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仙痴(1900~1952),原名先知,字根山,扬中县三茅乡人。顾出身地主家庭,1915年到南京读中学。毕业后凭藉金钱,巴结权贵,成为扬中县大地主杜三的智囊人物。1926年至1929年先后任扬中县国民党政府教育局教委,县屠宰税征收处主任。 1938年,顾到镇江与日寇勾结,回扬中组织...[详细]
段连昌(1879—1952) 宝鸡县桥镇乡三家村人。祖传七代木匠,技艺精湛。连昌对古建筑的下基放线制图营造、绘画雕刻颇有研究,所建古建筑典雅美观,县内之著名古建均为他带徒承建。著名者有西镇吴山之四椤亭等。其形为五转七,骨架是四大金刚两条龙,做三层带旋垒,檐口为龙象虎狼大嘴套鳄尖;脊为...[详细]
陈广生(1911~1952),扬中县油坊镇四墩子三圩埭人。幼承父业,习画连环画。青年时代,在上海以画连环画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扬中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春至1939年夏,先后任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创办的《青年》半月刊和挺进纵队创办的《群众导报》美术。1940年《群众导报...[详细]
蔡辉(1913-1952) 又名蔡志伦、蔡悲鸿,农民家庭出身,本县新港乡人。蔡辉年幼时,在家乡和川沙读小学,1927年进入黄渡师范学校。因闹-被开除,后转入上海吴淞中学。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蔡辉考取新陆师范学校插班生,继续读书,并从事-。1932年,蔡辉于新陆师范毕业后,...[详细]
郑金钵(1929—1952)广饶县石村镇东关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三团九连副班长。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即巩固阵地作战和上甘岭战役。10月15日凌晨,敌机从空中投下成吨的炸弹, 紧接着又用300多门大炮连续轰击...[详细]
郑华(1913—1952)原名郇正华。新泰县(今新泰市)羊流镇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冀南八路军办事处主任。1941年任冀鲁豫行署行政处副处长。1943年后,历任中共河南省水东地委委员兼副专员、水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中共商丘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三反”运动中受审...[详细]
赵吉祥 (1923—1952)莒南县址坊村人。1940年参军。194 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任连长。 在同年9月的辽沈战役和冬季的平津战役中,各立大功1次。1950年任营长, 10月赴朝作战。11月率全营夜行70公里,消灭李承晚部队1个营。战后, 三十八军为他记大功1次。翌年任团参谋长...[详细]
张干臣(1894—1952)民族工商业者。寒亭区寒亭村人。求学时期就有振兴实业、富国强民的志向。20岁时,抱着学习外国经验、振兴国家实业的宏愿,凑集资金, 赴日留学3年。回国后,先任齐鲁大学教授,后又谋得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之职。1925年,与同乡技师郭立平、技工马长明、王寿之在校实习工...[详细]
张殿骝(1880—1952)字骏皆,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并以“红蕉籍主”为号。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诗人。1915年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并为《晨报》特邀撰稿员。1933年,宋哲元指挥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对日血战,张殿骝撰文赞颂,并写《大...[详细]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详细]
于传宾(1901—1952)绰号“于小辫儿”。平阴县于家纸坊人。山东快书演员。少时拜孙长瑜为师习唱山东落子,后得“武0”名家杨凤山、马玉恒真传。独创四页竹板伴奏,成为独具风格的“竹板快书”。其演唱口齿清楚,刻画人物生动,表演动作如抬轿、镣等维妙维肖。初演快书时半文半武光脊梁,短辫撅在脑后,个大...[详细]
尹升日(1893—1952)字子初。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幼年时,其父殒于甲午海战。14岁在青岛谋生时,偶然帮助了一个德国军官,德人爱其机敏,携往德国。到德国后,尹升日先入炮校,后被选送空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作战中,飞机受伤后跳伞,被俄军俘获。十月革命后参加苏俄红军,进莫斯科空...[详细]
杨士文(1899—1952)菏泽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耿庄村人。武术家。家境贫寒,自幼喜爱练武,七八岁时学练梅花拳。十六七岁时,拳脚功夫精湛,刀枪纯熟,力大过人。18岁时,赴济南拜师学艺。20世纪20年代初,赴上海开办“精武馆”。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在上海大世界举办武术表演。以高超的武艺战胜日本武士...[详细]
谢洪恩(1916—1952)临淄县建立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中共党员。1939年11月参加革命。曾任山东盐务局经理。1952年2月病故于济南。 ...[详细]
武圣域 (1900—1952)原名武希贤。肥城县(今肥城市) 安驾庄北石沟村人。1924年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后两次回乡任乡长。1930年,任泰安县新安区区长。1937年“七七” 事变后,在中共山东省委委派的干部远静沧帮助下,凑集步枪400余支,动员500多人,建起抗日游击队。不久,编为山东西区...[详细]
王景云(1877—1952)字扶春,号甲农,曾用名沈宏耕。禹城县(今禹城市)人。上海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 1919年2月,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外栈房当装箱打包工。1925年2月,被推选为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委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先后被选为商务印刷所第一届工会委员、印刷工会委员长,上海总...[详细]
孙学悟 (1888—1952)字颖川。威海市孙家疃人。化学家。9岁读私塾,后在英国人开办的学校读书。17岁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读书,参加了同盟会。1906年回国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1910年考取清华大学官费留美预备学堂,翌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化学。1915年获化学...[详细]
隋进仁(1928—1952)乳山县(今乳山市) 横山后村人。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进胶东建国学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东北野战军,先后任排长、文化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先后立功7次,其中立大功1次。1950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二...[详细]
芙蓉花(1911—1952)本姓王,艺名芙蓉花。女。原籍掖县,生于辽宁丹东。评剧演员。14岁参加复盛戏社,担任主演达30年之久,是评剧“奉天落子”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她嗓音高亢,刚中带柔,表演细腻,以扮演农村妇女见长。擅演剧目有《李香莲卖画》《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昭君出塞》《二度梅》等。长期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