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星六(1872--1958),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凤凰沱江镇人。留学日本期间与黄兴、秋瑾等常相往来,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曾先后加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田星六留日毕业回国,在凤凰厅开办了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和蒙养学堂,并任四厅中学校长。不久,经熊希龄介绍,出...[详细]
孙国华(1902—1958)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心理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发生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专长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曾在北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实验室。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著有《鸟类的瞳孔反射》、《新生儿的行为研究》(...[详细]
廖凤运(1906~1958),苏仙区廖家湾乡人。1924年,从湖南省立五中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5年3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少尉见习。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中尉排长、上尉连长、河南省军官团少校区队长。1933年,调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第一营少校营长,19...[详细]
胡晓初,原名悦明,化名普初,1907年生于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都城岗村的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就痛恨土匪抢劫。14岁就想靠同族哥的面子参加豫军,用手中的枪打土匪,因光杆一人被拒之门外。不到16岁,他从商水县“黑杆”头目谢貌亭那里骗来长短枪各一支,加入了豫军,后又编入了奉军,并很快晋升为连长。1926...[详细]
冯焕文,(1898—1958),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对蜂、鸡、兔的饲养技术和育种都有丰富实践经验,是我国发展和推广科学饲养蜂、鸡、兔的先驱。 冯焕文,字翰章,父亲早亡,家庭生活清贫。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后就读于本村麦家祠堂办的8年制小学,1914年毕业。翌年考入无锡县荡口镇华绎之创办的私立...[详细]
邓振瀛(1883~1958),一名振唫,字诗庵,沙市人。幼年在家延师课读。后入县学,选为副贡。光绪三十年(1904)自费留学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文,后考入农科专门学校。光绪三十三年学成归国,清政府授予养蚕科举人。七品京官,任农工商部候补主事,曾监修三贝子花园。 民国2年(1913),...[详细]
邓玉书(1916——1958)四川省奉节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933年考入重庆大溪沟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就读化学科。受爱国进步人士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与组织“抗日学生联合会”,为重庆“救亡”月刊的创办人之一1936年,考入重庆大学地质系。“七七”事变后,该校组织“重庆大学学生抗敌后...[详细]
陈中孚(1882~1958)字奇曾。江苏吴县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在日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归国后,和商震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1915年来青,组织吴大洲、薄子明、吕子人等山东籍革命党人武装反袁(世凯),筹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居正任总司令,其任副官长,总管军需供给,为居正最得力助手。1916...[详细]
周诒春(1883~1958),又名贻春,字寄梅,休宁县北乡周村人。光绪九年出生于汉口,为民国时期教育家。 他的父亲周聿修,以经营徽帮茶叶为业,曾开设泰昌源茶庄于天津,颇具规模。是卓有见识的民族资本家。鉴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他决心培育其独子成才,特延聘老师专授英语。庚子前后,周诒春考入美...[详细]
周贻春(1883~1958 年),字寄梅,休宁县南塘乡周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 年)生于汉口。为民国时期教育家,行政管理家,政府官员。 父亲周聿修为徽帮茶商,在他少年时即为之请教师专授英文。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学院,光绪三十年(1904 年)毕业,自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选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详细]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详细]
张节(1892~1958),字惕生,号国威,宿松县梅墩乡人。他平生追求民主革命与民族解放大业,曾三次被国民党当局撤职议处,又在担任安徽省第一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时,以支持组织抗日行动与宴会上公开痛斥国民党腐败现象,而被当局谩骂为“疯子”。 张节8 岁入私塾,12 岁时见村镇中天主教堂的洋神甫肆...[详细]
姚文采(1893~1958)原名蕴丰,歙县九沙人。家境贫寒,其父在县城耶稣教堂为传教士唐俊贤做事。姚文采得以免费就读于崇一学堂,与陶行知同学。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前身),先学医,后改学生物。民国6 年(1917 年),陶行知留美学成归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后改名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详细]
严裕棠(1880~1958年) 严裕棠,号光藻。沪西严家宅人。19岁进英商老公茂洋行当学徒,继任洋行主皮文斯私人助理,后进公兴铁厂当跑街、副经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杨树浦太和街与人合办小作坊,取名大隆铁工厂,从事纺织机器修理。光绪三十二年独营大隆,并承制...[详细]
颜绍祖 乐罗 1901-1958,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1926年毕业后在孙发奎兵团当排长,1930年提升为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第六预备师当营长、团参谋长等军职。日本投降后在全国交通 总局第10总队当队长,少将军衔。后随蒋逃台。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详细]
杨冠陆,字庭曙,号希望,县敦信团利村杨家边(今槎溪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杨冠陆幼读私塾,攻经世致用之学,不尚科举。稍长,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嗣以家中无力续供学膳费,投笔从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蔡锷主办的广西随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新军历任排、连、团长等职。 辛亥革命光复...[详细]
陆凤翔(1913—1958年) 陆凤翔,原名清廉,朱家角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陆士谔次子。小学毕业后入上海澄衷中学,民国20年(1931年)考入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中部。“九·一八”事变时,参加了赴南京的学生-团,要求国民政府抗日。后受胡绳等人的影响,接受共产主义思...[详细]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详细]
蒋维乔(1873~1958) 蒋维乔,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常州人。 7岁入私塾,从师学习《鉴略》、《左传》、《古文观止》等,20岁中秀才。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常州府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