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绍荣(1888-1952) ,榜圩镇安坤村龙羊屯人。出身贫苦,幼时入私塾读书,后来勤奋钻研医学知识,能诊治人、畜常见病,学阉鸡、猪、羊、狗、牛等。凡经他所阉的牲畜都用草药敷其刈伤处,阉后伤口无感染。喝水、食糟正常,健壮速长。当地群众称他“名师高手”,1952年病逝。...[详细]
罗春生(1916-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特派员、营长、副团长、大队长、团长、分区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罗春生同志在二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详细]
卢继泽(1909-1952) ,河池市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人,生于一个壮族中农家庭。青少年时期,受胞兄继馨的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 1944年冬,日军陷境,他与继馨、刘玉明等20余名青年组成“严明抗日自卫队”,他担任队长,为充实队伍的实力,他率领部份自卫队员通过日军-线,巧夺收水岩日军军械库...[详细]
陆超(1885.3——1952.2),原名陆少春,字伯秋,文圩乡大明村人。陆超年青时,嗜, 成性,终日沉溺, 场,经常深夜不归,留宿于圩市肉台,故本地人有“陆超睡肉台出身”之说。民国初年,陆超投身千广西旧桂系陆荣廷部将莫荣新旅当兵,由干作战勇敢,遂升至排长、连长、营长。民国9年(1920年) 秋...[详细]
刘文龙(1869~1952),号殷盘,字铭珊,自号素形老人,今岳阳县新墙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只身去西北谋生,流落甘肃酒泉,以卖字度日,被武铭府知府王状元聘为塾师。二十一年,王升迁入京,力荐他接任新疆武铭府知府。二十六年调任迪化(乌鲁木齐)知府,以勤于...[详细]
刘随春(1905~1952),平江县嘉义镇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三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1932年任第三师十一团连指导员。1933年入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上干队学习,后任红三军团一师政治部直属队教导员、组织科代科长、第四师十二团政治处...[详细]
刘汉伟(1914.8~1952),象棋乡杏院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幼年读过私塾。抗日战争爆发时被抽兵,做过机 射手,民国30年(1941)因肺病请假回家。不久在县警备队当班长,司法警兵。 33年秋藤县沦陷, 在家乡杏院村组织抗日自卫队,曾与侵藤日军作战多次,俘获日军1名、打死1名,缴获六五 ...[详细]
林进才(1880-1952) ,城厢人,清拔贡,同盟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活动。民国初年,任广西省参议员、浔州中学校长、西林县知事、苍梧县长、梧州税关局长、广州军政府内务部次长、代理内务部长等职。1929年,任广西民政厅秘书长,不久去香港,淡于仕途。1939年任贵县县府秘书,1942年在贵县第二初...[详细]
李德盛(1929~1952年) ,男,汉族,介廷乡弄昔村人。1951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隆林县大队任战士。在历次剿匪战斗中,英勇顽强,较好地完成大队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1952年10月23日在革步乡革步屯剿匪中牺牲。...[详细]
李垂材 (1900~1952),字剑夫,后化名李长江,今临湘市人。1924年考入湖南讲武堂,结业后任湘军排长。次年回临湘团防局任职,1926年任湘军三十一师连长、营长。1937年任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少将参议,同年秋任挺进十一支队第一支队队长,后任第九战区七纵队支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九战区独立...[详细]
梁熙德(1902~1952),又名梁新德,壮族,思阳乡琴派屯人,国民党地方要员。 梁熙德于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曾任过广西省党部干事、广西省整理党务十四组特派员、镇南区党务视察员、省党部监察委员会秘书、省党务整理委员会秘书、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职。民国19年(1930年) 4月~2...[详细]
梁枢(1899—1952),号星垣,镇阳街人,童年失母,家境清贫,成年后,劳家将养女与之为配,其妻甚贤,将平日积攒所得,供枢攻读。因得明师指点,学业不断上进。青年时,他得梁乔南的介绍,在冯璜部下充任上尉书记,后因军阀混战,不愿卷入政治斗争而潜回故里。 民国16年(1927年),他任县教育局长...[详细]
梁明伦(1887—1952),壮族,雷平镇太平街人。清朝秀才,后在太平府师范学堂肄业,龙州边防法政学堂肄业。 曾任镇结司法、 太平府弹压官、梧州白马税务分局长,民国元年(1912)任广西省临时参议员,十八年九月至十九年一月,受俞作豫委任为雷平县长。 民国十九年二月,雷平县长李少鹤为报私仇,利...[详细]
梁建堃(1897—1952),壮族,原修仁县七建乡皆春村(今称皆村)人。20年代曾离乡到外地师范学校读书;后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中途辍学进入广西农-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修仁县,在县民团总局任职。民团总局撤销后,1930—1935年间,梁先后在修仁县、思恩县政府任公务员;后辞职还乡。 回乡后...[详细]
焦达悌 (1903~1952) 焦达悌,字岛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浏阳县龙伏均家坊,系辛亥革命时湖南第 一任都督焦达峰之胞弟。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曾参加平定陈炯明叛乱,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历任连、营、团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详细]
蒋继伊(1882~1952),字伯文,内建乡青龙山(今安和乡)人。后随父迁居永安村鳌鱼洲(今安和乡政府驻地)。蒋继伊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癸卯科举人。两年后,经广西布政使张鸣歧选派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专攻财政。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协助唐尚光筹办广西咨议局,同年升广西财政司长,并着...[详细]
江澄清(1902~1952),平江县浯口镇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47年,在湖北省“剿共总指挥部”任少将总指挥兼副司令,1949年考入陆军大学受训,结业后任第十一补给区副司令(未到职)。同年6月任平江县县长兼自卫总队队长,同时暗地参加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的湘籍军人进步组织,跟随程潜参与迎接湖...[详细]
蒋伯诚(1889—1952),诸暨浬浦镇人。幼入私塾,后入杭州师范学堂,继入苏州武备学堂,毕业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次年底,蔡锷在云南反袁独立,伯诚取道安南到昆明参加护国战争。继投奔孙中山大元帅府,与蒋介石、顾祝同相处甚笃。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谋长,由粤入闽浙,击溃北洋军阀孙传芳部。1...[详细]
胡钦海(1889—1952),永康赤川村人。1914年,在八字墙开设义和泰经营酒肉杂货。至1946年间,先后创办或与人合办八字墙义和堂中药店,赤川三良靛青厂,宣平大莱三良第二制靛工厂,芝英友联酿造厂,兰溪公和柴行,金华公记火腿栈,永康油桐林场、榨油厂、雷公藤杀虫药粉厂,丽水科达修理厂,芝英抗建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