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丘园(1906~1967) 名人俊,字丘园(秋湲),以字行,城关镇南关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父母早逝,家道中落,赖祖母和叔父母抚育成人。民国17年(1928)夏,丘园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次年初转入华南大学,参加当时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同年秋,转入上海中国公学,加入中国新...[详细]
欧阳磊(1892~1967),字克难,号佐邦,广州从化县江埔凤院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2 年任大元帅府警卫团二营三连排长。1924 年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三团一营副连长。1926 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十六师四十六团少校参谋,第十五师军需处长。1927 年任增城县县长,19...[详细]
罗翼群(1889—1967年),字逸尘,兴宁龙田鸳塘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罗翼群从兴民学堂考入两广测绘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参与策划黄岗起义和惠州起义。后任广东都督府军事委员、中华革命军第七路军副司令、粤军总部及省长公署参议、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罗协助廖...[详细]
罗明佑(1900~1967),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毕业于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民国7年(1918)罗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当时北京城只有一家外国经营的“平安影戏院”,票价昂贵,一张影票最低售2元,超过半担米价。18岁的罗明佑,出于民族自尊心,想开办一家为中国人和学生开放的电影院,打破外国人对电影的...[详细]
罗广斌 (1924~1967) 重庆忠县人,作家。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 组织民青社,任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委员会主席,重庆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曾参加重庆中共地下党 组织六一社,任重庆民建中学理化教师,秀山县理化教师。1948年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详细]
刘优 (1929—1967) 刘优,广东恩平县沙湖区人。1950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52年转业至市-水上派出所当民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获市-、市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民警、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称号。 1967年1月20日下午,江门造纸...[详细]
林贤察(1898一1967),字亦明,澄海县溪南镇南砂村人。 贤察民国1 4年(1925)毕业于韶关讲武堂,民国15年参加北伐。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任陆军第四军五十九师一一七旅旅长,先后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抗战和台儿庄战役,有功受奖。以后,在江西南浔铁路沿线继续抗日。民国30年晋升第四...[详细]
廖坚(1898~1967年),石湾大桥头人,民国时有名陶塑家之一。少时随父学陶艺,其技得自家传。擅造山公、亭宇、螃蟹、青蛙等小品。又通翰墨,工书法。所作山水盆景,富诗情画意,为石湾窑的石山盆景名家。与陈渭岩亦师亦友,曾在广州合营陶业。初只塑山公素胚出售,后在石湾自营小店,多作外销行货。作品钤有“...[详细]
简琦辉(1916~1967),又名简炳明。原是连平县九连人,幼时卖给在忠信街开“大生栈”烟店的福建省永定县人简仁生为子。简初时极受宠爱,后因其后母生有儿子,便渐渐受到-。10岁时,被逐回福建,名日读书,实则放牛。19岁时返回忠信“大生栈”烟店,请求分家。结果,其父只给了他一点小本钱和一些不值钱的...[详细]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乡人,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详细]
侯桂平(1884~1967),又名侯世安,花山镇,岗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侯桂平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4岁始,随叔公出外,先后在番禺、广州等地当理发学徒、榨油工人。 民国10年,(1921),侯桂平积极参加广州油业工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民国12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到...[详细]
郭赞(1905年~1967年),乐平三江村人,富商郭少鎏之第四子。香港拔萃英文书院、香港大学商科毕业后,入香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学习业务,旋任该行华人经理。1960年任香港恒生银行副董事长。郭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民国19年(1930年)起,历任香港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总理、精武体育会副会长、中...[详细]
郭民英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第四个孩子,1943年11月出生于重庆,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65年退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7年4月12日 。 据奉周恩来之命处理此事的当时海军干事徐平回忆,郭沫若和于立群为处理此事,专门为徐写了一幅字,后海军方面得出的结论是郭民英患有慢性精神病,因此,郭沫...[详细]
方日英(1894—1967) 字厚明,沙溪濠涌村(今大同村)人。农民出身,后从军,任孙中山卫士。民国11年(1922)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围攻-,其参加保卫-战斗,得孙中山赏识,保送到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先后任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曾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1942年5月...[详细]
党积龄 (1879~1967),字松年,留坝县城关镇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八月,出身贫苦。7岁入乡学,16岁入县学,中途辍学,受到留坝厅同知文德升资助。后就读于陕西西安优级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党松年获公费赴日本留学。次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党松年以“播种”为笔名,在...[详细]
陈洪光,1941年生在四川省南川县(现属重庆市)太平场乡竹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在解放前靠佃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童年的清贫生活使陈洪光从小懂得了人生的艰辛,也铸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新中国诞生后,陈洪光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他被父亲送到村小学读书。陈洪光万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课堂...[详细]
曹孟君 (1903-1967)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书记。 湖南省长沙人,女,1903年生于长沙樃梨镇一名门望族家庭。她的两个哥哥投身民主革命,对其影响很大。在梨江小学读书时,因-校长的封建压制而被开除。1921年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因带头剪辫子被开除。入周南女校后,...[详细]
白俊亭(1902~1967),又名怀德,宜君县偏桥乡东云阳村人。他青年时代投身到国民党井岳秀部下李相九(共产党员)营当兵,受李的影响,倾向革命,被李提升为连长。民国二十年回乡后,他先后任国民党偏桥区区长、联保主任、县财委会主任、县参议员等。其间,他和本县革命先驱、同窗挚友强自修及共产党员王生廉等...[详细]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