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孟达(1886~1951),族号立先,字剑泉,大宁镇大宁街人。广西陆军预备学校步科毕业。曾任平桂护矿统领,怀集县长,广西桂林区民团少将副指挥官兼临桂县县长、 局长,广西平乐区民团少将副指挥官兼怀集行营主任,贺、信、怀少将游击司令,第四战区贺县民团少将副指挥官兼信都指挥所主任,广西第一区保安副司...[详细]
毛常(1881—1951),又名翔,字夷庚,江山人。幼随继兄进吹鼓班作镗锣手。常资质聪颖,受塾师器重,免费收为学生。以家贫辍学,为榆林商店学徒,犹刻苦奋进,终以文章优异,书法挺秀,一举中秀才,继补廪生。清宣统元年(1909)名列拔贡榜首。辛亥革命后,任教龙游书院。1916年在北京大学文学院作旁听...[详细]
麻崇本(1901一1951),壮族。果化镇槐前村妙冠屯人。出身于豪富家庭,毕业于南宁军事干部学校。历任果化乡长兼中心校校长,果德县民团后备队督练官,县府军事科长。从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经常带领地主武装、民团向革命根据地“围剿”,杀害革命人民,掳掠财物,烧毁民房。1931年8月13日,他命令部...[详细]
陆增亚(1895—1951),又名唤民,仙回乡鹿鸣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地方帮馆蜂起,鹿鸣村组织毙马馆,众推增亚担任该馆秘书,曾多次参与仙回的帮馆械斗。同年夏,考取广西农民讲习所,学习半年结业后,随中央农运特派员林培斌等人到容县搞农运工作。1927年4月间,容县农协会开办农讲所,...[详细]
罗松桥(1908—1951) ,壮族。出生于那地乡昌里村昌里屯。民国21年(1932年)7月,在宜山中学初中毕业。历任小学教师、校长、乡长、区长以及国民党区分部书记等职。 38年11月中旬,罗松桥受国民党桂西军政区司令部任命为那地联防区主任,主要负责该地团队抵抗南下的解放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详细]
罗绍基(1913—1951) ,壮族。出生于六寨镇雅陇更塘屯。家有水田约100亩,畲地约50亩。罗绍基7岁至11岁在小学读书。民国13年(1924年)10月,其父被人杀害,只好中途辍学,在家协助母亲下寨收租。 21年, 罗绍基被丹池公路局局长莫树杰任命为丹池公路芒六段段长。23年1月,丹池公...[详细]
罗绍徽(1902—1951),仙回乡古盘村人。1925年,在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任广州国民党农民部秘书。次年到武昌任农-动讲习所教务员,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李明瑞旅任科长。1929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同年6月回南宁任《国民日报》社社长。10月李明瑞、俞作柏离...[详细]
陆尔福(1886~1951年),字寿臣,壮族,今桠杈镇纳贡村人,生于土官家庭,粗识文字。 陆尔福,民国17年(1928年)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民团大队长。18年春在贵州省安龙县龙广被国民党四十三军招安为团长。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趁机发国难财,勾结西隆县两任县长(梅仲威、黄略),大种 烟,...[详细]
陆春台(1925~1951年) ,男,壮族,者保乡南光村人。1950年参加民兵组织,1951年1月担任者保乡南光村民兵队队长,经常组织带领民兵搜山追捕土匪。1951年12月在者保区南光村平对屯配合解放军剿匪战斗中牺牲。...[详细]
隆振安(1900~1951) 字应程,宁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生。家贫,18岁人唐生智部当兵,历任排、连、营、团、旅长,副师长和西康省甘孜县县长,1943年卸职回家。1949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军队来宁乡“围剿”,逮捕湘中支队多人,他出面营救,保释肖振华、姜国夫、杨桂生等人出狱。19...[详细]
李毅仁(1892~1951),原名李弘,字力成,号湜园,岳阳县毛田镇人。民国6年毕业于岳阳湖滨大学。17~25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后改编为十三路军)军部秘书长,兼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湖南第一保安区保安司令部秘书兼军法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一九九师秘书兼军法官、第八十二师秘书,岳阳县政府军...[详细]
刘宗向(1879~1951)字寅先,宁乡县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三十四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授举人,不久出任山西大学史地教授。辛亥革命后居妊沙,为长郡中学校董,并先后在第一师范及湖南高等学堂任教,1913年与黎锦熙、杨怀中、陈天倪等创办宏文书社,编印图文课本,为湖南民间白编教科书之始。19...[详细]
刘召东(1905~1951),原名竟中,华容县操军乡人。民国15年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参加国民革命军。27年后历任第八十七军高参、第二十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任南、华、安、石4县特派员,第二十集团军滨湖游击挺进支队司令,滨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32年调任远征军总部少将...[详细]
刘玉山(1884~1951)刘玉山,河马乡马台村人。父亲刘贵荣是清朝末年的一个小官吏,因跟随刘永福、苏公保抗法有功,官至宾州府参将。晚年还乡,置有田产百多亩。 刘玉山小时在乡塾读书,其父死后,他到广西省立梧州第一师范求学,毕业后参加广州保皇党活动被追捕,遂逃往香港找到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的影...[详细]
刘兴殿(1927~1951),北通乡中屯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两年私塾。 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任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二三师三三八团三营炮连班长。在解放天津、宜沙、湖南、广西镇南关等战役中,英勇善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荣立四次大功,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2月...[详细]
刘嗣贤(1892~1951年),男,壮族,隆林县新州镇人。西隆官立两等小学堂第一班毕业生,后考入百色泗色中学堂就读,毕业后受委派为广西省志局西隆编修处编修。数年调任八达(今西林县)弹勤(职能为审计或监察),后任统带。抗日开始任西隆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民国31年(1942年)西隆县立国民中学成立,...[详细]
刘继文(1904~1951年),男,壮族,隆林县新州镇人。西隆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到广西省训团入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回西隆县任北楼乡乡长,不久调回县政府任督学,后被选入广西省党校学习,毕业后从事国民党党务工作,历任国民党西隆县党部筹备员,书记长,民国34年(1945年)任省参议至临解放。西隆解放...[详细]
刘华庭(1888—1951),小名刘老恩。布依族。祖籍贵州省平塘县六洞乡下舟寨,其父迁居南丹中堡乡。刘华庭出生于董坨寨,他从小游手好闲,成年后则趁该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政府无法巡察之便,大肆私种罂粟、偷运 、杀人越货、抢劫掳掠,以匪为业。民国13~15年曾经勾结、投靠滇黔联军第八纵队李家勋部,...[详细]
李少鹤(1890—1951)原名李章,壮族,雷平镇安平村人,南宁讲武堂毕业。民国十二年(1923)一月至十五年,任安平州弹压官。十九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五月,任雷平县长。 李少鹤是安平土州末世土官李德普的长子,很受李德普的宠爱,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生活, 先后取了5个妻房。十年,李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