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李波 [公元1922年-1952年]

  • 李波,又名李秀婉(1922~1952年),女,汉族。广东省郁南县桂圩镇石龙岗村人。1941年考入郁南县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都城镇第一小学担任教师。李波在初中及简师就学时,就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组织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1月中旬,李波加入中国共产党,离开教学岗位,参加郁南县桂圩镇民众抗日常备...[详细]

廖侠怀 [公元1903年-1952年]

  • 廖侠怀(1903—1952),侠怀是艺名,原名不详,新会县荷塘镇唐溪表里村(今属蓬江区)人。父亲早丧,廖在广州当过学徒,卖过报纸。自小酷爱粤剧。后到新加坡谋生,业余参加演剧活动。20岁时,拜粤剧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廖适演丑角,艺名“新蛇仔”,开始粤剧生涯,被广州“梨园乐班”聘为第二丑生。后到师兄马...[详细]

梁智华 [公元1870年-1952年]

  • 梁智华(1870~1952年),乳名苏虾,字淦泉。原籍顺德,是佛山镇松桂里梁氏后人。清光绪年间,梁智华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收买佬”,把收购的破烂洋遮(雨伞)拆下伞骨重新上漆,卖给修理洋遮的摊档。当时广州尚未能生产伞骨,靠从德国、日本等国进口,数量少且价格昂贵,所以梁智华的翻新伞骨销路很好。光绪十二...[详细]

孔昭度 [公元1883年-1952年]

  • 孔昭度 (1883—1952)字贞和,号公豁,南海南庄罗格村人。广东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未毕业前即由清廷练兵处官费派送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步兵科。宣统元年(1909年)会考东西洋留学生,成绩优等,赏步兵科举人,授“协军校”、广东督练公署提调。民国元年(1912年...[详细]

柯仰兴 [公元1899年-1952年]

  • 柯仰兴(1899~1952),男,别名乞食头,南澳县后宅新乡人。柯仰兴出身于渔工家庭,为人忠厚老实,全家6人以捕鱼为生。 1952年9月20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南澎岛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担负收复南澎岛的任务。10月6日开始,解放军官兵与渔民在后江湾、前江及云澳湾进行海练。柯仰兴领着2个儿...[详细]

柯宝才 [公元1926年-1952年]

  • 柯宝才(1926~1952),男,南澳县后宅南光人。 柯宝才天资聪明,喜文爱画,7岁进小学读书。民国27年,其父病逝,年仅12岁的柯宝才便同其姐担负起家庭生活重担。为求生计,他寄居于伯父家中,随堂兄柯延、柯东、柯风等下海捕鱼。抗日战争期间,为逃避战祸,柯宝才一家先后往广澳等地避难,至民国37...[详细]

金耳世 [公元1923年-1952年]

  • 金耳世,1923年生于浙江省平湖县新埭镇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打短工,母亲给富人家做佣人。一家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由于家中兄妹多,为了维持生计,二姐给人家当童养媳,哥哥外出做小长工,金耳世也于11岁进裁缝铺当学徒。那时的学徒日子很难过,稍稍不留神就会招来一顿骂或打,甚至饿一...[详细]

黄柱臣 [公元1879年-1952年]

  • 黄柱臣(1879年~1952年),芦苞黄岗村人。贫苦出身,幼年失学,30多岁时尚在西南镇一家火水(煤油)店当杂工。由于勤劳刻苦,为人忠厚,得英籍商人赏识,助资经商,在西南镇开设同益公司,经营火水。不久取得亚细亚公司委给三水、清远、四会、广宁、怀集、贺县等县火水总代理权,设分店十多处。致富后,与族...[详细]

黑存龙 [公元1909年-1952年]

  • 黑存龙,1909年生于陕西省延长县雷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尝到了旧社会的风霜,领略了世事的不平。1935年6月,延长县被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占领,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详细]

葛洪臣 [公元1928年-1952年]

  • 葛洪臣,1928年7月生于河南省临颍县台陈乡王曲村一雇农家庭。他的幼年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全家六口人,栖身于村里一个破庙里。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母亲挨门乞讨,赡养婆母,抚养儿女。每遇严冬,全家人依偎在四面透风的庙宇里。 1942年,天灾-相继夺去了葛洪臣祖母、父亲、母亲、妹妹四个亲人的生命。...[详细]

陈演生 [公元1875年-1952年]

  • 陈演生(1875~1952年),原名汉生,清末秀才,20世纪初留学日本并参加中国同盟会,城区红草镇西河西门村人。 陈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广州、新加坡等地参加过倒袁0运动。1918~1920年,在粤军总司令部任政务处长。1921年,任广东电政监督,后在香港开设当生隆糕粉厂。任“旅港海陆丰同乡会...[详细]

陈绍箕 [公元1870年-1952年]

  • 陈绍箕(1870-1952年),字业裘,春城县前街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在县瑞云书院读书,为晚清监生。青年时,到府考试,曾进肇庆东岳庙学院,学习勤奋,谦逊诚恳,得到晚禅大师留训,传授中医技艺。且有名医师郑芷芗指点,医学造诣较深,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生。 民国初年,绍箕曾参与组织...[详细]

陈钜 [公元1919年-1952年]

  • 陈钜 (1919~1952年),连麦镇莲社村人,出生于较富裕的农村家庭。在怀中读书时,知道家乡有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活动,受进步思想影响,萌生救国救民志向。初中毕业次年,即1938年往广西武鸣县参加暑期升中补习,结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师。1940年考读广西桂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秘密参加中共组织的“共产...[详细]

蔡柏青 [公元1867年-1952年]

  • 蔡柏青(1 867一1952),澄海县澄城镇西门人。早年任景韩、凤山学校校长。自学中医,考取省中医选拔,获证书后在汕头开业执医,并自办“新国医传习所”,教授门生,学成毕业者百余人。从医30多年中,编著有《妇科学》、《儿科学》、《伤寒易解》及《蔡氏临床医案》等7种医书。曾担任汕头中医生主考。 ...[详细]

张允亮 [公元1889年-1952年]

  • 张允亮(1889-1952)民国藏书家。字庾楼,别号无咎。河北丰润人。1911年毕业于北京京师译字馆。考列最优等,奖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北洋政府时在财政部任佥事。辛亥革命以后,居于北平,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自幼攻经史,后即专门从事古书版本目录研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详细]

徐文渊 [公元1898年-1952年]

  • 徐文渊(1898~1952),字鹤声。上海人。自幼只读几年书替外国人管过花园,后在飞龙车行任收帐员。民国11年(1922年)1月,在海格路(今华山路)85号开设得利自行车修理行。民国25年,被选为上海市脚踏车同业公会执监会主任,民国33年为理事长。 徐文渊起初开设小车行,修理自行车兼营自行车...[详细]

吴赓尧 [公元1903年-1952年]

  • 吴赓尧(1903——1952),名希唐,今周潭镇人。赓尧少时随父学医,因家遭火灾,迫于生计,往横埠河街“黄达生堂”药铺学习中药剂。3年期满,随伯父习医,刻苦钻研,对《内经》、《伤寒论》、《金匮》以及金元四大学派,无不熟悉、精通,遂于吴桥街开设吴春堂药铺,时称名医。 赓尧对《伤寒论》的义理辨...[详细]

吴述伯 [公元1882年-1952年]

  • 吴述伯(1882——1952),名光祖,今雨坛乡雁形地庄人。述伯毕业于桐城中学和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到杭州攻读浙江蚕学馆农科,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创办安徽旅昌公学于江西景德镇,后赴贵州农业学校任教。宣统三年(1911年)回家乡,任白鹤峰学堂堂长。此后,历任安徽...[详细]

卢慕贞 [公元1867年-1952年]

  • 卢慕贞(1867年—1952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广东香山县恭常都外坣村(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 )人。 十七岁时与年方十八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婉。与国父孙中山先生离异后,卢慕贞夫人一直蛰居于澳门,寓所位于文第士街一号(即今澳门国父纪念馆馆址...[详细]

李铁夫 [公元1869年-1952年]

  • 李铁夫(1869~1952),油画艺术家、民主革命家,原名玉田。雅瑶镇陈山村人。1885年随叔父往加拿大谋生、求学。1887年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后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画9年,成为学生首领及副教授。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改组兴中会后,到英美各埠组织同盟会分会。1909年任同盟会纽约分会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