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郭柏良 [公元1885年-1967年]

  • 郭柏良(1885~1967年) 郭柏良,别号郭纶,江苏江阴人。清光绪二十三~三十三年(1897~1907年),在苏州盛亮臣及无锡叶杏村学医。民国2年(1913年),在境内天潼路设诊所。民国12年,任广东医院医务主任。民国25年,自筹资金在境内天通庵路建中国医学院校舍,任校长。学院可容纳学生...[详细]

邓云章 [公元1894年-1967年]

  • 邓云章(1894—1967) 名宗汉,宝鸡县晁峪乡人。18岁随祖父学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宝鸡县医院副院长、中医学校校长、宝鸡市中医院副院长。曾以猪苓汤治愈王子清“血尿症”,以炒黄连治愈魏某“便血症”。著有《医学日记》、《脉学心得》、《用药心得》、《医案》、《医语》、《验方实验录》、《...[详细]

陈劭先 [公元1887年-1967年]

  • 陈劭先(1887~1967) 原名承志,字劭先。江西清江县人。清末秀才。早年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同盟会江西支部负责人,积极参加二次革命。后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抗战前代表桂系在上海联络抗日反蒋势力,险遭杀害。民国26年(1937)应...[详细]

陈坊仁 [公元1916年-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陈坊仁(1916-1967),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永丰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区苏维埃政府儿童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代营长,红28军第3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详细]

陈纯修 [公元1884年-1967年]

  • 陈纯修 (1884年~1967年) 字笃之,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人。于1913年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学院,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学生时代,他接受反帝反封思想,主张妇女放脚、男女婚姻自由、创办新学等。1915年,陈纯修冒着劣绅反对的风险,在本村创办小学。1918年,陈纯修被选为民国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详细]

邹筱孟 [公元1906年-1967年]

  • 邹筱孟 (1906—1967)原名邹长荣,又名邹珂。泰安县人。1924年8月,考入山东齐鲁大学医学系。1935年任济宁私立鲁西中学总务主任。1937年底,参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1938年春,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自卫团一大队大队长。1939年后,历任泰西军分区卫生处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详细]

朱式范 [公元1920年-1967年]

  • 朱式范(1920—1967)费县黄汪头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47年后任师组织科科长。1965年任中央军事博物馆历史馆主任,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在修建北京太平湖的义务劳动中连续苦干几十天,受到中央的嘉奖。“文革”中...[详细]

赵彦兴 [公元1914年-1967年]

  • 赵彦兴(1914—1967)莒南县鸡山西坡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支前中曾立一等功3次。 新中国建立后,任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封山造林、建果园,发展养殖业。1960年,实行在地瓜沟内套种高粱,混合亩产达到550公斤。 1959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63年,...[详细]

赵明新 [公元1914年-1967年]

  • 赵明新(1914—1967)字杏村。乐陵县古楼张村(今属乐陵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任天津团市委宣传部长和青工部长。同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1935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济南市委书记、鲁北特委宣传部长和清河特委委员、宣传部长。后...[详细]

赵枫林 [公元1922年-1967年]

  • 赵枫林(1922—1967)原名赵益友,曾用名梅信。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山东国立六中-到四川梓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当地任中学教员。 因从事业余文学创作, 取名枫林,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发表过作品。1946年回菏泽,在冀鲁豫边区文联工作,任《平原文艺》编委。发表的主要作...[详细]

张月秋 [公元1935年-1967年]

  • 张月秋(1935—1967)女。阳谷县鹅鸭坡村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妇女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变了村里的面貌,多次受到政府表彰。1964年8月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1966年3月被补选为山东...[详细]

张兰亭 [公元1925年-1967年]

  • 张兰亭(1925—1967)利津县城东街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出生于贫苦农家,兄弟四人,张兰亭居长。其父张树林是拥军支前老模范,二弟张祝信系残退军人, 三弟张祝胜1947年在泰安战役中牺牲, 四弟张祝庆是转业军人。有“一门四战士,父子五模范”的称誉。张兰亭幼年失学, 随母乞讨度日。9岁...[详细]

曾毓隽 [公元1876年-1967年]

  • 曾毓隽(1876~1967年),字以烺,号云潭,祖籍长乐县,迁居闽县(福州市区)孝义巷。早年就学于福建船政学堂,后被选送出国留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任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邮传部委派,勘测川汉铁路线。宣统二年(1910年)冬,为段祺瑞幕僚,颇得赏识,被...[详细]

于连泉 [公元1900年-1967年]

  • 于连泉(1900—1967)原名桂森,又名树德,字红霞,号绍卿,又号霭芬。艺名“小翠花”。登州(今蓬莱市) 人。京剧演员。7岁入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主持的鸣盛和科班,学青衣花旦,兼唱河北梆子及京剧,艺名“小牡丹花”,学名盛琴。科班停办后,转入北京富连成科班专习京剧,得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师传授...[详细]

于得水 [公元1906年-1967年]

  • 于得水(1906—1967)原名于作海,曾用名于海,高德胜、刘二伦、林德胜。文登县 (今文登市) 铺集镇洛格庄村人。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1933年入党。1935年参加胶东“一一·四”-,任特务队队长。1937年参加天福山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 1939年任八路军山东...[详细]

袁果 [公元1908年-1967年]

  • 袁果(1908—1967)博平县人,今属茌平县人。19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博平党支部委员。 同年被选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委员。1928年2月底调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 同年10月在博平县袁楼被捕。获释后留鲁西工作。1929年3月与中共山东省委失掉联系, 先后赴东北、新疆谋生。1937年被军阀盛世...[详细]

袁勃 [公元1911年-1967年]

  • 袁勃 (1911~1967) 原名何风文。河北广宗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武汉、重庆、太行《新华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及《北平解放报》、总,云南省新闻出版处处长,《云南日报》社长,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作协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详细]

姚宾才 [公元1890年-1967年]

  • 姚宾才(1890—1967)临淄县孝感乡(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田家庄人。在临淄西关创办“益成祥”花边庄。他创立花边大套新工艺,打破了花边长期的带形规格。 产品“青州府花边大套” 深受外商青睐,作为临淄特产一直享誉国际市场。1967年去世。 ...[详细]

杨财恭 [公元1939年-1967年]

  • 杨财恭(1939—1967)蒙阴县谢家庄人。1958年入蒙阴纤维厂当工人,大搞技术革新, 提高了工效;并经常帮助同班组的职工解决技术上的问题。1959年,他所在的班组超额完成绳索10635公斤。翌年,他被省人委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详细]

延伯真 [公元1897年-1967年]

  • 延伯真(1897—1967)原名延寿璞。广饶县延集村人。东营境内早期中共党员。1921年由济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博兴讲习所任教。1923年春,经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调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同时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负责工农部工作。1927年,调往平原县开展农运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