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钟秀(1871~1951),字蔚峰(亦作味芬),来安县城人。18岁时即设私塾,亲任教师。25岁中秀才,入黌学;28岁升为廪生。36岁时考取己酉科拔贡,故地方人称其为余拔贡。1907年,他担任了来安县文庙奉祀官,主持孔庙和关岳庙的祭祀活动。 1908年,余钟秀被安徽省选送北京朝考,因文章特优...[详细]
尹辉九(1903-1951),名邦锡,1903年,尹父发国以种 致富,有田产一百多石,为东里巨绅。尹辉九虽仅高小毕业,但为人大方,善交际,会笼络,青年时即与在紫水坝小学作教师的进步青年彭子如等发起组织“开县青年自治会”,1926年10月在该会成立时,尹提出与彭“团结青年,学习政治,赞助革命”的宗...[详细]
姚雪怀(1899~1951),号肖岳,平江县人。民国1年考入湖南大学经济系,23年参加江苏省选拔县长考试,名列榜首,任江苏省萧县县长。27年,率部击落日军飞机,任湖南第九行政督察署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和防空司令。次年任零陵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31年后,历任中央政府办公厅、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中央行...[详细]
严致华(1897—1951),字仰光,兰溪城区东门外豆芽巷人。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擅武术,耻国人蒙受“东亚病夫”之讥,进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毕业后执教中学。有感于体育师资缺乏,商得金华道尹沈钧业等支持,邀集好友张新德、李杰、舒凤鸣、周寿昌等,于1920年在兰溪创办浙江省金华道私立...[详细]
杨登鹏(1910~1951年),苗族,长发乡新合村拱坝屯人。杨登鹏小时候读过三四年书,民国12年(1923年) 其父母死后,靠舅父杨福荫扶养,15年被杨福荫(当时任西隆县民团副司令)起用为警卫大队长。25年8月乌梅事件后,杨登鹏流浪到云南省广南县。26年底,杨登鹏从广南回家,西隆县长梁聘升委任其...[详细]
徐威卫(1891—1951)字敏明,又名励荣。长发镇旺滩村人,地主家庭出身。南宁军校毕业,曾任贺县民团副司令,蒙山、融安、邕宁、宾阳、郁林等县民团司令,宾阳县副县长、县长,广西省政府咨议,苍梧县民众自卫团团长、苍梧县自卫大队大队长等职。 1950年3月4日,徐威卫在昭平县木格乡嗣忠村召开“-...[详细]
薛平清(1877—1951),原名佐清,清政府被推翻后改为平清,又名扬波。社坡榄沙岭人。 清末秀才。是县内有名的大恶霸,横行东区数十年。 薛平清18岁时任社坡团局局董。1898年,他勾结地方 势力,-反清组织“0会”,-社坡赵村屯等地农民百余人,因此得到官府的宠信。1921年东区联团总局...[详细]
薛剑强(1921-1951) 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1940年8月加入新四军。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涟水县大队指导员、新四军10旅政治部巡视员、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1950年10月,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任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参...[详细]
徐崇立 (1872~1951) 徐崇立,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一号郗园,晚年自号郗叟,长沙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工诗文,善书法,专习魏碑,对金石学、版本学、目录学颇具心得,终生著述不缀,计有《郗园印册》、《郗园题跋》、《郗园日记》、《郗园文集...[详细]
辛升粹(1910~1951),号肇元。壮族。出生在布兵乡模范村一个地主家庭。其父辛子文。 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当时慕仁乡模范村的一个大地主,拥有数百亩田地,靠出租田地和放青苗来剥削农民。民国期间任模范村民团团总。民国19年(1930年) 7月,派爪牙到百安屯逮捕天(保)奉(议)...[详细]
(1896~1951)谢宗铿,字寿彭,城关镇莲城街人,广西省陆军速成班学校陆大将官班毕业。曾任广西省百色区上尉督练官、广西绥靖公署副官处上尉副官,第二方面军八师二十九团团长,广西省军委少将参议,广西政府顾问,广西第五、六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属桂系李宗仁派。 1932年12月间带兵到东兰、 ...[详细]
谢东山(1884-1951),原名谢子兴,横县附城乡白花村人。少时为乡村无赖和酒 徒,绰号“咸湿鬼”。其大哥绰号“独眼龙”系打家劫舍的土匪头目,于1915年被捕杀。 谢东山于1916年在广东当宪兵,后任广东宪兵部队中尉排长。1920年充任驻粤桂军林虎部中尉排长,不久升少校团副。新桂系统一广西...[详细]
肖洪九(1906-1951)开县太原乡(原太平乡)清扬村人,1906年生。肖家境原来并不宣有,只读过小学,当时有某部军队招收看护兵,肖应募入伍。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参加了国民党。1927年肖在黄埔毕业后曾随军任旅部指导员。继后,受国民党四川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委任为开县思党务指导委员。...[详细]
吴宗慈(1879~1951),字蔼林,号哀灵子,南丰人,现代著名历史学、方志学家。 吴宗慈3岁丧父,从北京父亲官邸返回家乡,8岁入学,19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毕业于广东饶平师范学堂。宣统二年(1910)赴北京殿试,名列文科第二。任建郡中学堂(今南城一中前身)监督(...[详细]
吴藻雪(1880—1951),名铨,字韵林,晚号了庵,别署四大赘人,湖州荻港人。清末乌程贡生。早年设馆授课,兼卖画为生。抗战时期,日军盘踞湖州,关卡林立,入城须向日军行鞠躬礼,出示“良民证”有时还要被搜查、-和殴打。藻雪立誓不受日军-:“不光复河山不入城!”后闻抗日战争胜利,当即题画梅诗:“老梅...[详细]
吴一峰(1894—1951年),融水镇大南街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柳江道师范,14年(1925年)参加国民党。16年,融县各区分局及城厢机关票选为融县民团总局副局长,兼融三 (融县、三江) 联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其后先后担任融县地方财政局长、县地方金库主任、柳州行政监督公署民团指挥官兼行政监督、柳江县...[详细]
吴书(1916-1951) 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曾在家乡担任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参加革命队伍。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新2团政委,率部队进军东北,参加辽沈战...[详细]
韦义英(1889~1951年) 坡洪镇古美村人。 曾任古眉乡(今古美村)乡长。民国19年(1930年) 2月任奉议县长,历任百色区民团副总司令、县民团司令、洪帮头子。手下爪牙打手成群,堪称南部山区一霸。 韦义英在古眉一带霸占圩场,强收租款,拦路收费,威胁群众交 交粮,逼得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到...[详细]
韦铁(1911—1951),原名韦有琼。壮族。土博乡甘贡村黄甘屯人。父亲曾任三都团总。 韦铁于抗战期间任过水源乡乡民代表及黄甘村村长。1944年冬率众仇杀因躲避日军到水源街之六道乡长韦玉廷全家及部下男女老幼17人。同年韦铁又因与水源街林家有世仇,派人伏击驰往土博打日寇的水源街林家壮丁,杀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