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泮岭(1891~1967)武术教育家。字俊峰。河南省西平县人。自幼文武双修,在家习少林拳,后北上求学。在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从李存义、纪德、许禹生等学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岳氏连拳等。1920年毕业回乡,在开封发起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提倡武术,后俱乐部改名为河南省武术会,...[详细]
陈昌浩(1906.9.18-1967.7.30),又名陈海泉,曾用名苍木。出生于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今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26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详细]
朱子帆(1898~1967),曾用名朱源、朱国华,无为县六锦疃乡人,6 岁时随祖父读书,民国5 年(1916 年)考取无为县师范讲习所,民国2 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 “五四”运动中,朱子帆联合各校进步青年学生,发起成立安徽学生联合会,声援“五四”运动,反对倪嗣冲、马联甲、倪道烺等军阀统治...[详细]
支维永(1895—1967) 男,演员。男班四大名生之一,小名达松,浙江省嵊县支鉴路村人。14岁进小歌班学戏,拜金荣水为师,工小生。1920年12月到上海,加入王永春领衔的戏班,首次挂牌演出于小西门绮云茶园,后在第一戏园和大世界演出。20年代后期已成为台柱小生,与李桂芳、金筱邦、楼天红、陶素莲...[详细]
赵希贤(1933-1967) 赵希贤,壕塘乡洪庙村人,民国22年(1933)12月生。家贫穷,学习刻苦。l953年1月在新邵第一中学初四班毕业后,以高分考入武汉地质学校(中专)。毕业后,于l956年3月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四年结束,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南洛阳某部工作,获少尉军衔...[详细]
赵文洲(1903~1967年) 赵文洲,出生于沪西赵家花园世代花农之家。8岁随父学种花。擅长插花技术,精通树桩盆景制作。所生产的花草树木,由小贩登门批售,或送至斜桥花木市场出售,名贵品种曾远销国内外市场。赵于种植实践的同时,潜心研究多种草木的药理作用,为平民医病。 ...[详细]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 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数近2000万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咽缘》、《八十一梦》4 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散文和新...[详细]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 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详细]
尹宽(1897~1967),名硕夫,笔名石人,化名有益、王兢博、商吉士等,桐城县石南乡雪池村人。 尹宽出身于中农家庭,“五四”时期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读书,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民国8 年(1919 年)11 月,在高语罕帮助下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在日尔曼公...[详细]
叶元龙(1897~1967),又名卫魂,歙县蓝田人。民国4 年(1915 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大同大学,自费留学美、英、法三国,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该校“金钥”奖。民国16 年回国,历任南京大学教务长,金陵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等校经济系教授,...[详细]
姚克佑(1918~1967)贵池县人,民国26 年(1937 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二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空军航校政治委员、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55 年授大校军衔,后晋升为少将。1967 年5月5 日逝世。 同年(公元1918年)...[详细]
许恪士(1896~1967),名本震,教名依纳爵,歙县许村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曾任省立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后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柏林大学和耶纳大学,获耶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极富辩才,留学期间外出旅行和演讲,足迹几遍欧洲。民国15年(1926 年)和16 年,两次代表国民政府出席在德国慕...[详细]
吾瑞柏(1882-1967年)名粼,号劲臣,开化城内人,系汪国香、吾建元之次子。十六岁入庠,十九岁起受聘华埠坐塾,先后四十余年,桃李芬芳,极著声望。教学颇有维新倾向,订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课程表,每曜定课讲授,计有修身、国文、体操、音乐等内容,周而复始,有条不紊。日曜日不放假,而...[详细]
吴光韶(1901—1967),字聘周,城东乡杀牛坑口人。国民党员,浙江省第八师范第一届毕业生。初任本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员,因人施教,引导一批有志青年求知上进。民国16年(1927)春,受聘衢州中学时,与共产党员傅联璋接触,曾草拟“电请开化县国民党停止活动”电文。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详细]
王湘芝 (1919—1967) 原名王香芝。女,演员。浙江嵊县城关镇人。1935年秋在嵊州“锦花舞台”学艺,工小生。1936年参加“龙凤高升舞台”。嗣后,曾一度在宁波、上海与徐玉兰、屠笑飞、姚水娟等越剧名伶同台演出。1944年自组“湘芝舞台”,并邀名旦黄湘娟加盟。从此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长年在...[详细]
王赖赖(1883--1967),原籍大荔县人。l944每于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幼年同王麦才、朱林道同州梆子。1931年,他与拜家红、朱林逢、罗士奎旌县成立了“民生社”并任教练。l956年被陕西省对校聘请为同州梆子班的教练。1961年参加了同归赴京汇报演出团,在北京向中央-演出了他的拿《鼓滚刘封...[详细]
陶勇(1911~1967),原名张道庸,清宣统三年(1911 年)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一个贫农家庭里。从小给地主放牛,后来当了几年窑工。民国16 年(1927 年)参加农民协会。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 年春与廖杰吾等20 多人组建地方革命武装—— 叶集模范连,不久改编为霍邱二...[详细]
陶贤(1908—1967) 男,编导。原名陶忠澄,籍贯上海。1924年考入南洋公学,后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同时拜师学传统诗画。艺专毕业后曾任中学美术教师、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广告及中央香皂厂绘图员,为推销产品而创造的“黑影画”颇受市民欢迎。1938年起涉足越剧界。1940年编写《恒娘...[详细]
粟再温(1908-1967)直隶(今河北)平山人。早年在北京孔德学院读书。曾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太原特委、晋察冀四地委书记。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中共中央组织部处处长、晋察冀边区贸易公司总经理、华北总工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局长。建国后,历任全国总工会-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