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培(1928~1965) 陈景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国17年(1928)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青年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民国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景培随军南下福州,随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福州市-刑事公安队破案组长、保卫科副科长等职务...[详细]
陈金(1892~1965年),女,漳浦县城造花巷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属兼工带写剪派代表人物。她出身贫苦,从小学铰花,刻苦用工,曾创作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乐于为人民服务,深受称赞,被尊称为“花姆”。她的作品构图严谨大方,造型细腻真实,线条纤细流畅,内容丰...[详细]
陈焕章(1890~1965年),又名仲焕,字有文,从顺里霞美社人,当代中医药专家。焕章自幼喜览医药丛书,勤读家传行医手稿。14岁起,经常深入民间拜访名医,广搜秘方验方,记录成册。他边学边医,经验与日俱增。早年归人佛门为在家佛教徒,民国23年(1934年),被推任同安县佛教会理事,积极募资修复同安...[详细]
蔡平(1911~1965),原名宝兴,字举之,平利县狮坪乡人。民国25年(1936)考入北京中山大学读书。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学校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7年(1938),日本侵略军步步逼近,北京危急。北京民国大学学生、堂兄蔡复之约他一同回家。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应坚持抗日救亡”,拒...[详细]
白学清(1894—1965) 洛南县永丰镇白塬村人。中共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白学清自幼家贫,识字不多。给地主扛过长工,当过脚夫。白为人正直,性格开朗。会唱秦腔、眉户、花鼓戏,敲碟子、打板、拉板胡也在行。白熟悉民语歌谣,常触景生情,编顺口溜、快板诗,抒 怀,贬恶扬善。白又擅长制作纸花、焰...[详细]
安恩溥(1894.5.14—1965.12.5),字恩溥,原名德鸿,更名德化,后名恩溥。彝族。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竹沟(今场坝乡麻塘村)人。 著名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曾任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求学时代 1...[详细]
张宗祥(1882—1965),现代学者、书法家。谱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秀才,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任教于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以讲授...[详细]
张和鸣(1882—1965) 本名鹤鸣,原名鸾声。扶风县建和乡白龙张家村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北大求学期间,受李大钊、-等人进步思想的熏陶,参加了震憾世界的“五四”运动。他热爱中国共产党,赞助抗日救亡活动。民国35年(1946),中共地下工作...[详细]
张轶(原名张绎如),河南省义马市常村人,生于1920年l1月25日。1938年,在洛阳八中读书时,受共产党影响,倾向革命。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宣传抗日,发动群众。 1944年夏,日军渡河,家乡沦陷。同年11月.豫西抗日游击队二支队渡过黄河,到新安、渑池开辟抗日根据地。12...[详细]
杨文恺(1883~1965),字建章,直隶(现河北省)永清人。清末秀才。1902年入保定练官营当学兵,经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深造,继又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就学于日本振武学堂,再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军职。1925年任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1926年任农商总长。...[详细]
杨根新(1943~1965),原籍江苏海门,生于上海。幼年随父到厂里捡破烂。解放后,进盐山路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自愿参加太浦河水利工程劳动。后至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第一工程队当工人。 1961年参军后,他刻苦练武。1964年10月,被调去挑担,为练好本领找了二块百斤多重的大石头,挑了石头担参...[详细]
薛志仁(1908—1965) 曾名薛志超,陕西宜君人。 志仁幼年在私塾、高小就学,后在西安民主中学等校上学。他在学生时期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了革命活动。民国21年(1932)加入“互救会”和“反帝大同盟”,同年六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2年(...[详细]
王玉泉(1902~1965.11),河南省开封县八里湾人。"八里湾方笙"创制人。王玉泉出生民间吹奏艺人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吹奏唢呐、竹笙,因勤奋好学,10岁便能吹善奏。在吹奏唢呐的闲暇时,还钻研修笙、修唢呐技术,当时王家的唢呐吹奏艺术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方园百里举办红白喜事都愿请王家艺人去吹奏。他家...[详细]
王襄(1876.12.31--1965.1.31),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详细]
王世荣(1908年~1965年) 市区胜利东路办事处西辛庙村人,中共党员。出身贫苦家庭。抗日战争中,王世荣曾任村自卫队长,组织村-防,保家卫国。解放战争中,他是有名的支前模范。 土地革命的胜利,使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由于刚翻身,家底都很薄,王世荣等农民也置买不起全套的生产工...[详细]
王化成(1903-1965),江苏丹徒人。少年入清华学校读书,1923年毕业,负笈入美研习国际法。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1924届学士学位(B.A.)、芝加哥大学1924届博士学位(Ph.D.)。1927至1928年在哈佛大学专研国际公法。 早在1924年,王化成便自美致函母校建议改设大学和增设...[详细]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详细]
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00年10月生于北京。1917年入皖系部队当兵。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曾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后遭反动当局-,广州起义时获释,参加了起义行动。后随起义军向东江地区转移途中因病掉队,遂辗转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