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玑(1890—1969) 字逖俦。北流人。17岁入桂林崇实中学,参加广西陆军小学军事训练,随学生军北上,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入湖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二预备学校,修业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桂,任广西陆军模范营副连长,后任广西督军署卫队营连长。1923年任广西讨贼军第二纵队三营营长...[详细]
雷星阶(1891—1969) 原名雷运泰,岐山益店镇方家什字人。民国元年(1912)考入浙江省立蚕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在紫阳、富平、西安等地职业学校任教。民国12年(1923),创办岐山职业学校。民国15年(1926)加入共产党,不久任岐山特支委员。民国16年(1927)初,按党的指示...[详细]
孔庆桂(1894—1969),字励丹,1894年1月(清光绪廿九年十二月)生于晚清江苏仪征的一个旧文人家庭。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进江苏陆军炮兵任职。1922年又毕业于北平南苑航空学校第四期,属中国最早的飞行员,有功于北伐战争。后重回炮兵,任过黄埔军校教官。抗日战争中历任炮兵指...[详细]
靳志(1877~1969.2),字仲云,开封市人。清初太高祖为造酒工人。后改工为商,在开封城内新街口开"西合盛"酒馆。以后数代读书。其父祖怙以附贡为河南孟津县教谕。家渐中落,房产荡尽。靳志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拔贡,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榜下用工部主事,同时在京师大学堂学习法语。光绪...[详细]
胡忠华,佤族,云南历史旅游地临沧市沧源班洪大寨人,1942年,世袭班洪王胡忠汉病.长子胡德胜年幼无力执政,胡与叔父胡玉芳共同摄政。抗日侵略中他被加封部落代理王子,1944年,被云南省主席龙云委任为“班洪守备司令”,1948年,被云南省主席卢汉委任为“班洪自卫支队”总指挥保卫沧源。1951年普洱专...[详细]
胡新楣(1888~1969年) 胡新楣,胡桥乡法华桥人。清末秀才。惠南师范毕业后,先后就读于苏州陆军学堂和测绘学堂,后为黄埔军校地形教官,与何应钦、薛岳、钮永建等相善。北伐时任总司令部参谋。民国18年,何应钦荐其为运河工程局局长,调各省工程技术人员于扬州,议浚运河北段河床。不久因内部...[详细]
胡世锐(1900-1969),孟县南庄乡里村人。出生在一个祖传中医世家,是河南省颇有名望的中医师。 世锐幼年在本村上私塾,1915年正式跟家父胡敬堂学习中医,因天资聪颖,仅三年功夫,就在家乡一带行医治病,由于世传高尚医德,医道有序,赢得家乡一带众多百姓之信赖,自己也深受鼓舞。1931年,考入...[详细]
黄万益(1910~1969),扬中县八桥镇利民村人。以善治蛇伤而闻名全县,苏南、苏北邻近县市亦有前来就医者。 黄原为篾匠,30多岁始拜师学习捉蛇,医治蛇毒,解放前在外地过着流浪生活。 解放后,1950年黄回到家乡,为附近群众医治毒蛇咬伤,疗效显著。蛇伤病人经黄治疗者,多...[详细]
贺振民(1927—1969) 户县青阳寨人。民国34年(1945)进凤翔“风易社”学艺,后在甘肃北镇一带搭班演戏,受赵文国启蒙师训,通晓戏艺。1950年7月,偕师傅从甘肃转回凤翔,次年春季加入凤翔县正声剧团。贺振民是西府秦腔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他的表演细腻、动作熟练、感情真挚、唱...[详细]
郭晓棠(1910一1969年),原名郭全和,紫陵乡西紫陵村人。先后就读于河南省立十三中学、一中、省立一师、中州大学附中和河南中山大学。 晓棠学生时期就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救国。他不仅刻苦钻研“国学”,而且认真阅读《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学史》、《先...[详细]
郭炳祺(1912~1969),汉族,1912年生于思练街。幼年在本地读书。1932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炮兵科,193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37年进南京炮校受训,结业后,升任副官上尉参谋。次年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第十六期受训。1940年毕业,后升任少校参谋、中校作战 科长、一七。师参谋长等...[详细]
顾海滨(1908~1969年) 顾海滨,南汇县黄家路谈家店人。民国初随父移居四团新桥,幼年求学于上海等地,后在家办厂,经营碾米、榨油。至民国30年,开办华申纱厂,职工600余人,统称顾同发综合加工厂。并在庄行开设同泰油车轧米厂,在杭州开设轧花厂。时在上海延安东路中汇大楼(今上海博物馆...[详细]
冯野夫(1916~1969),柏山乡水运村人。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6岁起在家务农。1938年,日军占领博爱后,经同学介绍,到山西陵川县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太行南区政治部-科任干事,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部队开赴冀南平原作战,冯在留守处任政治指导员。后患严重神经衰弱症...[详细]
冯堂堂(1945—1969) 凤翔县虢王乡人,共青团员,1962年从技校毕业回到农村。1969年初和本村群众打井抗旱,3月31日晚,打井机具突然发生意外,井下八名群众生命十分危急。堂堂临危不惧,舍已救人,献出了生命。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于7月11日追认冯堂堂为中共党员,并...[详细]
范伦五(1893-1969),原名0臣,修武县范庄人。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毕业于修武县第一完全小学。从1919年起,先后在修武、安阳、厦门、安徽等地的教育界、旧政界做事近20年,教学严谨。教德高尚,廉洁奉公,主持公道,在修武县士绅中有一定威望,与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 1937年10月,日...[详细]
方庆云(1894.1~1969.10),河北省人。酱肉名师。方庆云早年在冯玉祥部十五旅从军,历任炊事员、战士、班长、排长等职。退伍后,经人介绍到开封名店长春轩酱肉铺从事酱肉制作。该店以传统名产,具有独特风味的五香兔肉享有盛名。方庆云经过苦心钻研,逐步掌握了卤制五香兔肉及多种酱肉的技艺。 19...[详细]
杜丙正 灵宝县川口乡赵吾村人。1947年生,1965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工程兵4784部队8连任副班长。196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复员回乡后,即投入到红线渠水利工程建设中。8月5日下午,杜丙正带领点炮手陈立成和陈甲寅来到工地,分赴各自的点炮位置。当杜丙正点完自己...[详细]
丁懋英(1891~1969),女,上海人。上海著名的孟河中医丁甘仁之女。民国初年来天津,入严氏女学读书,为严修所爱重,得严氏之助,赴英国留学习医。学成归国,1923年入严氏任董事长的天津公立女医院(水阁医院),任院长。1935年在英租界伦敦路(今成都道)创立天津女医院,自行开业行医。1945年日...[详细]
郭启儒(1900年-1969年),出生于北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捧逗俱佳,台风潇洒,沉着稳健,趣味文雅。代表节目有《熬柿子》(单口)、《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与方言》、《改行》、《打电话》等。郭启儒出身贫苦,幼时读过六年私塾,酷爱相声,二十三岁曾在北京鸿奎社学演文明戏,二十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