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宝松 [公元1891年-1962年]

  • 宝松(1891~1962) 宝松和尚,俗名陈开熙,长乐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福州,27岁出家,在鼓山涌泉寺受戒为僧。先后任雪峰崇圣寺、槟城极乐寺及林阳寺住持。民国时期,福州名刹开元寺被当作监狱。民国30年(1941)宝松挺身而出,为恢复古刹同当局交涉,虽几经挫折,但毫不气绥,坚持说...[详细]

安文钦 [公元1874年-1962年]

  • 安文钦(1874~1962)字景远。陕西绥德人。本姓徐。因家贫,被财主安汝前收养为子,遂改姓安。早年读书,曾考中清末秀才。后继承了安家大量地产和绥德城内的“恒丰公”商号。民国建立后,他两次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上 书地方政府,建议举办工业、革新教育。他热心公益事业,首倡修建绥德县中山堂和无定河上最...[详细]

张文通 [公元1899年-1962年]

  • 张文通(1899~1962),字贯一,武陟县东马曲村人。自幼从师于武陟县东厂何明顺师傅学大洪拳。 1925年在木栾店广济小学任国术教员。1927年经河南省第四行政公署选拔,赴开封打擂,获第二名,由河南省长刘峙亲授“青钢剑”一柄。同时被授予“武士”荣誉称号。同年秋代表河南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详细]

张维翰 [公元1879年-1962年]

  • 张维翰(1879—1962) 字次屏,凤翔县南指挥乡高庄村人。9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后与同窗好友刘治洲、王丕卿等一起学习八股文。读书期间,每当夏秋季节,跟父亲耕种收获,半耕半读。24岁考入凤翔府学凤起书院。30岁考中贡生。辛亥革命后,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议会,在凤翔、邠县、乾县选区...[详细]

张春斗 [公元1884年-1962年]

  • 张春斗(1884-1962),字薇辰,后署名文辰,孟县张厚村人。 张文辰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事业。临碑法帖,一丝不苟。每闭门临池、日课数百字,从不间断,且专心致志。即使外出,文房四宝也随身带之。或有空闲,却端坐临习,旁若无人。文辰初临褚遂良帖,几于乱真;后又涉猎汉隶,钟鼎各体,学而不厌,求素不...[详细]

杨勤安 [公元1890年-1962年]

  • 杨勤安(1890—1962)字汉淮,四川峨边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传习所第三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生于1890年9月7日。1926年5月任四川边防军第1师1旅2团团长,1928年任第21军独立团团长,后任第21军3师9旅旅长,1936年任第161师483旅旅长,1938年10月任第44军1...[详细]

杨焕周 [公元1935年-1962年]

  • 杨焕周(1935~1962年),教师,共青团员,渑池县城关镇野狐沟村人。1962年夏为护送生过河回家,被洪水淹没,壮烈牺牲。 1956年杨焕周在陕县高中肄业,曾在洛阳水泥厂当过工人,1960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池底、官庄、张沟小学任教,后调塔泥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生前工作积极,教课...[详细]

薛玉方 [公元1893年-1962年]

  • 薛玉方(1893~1962年),又名赞琼,别号老别,克井乡北社村人。 生于农民之家,11岁起,在本村私塾、县立一小、沁阳省立甲种农校、武险豫北法政专门学校读书,间在家务农。1924年于汲县省立师范五年制本科班毕业后,历任小学教员、校长、教育局长、济源私立济贫工读中学校长等职。1927年加人中...[详细]

夏雨圃 [公元1892年-1962年]

  • 夏雨圃(1892~1962年),河南原阳县人。其父为前清秀才,精通医理。夏雨圃幼年即随父习医熟脉理。夏在青年时代攻读北京法律系,毕业后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不愿为其效力,1931年在开封挂牌行医,只收脉理费,贫苦者免费。由于医德高尚,深受群众敬仰,葆玉堂、乐仁堂、同仁堂等中药店,争聘其坐堂行医...[详细]

吴梦飞 [公元1892年-1962年]

  • 吴梦飞(1892~1962年) 吴梦飞,安徽人。青年时期在金山县吕巷典当学业,民国21年至胡家桥,为“夏裕兴”内账。信佛教,独身无眷。平日善琴棋书画,尤擅长弹奏琵琶、七弦琴。曾自编乐谱一册,常弹奏《昭君出塞》、《霸王别姬》、《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曲调。解放前曾至上海“老九和”绸...[详细]

毋本敏 [公元1900年-1962年]

  • 毋本敏(1900.1~1962),字燕如,郊区阎河村人。幼时受教于长兄毋本恭及定和村许邦彦。后入修武县立高等小学。1912年10月考入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班。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他放弃即将毕业的高等师范学校,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电机工程科,决心走科学救...[详细]

王忠殿 [公元1943年-1962年]

  • 王忠殿(1943-1962),焦作市塔掌村人,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忠殿幼年,学习努力,热爱劳动,品德高尚。初中毕业时,两次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皆因体重差3斤,家中劳力少落选。1961年7月,新兵即将开拔,带兵排长突然在队伍中发现忠殿坐在自带的铺盖卷上,低头不语。劝他回去,他只是...[详细]

王培之 [公元1882年-1962年]

  • 王培之(1882~1962.1),广东省南海县人。民国10年(1921年)起,在梧州开设颜料店,经营染料、颜料、油漆等各种化工产品,还经营杉木筏运销生意。 民国20年后,先后任驻梧两粤广仁善堂董事长、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分会副会长、梧州城南镇镇民代表会主席、苍梧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苍梧县商会理事...[详细]

谭何易 [公元1897年-1962年]

  • 谭何易(1897—1962) 字且观。郁林(今玉林)人。1925年以军官学员身份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南宁分校学习,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第十五军和第七军任职,由排长递升为营长。1934年12月任第一七一师团长,在江西省南部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一七一师五一一旅旅长,参加...[详细]

潘之望 [公元1927年-1962年]

  • 潘之望(1927~1962年) 潘之望,原名孙文明,出生浙江绍兴,盲艺人。前半生走南闯北,以算命占卦为生。16岁时,沿途讨饭至南京、无锡,夜宿陋庙,遇一善拉二胡的盲人,遂改习二胡,在江湖上卖艺。解放前后至本县,1952年定居南桥镇,组织家庭,改换姓名,常在茶馆等固定地点卖艺。19...[详细]

马佩璋 [公元1903年-1962年]

  • 马佩璋(1903年——1962年12月4日),回族,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夫人。1903年生于桂林,出身于书香门第,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父亲马健卿,母亲骆氏。父亲自幼饱读诗书,是清末贡生,曾任湖南永明县知事,民国初回广西任兴安县县长、广西银行常务董事等职,是桂林颇具名望的绅士。 喜结姻缘  ...[详细]

刘吉生 [公元1889年-1962年]

  • 刘吉生,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出生于1889年11月19日,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弟弟。 晚清时,刘家第一代移民刘维忠在上海租界经营娱乐业,为刘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代刘贤喜出任招商局的轮船买办,家境尚属于小康。以刘鸿生和刘吉生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刘家创业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使刘家成了...[详细]

李天申 [公元1896年-1962年]

  • 李天申(1896—1962) 陇县牙科乡丁家沟人。出生于兽医世家,幼年聪明好学,上私塾三年。随父给牲口诊病时,常由他代开处方。16岁时,随父迁丁家沟务农,农闲勤学兽医,并行诊医治兽病,诊治很有疗效,受到群众称赞。32岁时,弃农从事兽医,到40岁时名声大振。他擅长医治牲畜的跛行、痛风、...[详细]

李保和 [公元1892年-1962年]

  • 李保和(1892~1962年),轵城乡南李庄人。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0年前后回国,在长沙福华汽车公司经营汽车配件,研究发明了用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可代替汽油发动机推动汽车前进。后在汉口开办煤气机制造厂,自任经理。抗日战争期间,在汽油缺乏的情况下,改装煤气机,继续运输。新中国建立后,李从美...[详细]

廖国器 [公元1893年-1962年]

  • 廖国器 (1893—1962年) 字云程,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廉州中学堂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就读,民国8年(191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在北京电话总局工作。13年,到海南岛海口市任警察局长。15年夏,经武汉卫戍司令陈铭枢推荐,任武汉卫戍司令部经理处主任。1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