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荣熙(1885-1951年),号缉光,三甲乡大垌文武阁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读私塾十余年,考取附生。民国9-12年(1920-1923年),任本县第四区区长。民国14年1月1日,被南路八属联军任为阳春县长,蓝在任期间大开烟、, 馆,收捐供八属联军军饷。同年11月,八属联军失败,...[详细]
金化鹏(1902~1951),宁强县城内人,国民党员,皇坛首领,地主豪绅。民国9年(1920)肄业于汉中联立中学,入陕西省陆军第三混成旅兴汉民团干部教导所学习军事,后曾任陆军第二十二混成旅司令部上尉参谋。16年(1927)3月回宁省亲,父母泣留,遂在本县谋事。 回县之后,整顿民团。同...[详细]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 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详细]
黄祖炎,1908年5月生于江西省南康县一个贫苦的陶业工人家庭。他勤奋劳动,热爱学习,全家省吃俭用,断断续续供他读完了小学。 1926年,大革命0中,黄祖炎接受了革命思想,在江西陶业工会南康分会做 工作。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农民协会做农运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黄祖炎转入江西...[详细]
黄绍宗(1904~1951),男,别名汪大海,南澳山顶人,出身渔民。黄绍宗曾在金山中学读书,民国16年(1927)3月,参加蔡盖清的剿匪工作。同年,任南澳县自卫团总队长,因宿娼中毒而辞去总队长职务,往汕头治病。年底,他赴马来西亚定居,先后任马来西亚告礁中华学校校长、同济学校校长。 民国26年...[详细]
侯文俊(1897~1951)曲江犁市人。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生。曾任广东国民大学军训主任。民国24年(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粤军系统160师955团上校团长。民国26年(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多次负伤。民国28年(1939年)任广东潮州警备区少将参谋长,率部抗击日军。民国31年(1942...[详细]
韩文华(1902~1951年),名绍琦,本县后韩庄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毕业于遵化省立第五中学。韩文华与革命先驱江浩之子江震惠是同学好友,民国12年(1923年)江浩反对曹据贿选,愤然南下,转赴上海,常寄进步书刊给韩文华阅读。另外,韩文华还直接受到了妹夫高机先和高机先之弟高照宇的影响,在他们的启...[详细]
高成山(1922~1951)易县大平地村人。1930年过继给居住在龙泉庄村的叔叔高坐礼为养子。因养父家境贫寒,高成山13岁就给地主家放牛,15岁当了长工,1938年八路军来到龙泉庄,高成山成了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多次战役...[详细]
冯肇光(1899-1951),别名隐韬,今东乡镇黄坪里仁村人。民国3年(1914)毕业于县城文治学堂。秋,考入省立第四中学(今肇庆中学)就读。毕业后,于民国7年远渡重洋留学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经济系,获硕士学位。民国17年回国,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法科讲师、国立广东法学院教授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市...[详细]
范启秀(1891-1951年),号实夫,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甲庞洞人,广州教忠师范毕业。早年参加国民党,民国14年(1925年)12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南征至阳春,该军政治部委实夫等三人为国民党阳春县党部筹备委员。民国16年3月,国民党阳春县党部正式成立,实夫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详细]
邓述炽(1893-1951),珠玑镇聪背村人。从小随父就读私塾。及长继承父业在私塾执教,颇有名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共产党人曾昭秀、陈召南、周群标等交往甚密,接受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支持革命斗争。 1928年春,中共南雄县委组织农民武装-,遭国民党 派的疯狂镇压,邓述炽弟弟邓述燃被杀害...[详细]
邓世军,又名邓仕均,1916年生于四川省苍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五口人,只有几亩山地,仅靠父亲一人耕耘,生活十分艰难。邓世军只读了四个月的私塾,就因生活所迫而辍学了。7岁时,他便跟着父亲到地里学做农活。 1933年,邓世军参加了当地的工农红军,当了一名勤务员。革命大熔炉的熏陶,党的教育,...[详细]
陈义 (1899~1951年),男,又名陈二奴,南街镇大梨塘村人。广东油业工会榨油工人。1923年底至1924年初,回广宁开展农-动,4月任荷木咀农会委员,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广宁支部成立时11个党员之一。积极发动农民参加农会组织,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28年5月被国民党以...[详细]
陈绍贡(1911~1951),惠城镇西联村人。出身于一个破落的“世代书馨”家庭。民国19年(1930)肄业于潮安省立第四中学。在读书期间,醉心拜读中共秘密刊物《红旗》、《生活》和社会科学等杂志和书籍,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反蒋活动。 民国22年(1933)5月,在-遍布整个潮汕的严峻情况下...[详细]
蔡灿光 (1909~1951年),又名光复。出生于坳仔镇鱼北村富裕之家。1930年在广州私立知用中学毕业后,先在顺德县乐从烟酒税稽征所任稽征员一年半,后在江西省大余县第一区署任职员半年。1934~1939年,回乡务农经商,并在四会县城设光复行经营杉木生意。1940~1948年先后在顺德县任特务大...[详细]
白鉴(1913—1951),字醒吾,南郑县周家坪镇人,一生主要活动在汉中市。民国26年(1937)在西安市第一高中学习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加入中华复兴社,次年转回陕西省立南郑中学读书时又加入复兴社别动队、西北青年抗敌协会,在校监视进步师生。民国28年(1939)秋,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地质系,写...[详细]
朱迈先(1918年9月—1951年11月),朱自清先生的长子,小名九儿,阿九。他就是朱自清在《儿女》散文中提到的,让朱自清先生年纪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阿九自幼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朱迈先1918年9月出生在扬州,那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朱自清,只有21岁。 朱自清...[详细]
杨新一(1916~1951),原名杨庆臣,今桑阿镇郭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36年2月,在平原省立第四乡村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秘密参与组织了“西山草木社”和“社会科学研究会”,团结进步同学,和国民党 派进行了坚决斗争。“七•七”事变后,他回到家乡从事抗日活动。历任冠县抗日游...[详细]
许辑堂(1897一1951),字熙瑞,晚号漱石主人,今枞阳镇五谷井庄人。辑堂9岁入私塾,能作联语,师奇之。13岁抄录《戴南山集》全卷,小楷端秀。16岁考入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成绩卓异,被选为留日学生,因家贫未能东渡。及长,从邑中名士吴闿生、马其昶、李德膏游,得闻桐城文派绪论。并与范文澜、高步瀛等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