国榜相关 马一浮纪念馆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兰陔别墅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详细]
黄琪翔(1898~1970) 黄琪翔,原名其祥,字御行,广东梅县人。出生于贫苦农家,早年就读于梅县务本学堂、广州优级师范附中。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经武昌第二陆军预备中学,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学习。翌年毕业,被派往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排长。后调回...[详细]
黄同昌(1904~1970年) 别名庆斋、树烺,建阳徐市乡黄墩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9年(1920年)考入省立五中(今建瓯一中)读书,民国14年进北平中国大学政法系深造。17年加入校内学生会秘密组织本社,参加--,反对蒋介石-革命进步人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同昌作为本社成员,集体加...[详细]
黄念忆(1877~1970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金埭村人。父黄永摺与叔父黄永遮于19世纪60年代旅居菲律宾,并于光绪七年创办黄联兴铁业有限公司。 念忆7岁入私塾读书,刻苦勤奋。光绪十三年(1887年),应父命前往菲律宾,在店中学习商务。他年纪虽小,但勤...[详细]
黄毓材(1884~1970年),字君延,云霄瑞堂村人。父炳泰与叔父早年到台湾垦殖,有田千顷及工厂、米行等。黄原在家乡读书,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过台湾,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就读,在校期间与东京一日本女同学相爱,毕业后回云霄结婚。不久,在台湾的产业被日本人霸占,母死于非命,父亲只身回乡病...[详细]
韩兆鹗(1891~1970)字卓儒,化名赵民仁、林枫桢。陕西户县人。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参与组织高师陕西学生同乡会;1920年初同旅京同学魏野畴、杨钟健等创办《秦钟》半月刊,抨击陕西当局的黑暗统治,团结众多的旅京同学。五四运动中,他被高师学生会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交际干事,...[详细]
杭逢源(1912~1970),高家堡人,出身于世医之家。他秉性聪敏,幼时仅上3年小学,后自学中医典籍成才。因其父母患热病去世,自己也几因热病而丧生,遂对伤寒病学、温病学倍加努力,而成专长。23岁时行医问世,触手成春,一举成名。神木、榆林两地城乡患者,多慕名就医,应接不暇。 后迁居榆林行医。解...[详细]
郭万礼(1888—1970),定边县姬塬镇郭崾崄村人。所生两子,长名维纲、次名维统。万礼从小家贫,无法上学,经自学脱盲。他热心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民国年间就积极带头创办了高庙湾和郭崾崄两处小学。当时没有教室,他就腾出自己的窑洞供学生上课。后来他带领村民为学校修了3孔窑洞,周围四五十里地的乡亲把孩子...[详细]
郭天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郭基逵。1905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十里乡郭受九村。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裔。因是郭家长房长孙,故得到宗祠资助,入县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产生不满。1925年回家乡教书并参加农-动。1926年...[详细]
官宗礼(1911~1970),1911年出生在新县郭家河乡范湾村官家上湾一户贫苦农民家中。“黄麻起义”爆发和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官宗礼受到革命潮流的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要求参加革命。 1928年底参加农民自卫军,翌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详细]
龚厚群(1947.11.4~1970.4.10) 浑名小霸王,凤亭乡人。 龚厚群先后就读于新街小学、汉阴中学,因流氓滋扰,破坏校规,曾两次被开除学籍。1965年12月,担任跃进(观音河)水库青年队副排长。次年,“在文革”期间,组织“32111造反队”,任政治指导员。借造反为名,大搞打、砸、抢...[详细]
冯师颜(1915~1970)河南济源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卢沟桥事变后,北平的大中学校纷纷内迁,冯于1940年辗转到陕西汉中,入国立西北大学化学系继续中断了的学业。194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5月,随校由城固迁回西安。1957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热化学。1959年回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