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盛先(1918~1953) 又名帮生,浏阳县太和铺人,1918年生。家贫,1942年赴贵州一纸厂做工。两年后,被国民党军队抓兵,后被送往广州某军训班学习,结业后升任连长。1947年在山东盂良崮战役中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任解放军23军某团2连副指导员。19...[详细]
李惠迪 (1893~1953) 李惠迪,原名宗陶,号由之,善化县坳子塘(今属长沙县跳马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父为武秀才,从小随父习武并人私塾就读,15岁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后为省立一师)。1912年毕业后留校任附小体育教员,叉先后在修业小学、武昌旅鄂中学、中华大学、大麓中学...[详细]
蒋幼山(1885—1953),原名矫,字岩仁,改字幼山,以字行,瑞安海安所人。父柱,字馨山,清季贡生,以拳术知名乡里。幼山少受熏陶,12岁开始习拳,初从张洪波学南拳刚柔法,练打沙袋,举石锁,攀竹竿,及冠,能手提90斤重物跨越塘峡。后专程拜谒万春山道长徐霭卿(俗称阿吉),恳求指点,学得少林内功及达...[详细]
岑家禄(1881~1953年),男,壮族,定安乡洞城村人,肄业于广东将弁学堂。民国初年,任两广护国军司令部副官长,广东沙路台台长。11年(1922年)守虎门炮台。后来粤军陈炯明叛乱,为叛军所驱逐,逃往香港避难。不久,从香港转回广西,在国民革命军第一独立旅任咨议长。17年任西林县县长,18年卸任,...[详细]
胡戈·施佩勒(Hugo Sperrle; 1885年2月7日 - 1953年4月2日),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期的德国空军元帅,也是当时德军最壮硕的将军之一,施佩勒身高达196厘米,体重则有100公斤。 生平:施佩勒出生在德国路德维希堡,父亲以酿酒为业。在1903年他加入德国军队符登保皇家...[详细]
侯扶廷(1896—1953),花蓝瑶,长垌乡桂田村公所龙华村人。 侯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未进过学校;13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为人正直,不满国民党统治者对瑶民的欺压。1943年,侯扶廷随滴水村头人全金标,带领当地瑶民武装,配合金秀瑶民攻打国民党金秀设治局。战斗中,侯扶廷冲锋陷阵,英勇战斗,...[详细]
何宗钊(1914~1953),化名向天雷。雒容石贵村人。 何于广州培桂高中毕业后,在李维安部任连长、少校参谋,后在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少校队长。1943年在四川部队任中校营长,后入中央军官学校第14期学习。抗战胜利后,在国民-防部四厅任少校参谋,二厅人事处中校参谋兼通讯训练官。1949年逃至...[详细]
何梅芳(1875~1953),号雪生,平政龙池村人。清附贡生,广东高等 学堂毕业,曾任广州市 厅司法科科长,昌化县知县。民国初年,内务部考选知事,他应试合格,被分发广东任揭阳县知事,后历任广西来宾、富川、容县、北流等县知事,复任来宾、北流等县县长。民国33年任北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初,曾被...[详细]
方生(1921—1953)汉族,原名郭树丛。广西苍梧县长州乡人。桂林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毕业,青少年时代即努力追求进步。1941年,远离家乡,先后在宜山、忻城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为宣传抗日主张四出奔走呼号。1945年1月,方生转移至都安县都阳中心校任教师,在此结识都阳地区中...[详细]
陈仲陶(1895—1953),原名闳慧,字仲陶,别号剑庐,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父寿宸,光绪举人,喜诗。仲陶自幼聪慧好学,温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考取浙江高等学堂,在校受到国学教授、南社名诗人陈去病的指点,诗艺日精。毕业后回温州,先创办吉士小学,任校长,后被瓯海海关监督冒广生聘为秘书。...[详细]
陈行(1890—1953),又名健庵、春标,诸暨店口人。十六七岁时离乡外出谋生,结识河南随县知事言某,资助东渡日本学造纸,归国后再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化学。1917年毕业,考取官费留学生,入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经济兼化学。赴美船上,结识宋子文,终成莫逆之交。1921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回国,历任汉口中...[详细]
陈巳生(1892—1953),海宁盐官人。8岁丧父,家境贫寒。16岁到上海当学徒。后进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学铜版刻铸。又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先后任上海和郑州青年会主任干事和总干事。后经青年会全国协会介绍,到欧美各国留学和游历,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29年回国,开始从事工商业。先后任平安轮...[详细]
陈润泉(1892~1953) 字宪,长沙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家贫,幼失父母,由祖母抚养成人。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班,尔后至1928年,先后在长沙多所中学任教。1929年,应上海书局总编舒新城之邀,任该局,与左翼文联负责人周扬、田汉、周立波、廖沫沙等人交往频繁...[详细]
成汉庭(1929—1953) 大丰镇云城村人。贫农。壮族。初小文化。家庭出身贫苦,三代当长工。 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3月土匪-,他便跟解放军到大明山剿匪,扛弹药, 送情报。平定匪患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5月出国,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第116师348团3连当...[详细]
曹绶章(1878—1953年),字紫若,融水乡水东村人,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曾任柳江县督学,融县县立两等小学教师,县教育局局长等职。 民国初期地方-,匪势蔓延,他联系团绅,组织同志会,联防自卫,保卫地方。随后出任融县团务总局局长。 曹绶章极力倡议融县创办中学,并以总局名义召开九团四镇绅缙...[详细]
蔡景云(1898--1953),字锦秋,满族,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乡蔡家堡人。192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岫岩县立中学南校校长。1927年被聘为奉天(沈阳)政公所秘书,后到省农矿厅担任主任秘书兼东北大学法学院民法和公文程式讲师。1937年接受安徽省主席刘尚清(东北人)之邀,代理6个月黟县县长...[详细]
阿部信行(1875年11月24日—1953年9月7日),日本陆军大将,第36任内阁总理大臣。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参谋部总务部长、陆军省军务局长、次官、代理陆军大臣、第四师团长、第十任台湾军司令官(1932年1月9日)、军事参议官、朝鲜总督等职。甲级战犯。1945年9月21日被逮捕。 ...[详细]
卓剑舟(1901~1953年),别号天南遁客,福鼎县桐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上海国语专科学校。早年在上海与黎锦熙合编《国语》杂志。年轻时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中医考试,获准开业。他精于麻疹,擅长喉科,疗效甚著,且重医德,深受时人赞誉。后到宁波、厦门、广州和南洋群岛等地讲学。 ...[详细]
周址,字之础,广东开平人,1890年生。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三期。 1925年南下广州投奔革命政府,任党军第一旅三团八营中校营长,以后充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纵队独立团上校团长。第二次东征中因功先后升任独立第四师副师长、少将师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