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康侯(1886~1953) 名官晋,字康侯,桂林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祖辈于清末在桂林开设专营苏杭货的“介然堂”铺号,后相继去世,康侯遂由上海回桂林掌管“介然堂”,经营纸扇、龙井茶和果品等。自民国2年(1913) 起,多次担任桂林商会副会长、商会主席,并任桂林...[详细]
王嘉军(1922—1953) 叛徒,扶风天度乡天度东街人。民国36年(1947)在保安队当兵随队起义,编入西府总队四支队任通讯员。7月在马兰教导团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7年(1948)任西府总队二支队文化教员,4月调任扶风县游击队第一中队指导员。8月被俘叛变,先供出袁家沟所藏0...[详细]
童大年 (1873—1953) 童大年,原名皓,字醒庵、心安,号性涵、恂庵、省庵、惺龛、洵罕。又因排行第五,而以“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自称,县城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著名金石家。 童的父、兄皆善金石书画,他幼承庭训,8岁开始治印。成年后赴北京当文书。1895年(清光绪...[详细]
宋国连(1926~1953年) 宋国连,今胡桥乡双桥村六队人。1951年入伍,同年6月赴朝参战,任二○一师六○一团二营四连三排七班班长,中共党员。1953年7月9日,率全班在一一三高地前埋伏一夜,第二天拂晓向高地进攻。全班战士因踩响敌 而全部牺牲。宋孤身冲上高地,同敌人激战中牺牲。追记三等功...[详细]
沈浩初(1889-1953) 本县黄家路人。一生以医为业,是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祖传中医师。对古代文学艺术亦有研究,著有《元人乐府集注》16册。但沈浩初最高成就还是他的琵琶艺术和理论。他是鞠派琵琶的传人,著有《养正轩琵琶谱》,1929年初版。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五线谱本。沈浩初...[详细]
闪文章(1903~1953),许良乡大辛庄村人,回族。青年时代不务正业,好-。民国13年,他与丹国贤开始贩卖-。后经别人介绍,结识英商,在英商协助下,开始生产-,商店号为“中和记”,商标为”九鼎牌”,-大部分运往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销售。民国22年,闪、丹两家发生矛盾,丹国贤分现洋四万多元...[详细]
任凤苞(1876—1953) 字振采,江苏宜兴人。喜研各地志书,对全国省、府、县志书收藏甚丰,为全国收藏志书的名家。1915年应税务督办兼交通银行总理梁士诒的聘请任协理,曹汝霖继梁士诒任该行经理时,受曹之委托掌握银行实权,成为交通系之重要人物。1919年随曹下台而辞职。1928年迁居天津,投资于...[详细]
钱林法(1927~1953年) 钱林法,今塘外乡团结村三队人,独生子。童年上过学,父亲去世后休学,16岁挑起家庭重担,靠晒盐、帮佣度日。解放后分到土地。土改、镇反中积极斗地主、挖匪特,参加值勤放哨。1950年夏加入青年团。1951年1月入伍,编入志愿军六十七军二○一师六○一团一营二连。7月任...[详细]
倪顺兴(1925~1953),句容天王镇潦塘村人。幼年家境贫寒,3~4岁时,父母双亡,由 叔父母扶养成长。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出 兵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倪顺兴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二十四军七 十师二○八团通讯连任战士。尔后,进...[详细]
穆润生(1880年--1953年),字国昌,回族,原籍天津市穆庄子。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落籍开封凤凰巷(今三民胡同)。穆幼年丧父,随舅父杨××为生,在其舅父所开的澡塘中当记帐的,每晚摘灯放水后,他伏案习医,终成名家。穆润生家有"三世名医"之称,他的诊病室挂有"婴儿救星"的巨幅匾额,历届...[详细]
牟廷芳中将(1902~1953年),贵州省郎岱县(今六枝特区)下营盘人,其父牟家兴,母杨氏,兄茂斋。 6岁时父逝,母子三人,仅靠十余担租的田产生活。他年时读书顽皮,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后常在庙门口聚, ,老年人们都叫其为“牟浪子”。16岁时,与来向保长催款的二名保警兵-,兵输心不甘,遂将一...[详细]
陆金成(1933~1953年) 陆金成,今萧塘乡南渡村九队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初习木工,后又种田。1951年1月入伍,为志愿军二○一师六○一团一营三-士,同年12月加入青年团。练兵刻苦,主动帮助战友,次年7月立三等功一次。在坑道作业时,不顾脸上生疮,坚持工作。8月26日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候...[详细]
李仲美(1879~1953),名庶琨,字仲美,以字行,卢氏县城郊乡东湾村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望族书香门第,博学多才,通达事理,但他厌恶官场,学优不仕,施药行医,广做好事,济贫困,疏富贵,群众称之为"李善人",是卢氏开明士绅之一。 民国11~12年(1923~1924年),地处豫陕边陲...[详细]
李新昌,1932年出生于郑州市南郊侯寨村。1942年到陕县张汴曹村落户。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 李新昌自幼丧父,跟着母亲逃荒要饭,到处流浪。1942年流落到曹村后,给地主家放牛、放羊、砍柴、割草糊口。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才有机会进...[详细]
李寿堂(1924~1953年) 李寿堂,今萧塘乡扶栏村九队人。因家境贫寒入赘于今同乡鸿宝村一队,靠做忙月、住长工维持生活。解放后任副村长。1951年1月入伍,为志愿军二○一师六○一团一营三-士、机 手。平时寡言,埋头苦干。1952年12月3日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次年5月26日,在连部领...[详细]
黄金花(1923—1953) 宝鸡县周原人,中路秦腔女演员。工小生兼须生,为宝鸡秦腔史上第一位女生角、须生。幼家贫,丧父。10岁时,家乡荒旱,随兄及义姐黄金红逃往甘肃天水开茶馆度日。因酷爱戏曲,姐妹二人随投入刘毓中组领的“秦钟社”,拜孟志杰等为师,始工小旦,后改小生。约年余,即登台扮...[详细]
顾仁达(1924~1953),又名顾志良,杨思乡人。民国32年(1943年)5月,在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与学校部分师生奔赴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参加新四军。1949年5月,任连指导员,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几过家门而不入。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营教导员,荣立三等功。1953年初回国,任...[详细]
顾六弟(1932~1953年) 顾六弟,今齐贤乡百曲村人。1951年1月入伍,任志愿军二○一师六○一团一营一连班长。1953年6月6日,在金城里水芳洞阻击战中,击退敌数次反扑,两位指导员相继牺牲,电话线路突然中断。为了及时恢复与上级的联系,他受命查线至东山峰,敌手 在背后0,身负重伤。卫生员...[详细]
关玉璋 男 1925年生,满族,辽宁开原人。1947-1953年,先后毕业于国立长白师范学院、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北雕研究室研究院。。曾为北京市文代会、美代会代表。 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毛泽东纪念堂群雕创作设计、天津抗震纪念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