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源(1902-1959),安仁县竹山乡人。其父李召藩,秀才出身,为县参议。召藩先生为人正直,遇事敢言。除积弊、清浮粮,县人皆称颂,被举为“孝廉方正”。生子国基、国源二人。国源8岁时,与兄国基师从李贞元老先生,10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名列前茅。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可谓少...[详细]
黄佳(1914——1959),原名黄树楷,东莞莞城人。17岁进东莞中学读书,1936年2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奉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指示,发动30多名工人一同参加东莞县壮丁常备队第二中队,任分队长;并在中队建立中共支部,任支部书记,使常备队第二中队成为共产...[详细]
黄昌谷(1889年-1959年),字贻荪,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泉坑垄人。 孙中山的私人随从秘书。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冶矿硕士。全书经由黄昌谷全文速记下来,翻译,整理。并与其同事校稿后成书。共十六讲,十五万多字。1926年12月被任命为武昌市政厅市长。1927年1月21日在武昌市政厅成立...[详细]
顾成田(1889~1959)莱西县马连庄乡顾家村人。成田出生于农民家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人民军队,献身于革命事业。1933年,成田的大儿子顾万言经刘坦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后参加了八路军。成田对儿子的抉择极力支持,他对万言说:要好好干,推翻这个不公...[详细]
高鹏,1911年出生,辽宁省辽阳市铧子乡唐家堡子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一) 1931年,高鹏考入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学生组织的学生军,被选为学生军的队长。 1935年,高鹏参加“一二·九”-。 1936年“六·一三”-时,高鹏任...[详细]
邓天赐(1892年—1959年) 男,出生于三元区忠山乡。1932年12月红军独立第7团攻打贡川,首次来到忠山,任红军向导,并受到红军进步思想的影响。1934年4月红7军团解放忠山村,在红军的带动下,配合红军做宣传,筹粮款,传信息,成为红军工作的积极分子。后忠山成立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当选农会...[详细]
曹秀,又名曹景新,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曹庄村人。一八七七年出生自一个农民家庭。曹秀自幼好学,读过儒学,上过巡警学堂,晚清乡试秀才,曹秀不满当时封建帝制的腐朽,青年时期的他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救助贫民,他自制铜圆、银币和地契以假乱真帮助许许多多贫民百姓度过生活的困境,和一个个官僚做斗...[详细]
毕天民(1900-1959)教授。黑龙江桦川人。1925年起,先后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剑桥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学习,1932年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6年入日本京教帝国大学研究室进修。1937年回国。曾任辽宁医学院副教授,齐鲁大学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第...[详细]
郑介民(1897~1959) 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宝芳乡下水村人。曾在文昌中学读书,十六岁时弃学,后到马来亚当华工。1924年初,返回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未中。后到广州市-长兼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习。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详细]
赵来养(1931~1959.3)原名秦发秀,亨庆乡(今潮田乡辖境)上旺塘村人。家贫,父母双亡,于18岁入赘本乡平山村赵家,随俗更名赵来养。 解放后,来养带头参加民兵,积极配合解放军剿匪、反霸,在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都是积极分子。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加入中国...[详细]
张景春(1884~1959),名达,字安祐,魏家桥井边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后供职于省垣,因不满时政,拂袖归里,潜心研读《素问》、《伤寒》、《金匮》等医书,立志行医解人疾苦,后专攻眼科,购熊胆、麝香、珍珠、玛瑙等名贵药材,制眼药10余种,患者内服、外用,疗效甚著;有...[详细]
云茂修(1884~1959) 泰华杰出侨领,泰国海南会馆早期理事长。字竹亭。祖籍龙马乡大道山村。父崇对,字策臣,清末泰华著名侨领。茂修早年毕业于泰京英文学校,后返里学习中华文化4年。1903年,茂修年未弱冠,父亲不幸谢世,其时弟妹年幼,家庭重托茂修一人独立肩承,他继承父业,令其拓展弘扬;培育弟...[详细]
义方(1914~1959),俗名崔思庆,原籍太平县甘棠镇,后迁居芜湖市。少年时,随祖父拜佛诵经。民国19 年(1930 年),拜僧弘一为师。民国23 年,读高中二年级时,离家至九华山云庆庵为僧。旋随天台地藏禅林住持彻园法师游黄山,经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赐名义方。翌年,至宁波观通寺的中国佛学院-班...[详细]
岐山(1891-1959),原名杨凤鸣,字岐山,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乡东安村人。1931年起,先后任乡长、区长。在0抗日-政策影响下,率300多武装人员在陇海铁路北东安一带抗击伪军,在9月8日的战斗中,毙敌伪100余人。他的二儿子杨庆禄等6人在战斗中牺牲。1941年9月18日,0山东分局成立独立旅...[详细]
许崇灏(1882—1959),字晴江,号公武,广东番禹(今广州)人。辛亥革命元老,国父孙中山的重要军事幕僚。与兄许崇智,人称“辛亥双雄”。 许崇灏1882年(清光绪八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生于北京,清赣省洋务局会办许炳暐之子。 他初毕业于弁目养成所,后又毕业予江南陆师学堂步兵科,历任清...[详细]
吕凤子(1885~1959),原名吕浚,自号凤先生,丹阳县城人。童年勤奋好学,爱好诗词书画和拳术。15岁考取秀才,后考入苏州武备学堂。不久改攻美术,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种。毕业后,历任宁属师范、常州五中、长沙师范等校教师。民国6年(1917年)应聘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授兼专科主任。民国8...[详细]
康白情(公元1895-1959),字鸿章,安岳县来凤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善词、赋、诗歌。他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于1918年秋,与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人以“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口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反帝国运动开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员参加...[详细]
韩本贵(1902~1959)字百魁,号逸民,灵璧县菜园村人。出身贫寒,幼年失去父母,寄居亲族门下。年幼聪颖好学,特嗜绘画。从师于民间画师翟光远,出师后致力于民间绘画研究。一生最善画钟馗,所画的钟馗以外表精神,内在深沉,风格鲜明,不落俗套而著称。在众多的钟馗画中,《百馗图》最佳。他在一个大“寿”字...[详细]
郭 新(1886~1959) 马来西亚、新加坡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河,字镜川。南阳镇美丹村人。幼时失母,父赴南洋谋生,由祖母、伯母抚养成人,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在老同盟会员朱执信、邓泽如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与胞兄郭巨川共同支持辛亥革命,为起义筹款奔走于两广和南洋等地。1912年民国政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