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世(1910—1967),定边周台子乡公布井村农民。幼年家贫,揽工牧羊放马。长大后精通饲牧,众称其为畜牧“行家”。1956年以后,一直担任公布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及生产大队的畜牧股长,曾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和省畜牧业先进工作者。 他熟知牲畜活动的规律,全大队每头大家畜和每只羊子,他都了如指掌。一...[详细]
吕炳安(1917—1967),河北省深泽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连政治指导员,第八军分区营政治指导员,地区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三十一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辽西支队副政治委员,热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详细]
陆纲 (1913-1967年),原名姚旦,又名姚常新、陆绠。1913年9月27日出生在浙江省镇海县姚家丰村。1931年毕业于宁波高级专科职业学校。1934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936年进入上海中国银行储蓄部任助理员。1938年4月加入浙江抗日自卫会直属政工队,是年6月参加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9...[详细]
李五香,南安梅山芙蓉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家境贫寒,12岁随亲属到马来西亚投靠其三兄李映雪。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就读,毕业后到陈嘉庚开设的谦益栈当职员。五香为人诚实,工作认真,勤于钻研业务,在职5年,深得陈嘉庚的信任。后经陈嘉庚推荐到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有限公司任职。对橡胶的制造工...[详细]
李午亭(1886~1967年) 原名炳年,字学定,出身水吉镇李氏家族。其父名香苑,有兄弟5人,做木材、茶叶生意起家,成为首富,仅租谷每年收千余担。其长兄学禹,次兄学濂,都在外从政。 午亭在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后,到广西任桂林地方法院检察官。民国5年(1916年)调回福建,任福建省审判厅厅长等...[详细]
李文忠,1941年农历七月七日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沟西镇韩尔庄李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李会丰,贫苦农民,曾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母亲李秀英,家庭妇女,操持家务和从事农活。 1949年,李文忠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读完初中,回家参加劳动;195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详细]
刘占江(1917~1967) 乳名德义,原名佩新。祖籍后刘家山,后迁直川山。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父亲农忙耕耘,闲作木活,占江7岁起就帮他拉手锯,当小工,种地,打柴。父及二叔父曾在土地革命时脱产工作过。 刘占江1933年踏上革命道路,1934年加入共青团,翌年10月转为共产...[详细]
刘亦珩(1904~1967)又名一塞,字君度。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19 2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入学第三年,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爱国-遭唐山地方当局通缉,遂东渡日本,1925年考入日本广岛师范理科学习数学,1929年转入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先后任北平师范大学讲师、...[详细]
刘文岛(1893-1967),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7岁入私塾念书,13岁进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考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9年再考入保定军校。后留学日本和法国,获博士学位。并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国民革命。 1925年回国,在广州结识蒋介石,加入国民...[详细]
刘绍棠 (1907—1967),又名刘化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七岁入学,就读滨江广益中学家庭私塾专科。1929年入沈阳讲武堂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军,任国民革命军一○五师二旅五团二营少尉文书副官。1933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正逢“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被编入国民革命...[详细]
刘昌汉(1915~1967)陕西安定(今子长)人。出身贫寒,八岁时一边给富户放牧,一边上学。初小毕业后,被其父送往县城一所高等小学当工友,除打铃、扫地外,便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竟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阅读进步书刊,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详细]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为该军代表人物。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详细]
李荣昌,1940年3月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6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五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川藏公路线上有一个著名的险区,叫拉月大塌方。这里,公路一边紧靠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帕龙山,一边靠急流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支流东久河。限于复杂的地质,路面修得极窄,只能通过一台汽车。1961...[详细]
林心贤(1916~1967年),林则徐五世孙,生于日本东京。民国22年(1933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参加学生-,因散发传单被捕入狱,获释后被校方开除。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山西,入游击干训班,毕业后工作于五台山地区。民国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代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翌年,擢...[详细]
林素园(1890~1967) 林素园,字放庵,祖籍长乐。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福州台江苍霞洲荔枝下的书香门第,民国元年(1912)毕业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北平大学教授,并与高一涵、沈钧儒等创办《自治周刊》。不久,客居洛阳,被聘为直鲁豫巡阅使署秘书。民国18年,任...[详细]
林济庵(1917~1967年) 林济庵,又名林应剑,福州郊区螺洲镇洲尾村人。 民国20年(1931年),济庵在福州林烺铨医寓学医。民国22年出师,参加福州市中医师合格考试,名列全市榜首。他一度在城门谢坑村悬壶行医,不久到马尾开业,坚持“朔望义诊,贫不计资”,医名鹊起,每日登门求医者多达1...[详细]
李良荣(1908~1967年),出生于归德里蔡宅村杨家,3岁时卖给仁德里下蔡村李氏。养父、母早逝,生活无着,外出流浪。15岁人许卓然靖国军随营学校。翌年6月,经许介绍保送人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当年毕业后,在教导团当排长。民国14年(1925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东征,讨伐盘据东江...[详细]
李进隆(1888~1967),字琦伯,今古楼乡东冲人。出身于官宦家庭,16岁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历时4年毕业,又以优异成绩获取清华大学第一批公费留美资格。留美近十年,先后在西点军校、哥伦比亚大学、里海大学、挪威大学、道特茅斯学院学习骑兵、采矿、冶金、土木工程、经济工业、企业管理,获得过矿冶学士学...[详细]
李健颐,字孝仁,号梦仙,人称桃仙、海山生,候均区(今平潭县潭城镇)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父李绍明原籍晋江,清末携眷来平潭从商兼医。健颐幼年熟读经典医书,16岁即随父应诊。民国元年(1912年)应聘平潭广德-店挂牌行医。民国7年坐堂安兴药铺。民国13年,赴上海求学,毕业于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