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杨子毅 [公元1878年-1953年]

  • 杨子毅(1878—1953),乳名绍柽,又名干周,字弼朝,东区起湾村人。1905年毕业于两广(速)成师范学堂,旋回石岐办小学,并与郑彼岸、郑道实等人创办《香山旬报》。后考入两广方言学堂德语班学习。1911年毕业后,被推为中山县议会副议长。1912年因成绩优异,获官费派往德国留学,在布来司劳大学读...[详细]

徐咏青 [公元1880年-1953年]

  • 徐咏青(1880~1953) 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人,是上海天主教堂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的孤儿。9岁时入该院绘画工场,从师刘德斋和外国画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16岁即入土山湾印刷所从事书籍的插图、装帧等美术专业工作;同时画了大量铅笔素描和水彩画画帖,由上海商务印...[详细]

许家朋 [公元1931年-1953年]

  • 许家朋(1931~1953),绩溪县坎头乡人。 1950 年实行土地改革时,他参加诉苦会,斗地主恶霸,是全村最积极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加入了民兵组织,满腔热情地完成民兵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轮到值勤,他总是来得早,走得迟,不论风雨雪夜,始终坚守岗位。3 月的一天,村里获悉-分子程华生潜逃至宁国...[详细]

吴蕴初 [公元1891年-1953年]

  • 吴蕴初(1891~1953年) 吴蕴初,名葆元,字蕴初,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10岁就读私塾时,因家贫,进上海广方言馆读外语。一年后辍学,后考进兵工学堂读化学,靠半工半读及奖学金供读,成绩优良,受到德籍教师杜博(L.W.Dupro)赏识。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在上海制...[详细]

额尔德特·文绣 [公元1909年-1953年]

  •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别名蕙心、傅玉芳、大秀,蒙古族人,原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24年,溥仪一家人被赶出皇宫,移居天津,溥仪想借助日本力量复辟清王室,文绣不同意他的做法,两人越来越疏远;1931年8月,文绣登报与溥仪离婚,这就是又名的“刀妃革命”,二...[详细]

王培孙 [公元1871年-1953年]

  • 王培孙(1871~1953) 名植善,字培荪(后改为孙),上海人。清同治十年八月二十六日(1871年10月10日)出生于南翔。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春,考入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师范院读书。光绪二十六年秋,接办叔父王维泰创设于大东门内王氏宗祠省园的...[详细]

汪孟邹 [公元1878年-1953年]

  • 汪孟邹(1878~1953)学名练,行名邦伊,绩溪县城内白石鼓人。曾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毕生致力新书业的发展。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集资1200 元(银元),在芜湖创办安徽省第一家新书店—— 科学图书社,传播新文化书刊,承印和发行-的《安徽俗话报》。“五四”运动时期,书社成为革命党人和学...[详细]

王怀庆 [公元1875年-1953年,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 王怀庆 (清末民国北洋系军阀) 王怀庆(1875——1953),字懋宣,宁晋县南塔庄人。清同治四年(1866),生于父亲王右彤怀柔营都司任所。王右彤为咸丰武举,官怀柔营都司,为官清廉,治家严谨。王怀庆三四岁时,常大喊“杀人、杀人!”听到的人无不惊异。幼年,随父亲读书,学习用功,天资聪慧。光绪...[详细]

王度慈 [公元1900年-1953年]

  • 王度慈(1900—1953年)禾云镇人,民国元年(1912年),在肇庆的广肇罗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在鹤山县坪岗乡平民学校当教师,并从事农-动。民国12—14年(1923—1925年),先后担任共青团鹤山县支部书记和中共鹤山县支部书记。民国15年(1926年)陈可钰率北伐军到达曲江县时,王是广东省...[详细]

唐邦治 [公元1875年-1953年]

  • 唐邦治(1875~1953),字子均,号思岘庐,丹阳全州厚诚村人。幼年随父至镇江读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取秀才,在镇江梳儿巷陈公祠设学馆授徒,客居镇江。光绪二十年补为廪生。光绪三十年岁试考入江阴南菁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任南京学堂教员。宜统三年(1911年)聘为吴淞复旦监学。民国初佐治...[详细]

孙洪芬 [公元1889年-1953年]

  • 孙洪芬(1889~1953)名洛,黟县西武乡古筑村人。16 岁考中秀才。民国2 年(1913 年),入武昌文华书院读书。民国4 年,被选送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化工。毕业后,获化学硕士学位。留校任助教、讲师。民国7 年,在加士制漆公司担任技师,被选为纽约中国工程学会董事。民国...[详细]

潘守仁 [公元1892年-1953年]

  • 潘守仁(1892~1953年) 潘守仁,字翔麟,小名生涛,沪西草鞋浜人。先以卖柴谋生。后沪西地区工业发展,遂改行,向中外工厂兜售竹木器卫生用品,因勤快守信,生意兴旺,获小康。后受日商内外棉厂委托,代购地皮,潘贱价零星买进小块土地,拼成整块后,高价卖给内外棉厂,获暴利...[详细]

罗元鲲 [公元1882年-1953年]

  • 罗元鲲,字瀚溟,县敦信团利村(今洋溪)寨边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二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成绩冠首,监督谭延闿留其在堂服务,不就而归。 罗元鲲返籍后,连续在新化速成中学堂、新化公立中学堂、新化县立中学授课6年。民国2年(1913),罗仪陆(原游学预备科副监督兼教务长)在长沙...[详细]

刘铏 [公元1882年-1953年]

  • 刘铏(1882~1953),字仲钦,湾泥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卒业于北洋陆军速成学校。受蔡锷聘任为广西武备学堂教官,后蔡调任桂林军备处总办,刘随往,任教于陆军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刘参与辛亥革命。赵恒惕在湘时,刘升任湘军二师师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详细]

李俊德 [公元1915年-1953年]

  • 李俊德(1915~1953)金寨县徐冲人,家庭比较富有。7 岁入私塾,后考入安庆高级中学。民国26 年(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止学业,参加安徽省学生训练队及战士民众动员推动队。民国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 月,组织上派他回乡工作。以联保主任的合法身份,利用家族在当地声望,积极...[详细]

李家发 [公元1934年-1953年]

  • 李家发(1934~1953),出生在南陵县泉塘乡(现为家发镇)岩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5月,李家发瞒着父母到乡政府报名参加志愿军。是时李家发才17岁,而且身体矮小,在他的苦苦要求下,兵役机关领导看他十分精干,批准了他的请求,随即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入朝后,...[详细]

黄金荣 [公元1868年-1953年]

  • 黄金荣(1868~1953) 字锦镛,小名和尚,绰号麻皮金荣,祖籍浙江余姚。其父炳泉生于漕河泾。 黄金荣自幼不爱读书,稍长,与地痞流氓交往。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法租界巡捕房包探,后升探目、督察员,直至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成为上海滩上显赫一时的“三大亨”之首。他凭借势力声...[详细]

郭巨川 [公元1876年-1953年,著名侨领,企业家]

  • 郭巨川(1876~1953) 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淮,又名郭盛淮,1876年12月11日出生于南阳镇美丹村。父郭诗发,又名郭云龙,字子荣,侯补中书,科中书。弟郭镜川,母李太夫人,妻王夫人。 巨川幼年在梓里上学读书,天资聪颖,志气高远。弱冠之年,有战胜环境,改进社会的思想,无畏强权,抑...[详细]

裘光贤 [公元1884年-1953年]

  • 裘光贤(1884—1953) 男,越剧办班人。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人。出身农家,经商度日,却因经营无术,成为“空手头人”。他初识文字,笃爱戏曲。1923年与钱章尧合伙,经营嵊县“老紫云班”(绍剧),任班主,演出于嵊县、新昌、绍兴。1925年前后,他买下了王金水创办的第一副女子科班,带领施银花、屠杏...[详细]

丁小芳 [公元1894年-1953年]

  • 丁小芳(1894—1953) 男,演员。浙江嵊县新市乡丁家村人。他是男班主要老生之一,1918年与马潮水合班演于上海民兴茶园、镜花戏院。1936年转与张云标合班首进华中重镇武汉,演于中华戏院,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祝公远、《珍珠塔》中饰陈培德获得观众好评。为越剧进湖北并打开局面作出了贡献。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