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全(1898~1968),又名何凤川,民乐水岸村人。广东潮梅军校毕业后,在桂军做下级军官。1927年春在北流县农-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1929年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时,任警备第五大队第一团团长。同年10月,在俞作豫部平叛收复龙州战役中,何健全曾参与战斗。接着,李、俞整顿第五大队,准备组织红...[详细]
韩祖康 (1894~1968) 韩祖康,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家贫,宣统二年(1910)入长沙雅礼大学,靠为学校刻印抄写文稿所得缴纳学费,后因成绩优异得到学校奖学金,免去全部费用。 1917~1924年他先后担任湘雅医学专科学校助教兼湘雅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教师、清华大学化...[详细]
古世忠(1882-1968),回族,祖籍武都县。清末到麦加朝觐,故称“哈智”。民国初年到临夏行医,民国十七年(1928)移居韩集,开设“育生堂”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合入韩集诊所。1958年在韩集卫生所任中医大夫。古世忠出生中医世家,自幼受祖父指教,后经临床实践,医术日精,擅长妇科、儿科,...[详细]
谷镜汧(1896—1968),余姚梁辉乡杨潭村人。早年就读苏州垦植学校,1917年、1922年相继毕业于青岛德语专科学校和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后得县人宋汉章资助,留学德国,进海岱山大学、柏林大学,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助教。1928年至上海参与筹建国人自办第一所...[详细]
岑观海(1891—1968),名镇澜,以字行,廉州镇人。自幼刻苦自学,博览医籍。青年时曾在合浦五中任校医兼图画教师。后在家开设“岑氏医室”,因重医德轻钱财,为群众所称赞。 民国28年,岑观海为合浦县长的太太诊病时,获悉国民党当局要捉拿地下党负责人庞继业等,即设法通知庞,使这些负责人及时转移。...[详细]
高健君(1919—1968),甘肃榆中县小康营人。191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0震撼着陇原大地。在这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正在兰州读书的高健君同志,受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追求进步,寻求真理,毅...[详细]
符昭骞(1901~1968),字孟腾,海南省文昌县重兴镇上鲤塘村人。少年时随父旅居英属马来亚(今属新加坡一带),1916年回国。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毕业,历任驻粤滇军排长、连长、少将副官。1925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区队长、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右翼独立团连长、团参谋长。...[详细]
傅其芳(1922—1968),鄞县五乡碶人。幼丧父,随母迁居上海,初中毕业后入钱庄学业。自少喜打乒乓球。1949年去香港,在乒乓房当“陪打”,刻苦练功,球技渐精,终“反陪为主”。长于直拍快攻,善打两角直线球,曾代表香港参加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53年回大陆,次年参加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详细]
冯道学(1921~1968),瑶族,在妙乡有生村公德屯人,瑶族领导干部。 冯道学18岁入广西特种教育师资训练班学习(当时瑶族被称为“特种民族”),23岁毕业于桂岭初等师范, 不久, 任国民党上思县县党部助理干事,后任上思县参议员。民国37年(1948年) 秋回家务农。1949年7月后,拥护革...[详细]
方椒伯(1885—1968),名积蕃,镇海骆驼桥桕墅方村(今属镇海区骆驼镇)人。祖父方介堂在沪、津、汉等地经营糖业历20年,聚财甚丰,遂成豪富。椒伯8岁丧父,17岁应科举试不中,次年赴沪与其叔父共营祖传产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家乡创办培玉两等小学堂,任校长,兼任宁波溪海公学校长、宁波教...[详细]
方璜(1912~1968),名永璜,字磻溪,今岳阳县新开镇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在陕西省水利局和湘、桂、滇缅、平津等铁路局从事技术工作,参加以上铁路的选线、初测、工。后任丰台、山海关桥梁工厂工程师、段长、总工程师、厂长等职,潜心钻研铁路桥梁科学技术,如质如期完成武汉、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详细]
董绍庸(1916—1968),杭州市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留校任教。1942年至1945年先后任成都修车厂厂长、中央工校教员、欧亚航空公司机械员。1945年留学英国,次年,入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任职于欧亚航空公司。新中国建立初,先在天津机场,后调任...[详细]
陈展猷(1914—1968),归义镇罗平村人。民国23年毕业于国立广西大学冶金专修科后,先后任邕龙矿务局技士,云南广西采金局勘探队分队长、桂林科学实验馆冶金助理研究员、平桂矿务局营运处长、广西大学冶金系讲师等职。民国37年选派往美国犹他州大学研究院学习。翌年,获该校冶金学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详细]
陈又新(1913—1968),吴兴(今湖州)人。早年丧父,随兄赴缅甸仰光求学,17岁回国,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专业,1938年毕业。曾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与陈洪、丁善德合办《音乐杂志》,与丁善德、劳累贤合办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建国初,赴英国伦...[详细]
陈石民(1895~1968),字锡昭,又名基陶。蚕丝业教育家、实业家。出生于嘉兴日晖桥,原籍新昌县西坑村(今属镜岭镇)。少年丧父,家道艰辛,发愤苦读,以第一名考入杭州甲种农校,每年获得第一名官费奖学金。毕业留校,并协助新昌县知事金城调查新昌土特产,写成《新昌农事调查》载入民国县志。1919年(2...[详细]
陈浩煊 (1923—1968) 陈浩煊,1923年生于新民乡谢家镇。他7岁入学,1941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数理系,次年改入复旦大学土木系攻读,1945年毕业留校任教。1951年调交通大学,1952年调同济大学。 陈浩煊是民主同盟成员。他曾任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学...[详细]
岑呈祥(1891年~1968),新庆乡龙山村佛头冲人。12岁随林姓师傅学打钹花艺术。改造创新形成具有高、难、奇、新独特风格的呈祥钹花,尤以“二胡笛子顶转钹”、“曲棍顶转钹”、“转钹内藏杯”和“转钹过脚”等为绝招。年轻时足迹遍及容县、平南、岑溪、苍梧和本县。 民国36年某天在平南演出,数千观众...[详细]
陈公培(1901~1968),原名善基,曾用名吴明,湖南省长沙市人。1920年6月,在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一起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7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共同组成旅法中共早期组织,10月回国。不久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琼开展建党活动,以教书为掩护,联...[详细]
程铿(1895—1968),字希曾,永康岩下街人。因学业成绩优异,以公费生毕业于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继而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于上海四马路开设美术馆,兼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函授部教授。善绘人物山水,精于照相放大,擅长雕塑。当时竖立在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南京中山公园的孙中山铜像、上海哈同公园的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