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梁君觉 [公元1887年-1950年]

  • 梁君觉(1887~1950),广东顺德县人。父梁桑林,曾设医馆于广州西关第七甫,名“养正草堂”,以“金公仔”为标记,主治儿科疳积。梁君觉自幼随父习医,民国2年(1913)在广州市第七甫(光复中路173号)设馆行医,并在第六甫福隆里口开设丽和堂药店。民国27 年广州沦陷后迁往南海县北村开业,后在香...[详细]

黄长轩 [公元1914年-1950年]

  • 黄长轩,1914年生于河南省新县县城。从祖父开始,全家以做豆腐为业。黄长轩6岁就帮母亲照顾弟弟,借此减轻母亲的负担,以便母亲能多做些事。1924年,10岁的黄长轩就开始拾柴、捡粪、挑水、洗衣、做饭,承担部分家务劳动。1927年,黄长轩才入私塾读书。他书法很好,并爱好画画。 1931年春,红军...[详细]

何家才 [公元1908年-1950年]

  • 何家才,壮族,1908年生于云南省师宗县五龙乡下鲁木村。 五龙乡(原五洛河区)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与高良乡接壤。多年盘踞在该地的反动乡长王家太以及地霸何绍周、何绍文等,是高良乡大恶霸何廷珍的同伙。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横征暴敛,为所欲为,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饱尝王家...[详细]

何海清 [公元1875年-1950年]

  • 何海清 (1875—1950)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75年6月10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前铺早家冲一个行伍家庭。1894年投入湘军魏光焘部。1895年参加甲午战争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先锋队排长。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详细]

费清道 [公元1930年-1950年]

  • 费清道,1930年4月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榕城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6岁时,生母病故,父亲娶继母杨氏,一家人勤耕苦作勉强维持生活。费清道8岁时入小学读书。1942年他考入宣威县立中学,由于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老师的赞扬。1946年,他考入宣威师范17班,思想更加活跃,不但努力学习好功课,还阅...[详细]

丛贵 [公元1925年-1950年]

  • 丛贵,1925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县榆树沟柳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父母早逝,兄弟两人相依为命。丛贵8岁起就给有钱人家放猪,大了就下田干活,后来被本村胡姓地主雇佣为伪满洲国出劳工,讲好佣金800元满洲票。丛贵和许多受苦劳工一起来到省城吉林市的中满,被日本鬼子驱赶着修建丰满电站,每天吃的是橡子面窝...[详细]

陈嗣运 [公元1905年-1950年]

  • 陈嗣运(1905-1950),今南街镇护国村人。上海大学毕业,曾任广宁文治学堂教员,后跻身仕途。民国15年(1926)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在第四战区党政军特训团和省党务工作人员干训所结业,历任国民党广宁县党部执委、广宁县党部书记长、国民党省党部党员生产指导委员会组长等职。 民国37年6...[详细]

陈普之 [公元1911年-1950年]

  • 陈普之(1911—1950),澄海县东里镇南社人。我国著名版画家。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美专。民国21年(1932)在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鲁迅亲手培育的中国第一代出色的青年版画家,也是当时上海左翼“MK”木刻研究社创建人之一。 普之版画富革命性、人民性,特色鲜明。代表作有《黄包车夫》、木刻...[详细]

陈介 [公元1885年-1950年]

  • 陈介,陈 介 (1885-1950) 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外交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85年8月19日生于湘乡县同风乡。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1908年转入德国柏林大学法律经济系。通晓日、德...[详细]

陈汉英 [公元1903年-1950年]

  • 陈汉英(1903—1950)又名陈万年,别号“白仁识”,澄海县溪南镇银北村人。 民国17年(1928)春,他随陈腾雄部队被国民革命军师长张瑞贵收编为该师补充团,任少校营长,曾带兵“围剿”普宁大南山游击区。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副队长,潮、澄、饶抗日自卫总队第二大队长。 民国2...[详细]

陈凤鸣 [公元1925年-1950年,革命烈士]

  • 陈凤鸣,又名陈明,吕剑,1925年1月生于广西防城县江平镇竹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为了生计,其父陈龙光举家迁居本县三波乡沙潭江村,靠租种地主陈维周的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日子相当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陈凤鸣在苦难中成长起来了。陈凤鸣天资聪颖,勤学好问,深得其父母的疼爱。为了让儿子将来有个...[详细]

巢德膦 [公元1909年-1950年]

  • 巢德膦(1909~1950 年),从化吕田区塘基背村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9 年7 月,巢德麟厌恶富户的0剥削,与同村兄弟巢裕良等人发起建立群众组织益世堂,组织青年开垦地名叫山猪屈的荒田,将每年收获的四五千斤稻谷做基金,低息借给贫苦农民渡过荒年。次年,巢德麟以甲长身份,掩护益世堂成...[详细]

曹开诚 [公元1906年-1950年,革命烈士]

  • 曹开诚,又名曹动之,1906年生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乡清河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时进毛乌素小学读书,14岁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 1925年春,横山县高等小学实行旧的教学制度,学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一套做法极为不满,遂在曹开诚等的带领下,举行--,强烈要求校方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奴化教...[详细]

朱指南 [公元1911年-1950年]

  • 朱指南(1911-1950),又名朱向离,化名林琳、张文成,北营村人。民国19年,就读于太原成成中学,组织学生反蒋抗日。后因遭通缉,遂到北平中华中学就读。民国21年(1932),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工作,后任河北蔚县县委特派员。民国23年(1934...[详细]

滕有庆 [公元1886年-1950年]

  • 滕有庆(1886—1950),艺名油菜花,男,苗族。 滕有庆自幼酷爱阳戏,常远道至凤凰县城看戏,有“戏迷”之称。嗣后拜师学艺。民国5年(1916)成为麻阳滕家堂戏班台柱、湘西阳戏著名演员。他善演旦角,扮像俊俏,有“仙女下凡”之仪态,嗓音优美,双目传神,富有魅力。他用花灯扇子功丰富阳戏表演艺术...[详细]

兴慈 [公元1881年-1950年]

  • 兴慈(1881~1950年) 俗姓陈,法名悟云,字兴慈,别号观月、瞻风子,俗姓陈,新昌县桂溪乡(今属镜岭镇)西坑村人。其家世业儒奉佛,全家八人,计三个叔父、祖父、母亲、姐姐、父亲和兴慈法师先后在不同寺庙剃度出家,在中国佛教史上也属罕见。兴慈幼年随父住下方广寺,14岁以父为师剃度出家,长大后,依国...[详细]

吴鼎昌 [公元1884年-1950年]

  • 吴鼎昌(1884-1950),字达铨,笔名前溪,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1884年生于四川华阳县。清末秀才出,曾任民国后《大公报》总办,中交两行首脑,著名实业家。1938年至1945年任贵州省主席兼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 吴鼎昌出生官宦家庭,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 1903...[详细]

吴辟疆 [公元1879年-1950年]

  • 吴辟疆(1879——1950),名闿生,又名启孙,号北江,今会宫镇老桥村人,后移居北京。 辟疆诸生出身,候补知县。24岁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初,任-秘书,教育部代部长。袁世凯阴谋称帝,辟疆事先告退。此后,专从事教育,以育英才为己任。吉林名士成多禄恢复沈阳萃升书院,聘辟疆讲学。未久,书院停...[详细]

栾省三 [公元1909年-1950年]

  • 栾省三(1909~1950),又名赵延印,绰号栾小秃,今定远寨乡定远寨人。17岁即从一生为匪的父亲开始匪盗生涯,后在国民党石友三部当兵。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乡拉起一支七八百人的土匪武装,杀人放火,仅1937年即杀害群众400余人,人称“活阎王”。1938年被范筑先收编,任山东第六区抗日...[详细]

沙飞 [公元1912年-1950年]

  • 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幼年就读于广州,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6年10月拍摄发表鲁迅最后的留影、鲁迅遗容及其葬礼的摄影作品,引起广泛反响。1936年12月和1937年6月,分别在广州和桂林举办个人影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