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兵,1918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抗日战争时期,沈铁兵历任八路军班长、排长、连长、连指导员、新四军第3师副营长、团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第3师兼苏北军区组织部部长。 (二) 解放战争时...[详细]
阮海天(1916——1955),广东增城仙村镇人。1932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后参加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广州苏维埃之友等进步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回增城重建中共组织,组建抗日人民武装,在神山小学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开展工作。19...[详细]
李治洲,1935年8月15日出生,陕西省神木县太和寨人。在康子翔营担任马牟队长(由甘肃平凉地下党派遣)时和李建功、刘发成等3人携枪暴-动,参加陕北红军。后任陕北红军独立3团参谋长、绥德警备区参谋长、13师副师长、西北军区独立1师师长、第3战车师政委。1952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详细]
廖书仓(1891年10月14日—1955年3月),字大酉,湖南省永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廖书仓是“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1891年10月14日,廖书仓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十八都山下村(今鲤鱼塘镇联盟村),父亲系前清拔贡。年少时,廖书仓师从当地名师...[详细]
胡汉生,红25军老战士,建国后曾任华东海军防空兵部政治委员,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部副政治委员兼主任,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烟台基地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17年出生于...[详细]
邓振玑(1875~1955)字钝庵,沙市人。幼年在家聘师课读,后入县学,清光绪二十九(1903)乡试中举人。 民国初年,出任湖南官矿总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市场锑价猛涨,湖南官办采锑公司增达130个,矿工达10万余人,占全国采锑业的95%以上(当时中国的锑产量和销售量均为世界第一)为发...[详细]
邹永成(1882-1955),字器之,湖南新化人。 1882年农历10月初10日,邹永成出生于新化县(今属隆回县)永固乡罗洪村一个封建家庭。曾祖父邹汉勋是一个汉学大家,随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庐州与江忠源一同被太平军杀了。清帝念其功劳,赐“云骑都尉”世职。祖父邹书田,父亲邹代铸,就凭...[详细]
周廷举,字汉文,县大同团小坪村(今新邵县毛坪乡山牛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10年(1921)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本科(五年制)。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毕业回新化,在资江小学任教员,秘密参与国民党基层组织的筹建工作。7月,北伐军入湘,国民党公开活动。9月,成立国...[详细]
赵德容(1870—1955),字海如,老县城内南大街赵家巷人。清末廪生,工楷书善草,以诗见长。与辛亥革命元老焦易堂相友善,加入同盟会,受聘关中书院任教。辛亥革命后,任武功县知事、陕西政法学堂教习、冯玉祥部二等参谋、潼关妇孺收容所长、电报局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时参议会议长、陕西省参议员、第八...[详细]
张澜(1872~1955),字表方,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观沟人。自幼随父文倬耕读。1895年中秀才,补禀生。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攻经史。次年,因品学兼优,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学习。留学期间,张澜受维新思想影响,倡议慈禧还政光绪,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派人押送回国。1904年,任顺庆...[详细]
云四婆(1879~1955) 女,原名符妚大,龙马乡东后山良 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群众筹集粮食上万担支援前线。还亲自动员20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先后接济过琼崖特委、琼崖民主政府、琼崖工农红军、琼崖纵队、解放军指战员近千人以及县、区、乡的革命同志10...[详细]
夏润珍(1909一1955)贵溪县文坊乡岭西村人。民国21年(1932)担任岭西村苏维埃主席,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在闽北红军五十八团、闽北独立师任事务长和党支部书记。24年至27年,任建、松、政(建阳、松溪、政和)特委供给部长兼第三纵队总支书记。29年3月至31年,在中共福建省委任管理科...[详细]
王兆松(1875~1955) 著名侨领、企业家。1875年生于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苦渔民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他生下四男五女,全家都出洋。父亲王才冠是个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年仅十三岁的王兆松在乡亲的携领下,到南洋谋生,初时在沙捞越琼侨张锦兴店中当学徒,继而到马来亚莪洲浮罗吉...[详细]
王春荣(1892—1955) 男,琴师。浙江嵊县施家岙村人。早年当过佛教忏师,会拉板胡,有一些乐理知识。女子越剧创始人王金水是他胞兄,1923年受兄之聘担当第一副女班琴师,曾为施银花等艺徒教唱又操琴。1924年1月,第一副女班入沪在升平歌舞台演出,是他操的琴。1925年,他随第一副女班在嘉兴演...[详细]
童正初(1892—1955) 男,演员、教师。浙江嵊县逵溪村人。原名振初,曾读私塾6年。21岁到小歌班拜师学习,工小生。到沪演出后,改唱老生。1923年8月10日,与张子和、一枝梅、刘锡霖等演出于乐意楼。艺风严谨,认为“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不严肃对待演出,便是不尊重衣食父母”。他身材魁梧、...[详细]
唐梅村(1892-1955) 唐梅村,名谨,号余园,新田铺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江西高等法政学堂毕业。他学识渊博,爱好广泛,擅长文学。 民国ll年(1922)至16年(1927),在邵阳县城爱莲女师、县立师范等校任教时,参加国民党。15年(1926),唐生智在湖南响应北伐,邵...[详细]
史东山(1902~1955) 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民国11年(1922年)步入影坛,成为著名编导。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进联华影业公司任导演。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等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电影界...[详细]
罗增麒(1879—1955年)字祥征,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宣统拔贡,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授赐神州政法学士。 民国元年(1912年)在百色参加田南道第五复选区(凌云、西隆、西林、天保、奉议、百色、恩隆、恩阳等8县)选举,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二年四月,到北京出席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务会议(简...[详细]
李有源(1903-1955)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