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俊(1903—1968)利津县崔林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救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等职。在农业互助合作社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办好集体经济。1953年—1957年间,全村向国家交售余粮50多万公斤。 他于1957年和1963年,先...[详细]
王经楼(1915—1968)又名王志谋。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耿家坡村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历任临淄县第五区指导员、蒲台县长、中共博兴县委书记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省粮食厅储运处长、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1968年去世。 ...[详细]
王广镛(1892—1968)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人。幼年在济南西寺菜馆学徒,经名厨师郑广成、郑广木指点和清廷御厨袁发传授,学得一手烹饪技术,精通南北名菜。 他18岁时, 在泰安给张勋包饭,掌握红白两案,制做的饭菜花样多,一年365天不重样。1919年夏, 他与栾玉琢合作, 在博山创办聚乐村饭...[详细]
铙毓泰(1891-1968) 江西临川人。著名的物理学家。1913年去美国留学,1918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普林斯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应聘到南开大学创建物理学系,任系主任。1929—1932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体物理学实验工作。1932年回国,先后任北平研究院...[详细]
孙自平(1910—1968)原名凤春,又名孙紫萍。蓬莱县(今蓬莱市)弯子口村人。1932年在本乡任教。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与组织蓬莱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历任政治部组织科长、营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蓬莱县县长、山东水产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所长兼党委书记。...[详细]
孙旭涛(1926—1968)原名孙涛。阳谷县阿城镇人。193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2月奉命南下。1955年8月后,任中共湖南省黔阳(今怀化)地委宣传部长、中共湖南省溆浦县委-,中共黔阳地委副书记、书记等职。系中共湖南省委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68年1...[详细]
宋长泰(1899—1968)高唐县三甲王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消灭国民党军残余武装的斗争,曾化装潜入国民党统治区侦察敌情。土地改革后,带头建立起农业生产互助组,连年获得粮棉丰收,创单产全乡最高纪录。1950年被评为“平原省农业劳动模范”。1951年当选为高唐县第...[详细]
齐璧亭(1883—1968)名国梁,以字行。宁津县宁津镇五胡同人。教育家,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之父。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宁津高等学校校长、保定高等师范教员、天津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天津河北省立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他任职的天津女师学院共有学生2000余...[详细]
齐刚(1919—1968)原名齐成新。梁山县齐岗村人。1936年,在济南第一师范读书,参加了学生读书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与同学一起组织了抗敌救国会,动员和发动群众武装抗日。1938年2月5日,参加了刘星、陈伯衡等领导的“永安寺(今梁山县申垓村)起义”。不久,又主动回...[详细]
彭慧 (1907~1968) 原名彭连清。女。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曾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学习,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27年后历任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秘书、干事,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员,中山大学、桂林师范学院教师,全国文艺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师...[详细]
彭柏山 (1910~1968) 湖南茶陵人。中共党员。1931年参加左联,历任上海左联大众教育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新四军政治部-科科长、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4军副政委,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厦门大学教授。1934...[详细]
牟汉华(1912—1968)原名牟翰华,又名张新华。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了由中共鲁东工委领导的潍北蔡家栏子武装起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队队长。后任中共潍县县委政治交通员, 潍县县委、临时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详细]
孟庆云(1918—1968)莒南县寨子村人。1952年任农业合作社社长。1955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因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成绩突出,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65年被评为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详细]
扈梅村 (1906—1968)原名扈本尧,化名胡笳。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 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6月,任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1928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北平回到潍县。1938年初,他参加了党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同年,党组织送其去延安,在边区政...[详细]
马鸿祥(1915—1968)费县上冶镇人。1939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费县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组建起的抗日武装编为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八大队。 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2月后随军南下,历任广西自治区粮食厅厅长、省财办党组书记等职。“文革”中被破孩致死。1982年,自治区党委为其平反昭...[详细]
陆静华(1898~1968) 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武进人。居武进大南门外子和里,先后迁居公园路、西庙沟,最后定居南大街。陆静华与张太雷结婚后,协助丈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民国16年(1927年)张太雷牺牲后,中共中央十分关心烈士的家属,组织上曾派专人来接陆静华一家去革0据地,以...[详细]
李宇超(1906—1968)原名李城超。诸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 当选为共青团济南地委候补委员。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军事部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转为中共党员。结业后,被派任山东军事特派员,赴济南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春,参加中共中央训练班。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详细]
李义丰 (1911—1968)莒南县石泉湖村人。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救会会长。1944年,任村各界救国联合会会长。翌年任村支部书记。曾带领民工支援甲子山区反顽斗争和孟良崮战役。从1943年起,带头组织变工组,坚持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道路。石泉湖村当...[详细]
李兴源 (1888—1968)又名李树园, 字左泉,别号砚田老农。博山县西冶街(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国画家、著名陶瓷艺人。8岁入学,习文学画。经6年,所画山水、花鸟、虫鱼已见功底。14岁辍学,专攻书画,精心揣摩宋、元、明、清各代名家的画技,得其要领。19岁即名噪一方,索画者甚多。1912年,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