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盛(1876~1950)原名志雍,字渭滨,志盛是他的主要商号,城区凤山街道人。作为清末至民国时代的海丰县知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经历从白手起家到一度成为汕尾地区首富的创业途程。 郑志盛起初驾舢板做港内水上生意,累积一些资金购置虾船,以少利润分成发包给渔民生产,把收益的资金用于添置渔船。虾...[详细]
赵植芝 (1875—1950) 赵植芝,滘头南雄里人。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友人介绍谒见孙中山,旋参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太平洋支部会长。宣统二年(1910年),在香港花旗公司蒙古邮船当华语翻译,借以帮革命党人运输军火,支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详细]
张镇 (1899—1950) 国民党军上将。 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人,1899年出生于常德县丁家港乡五里冲。青年时就读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校政治部任干事。1925年,赴莫斯科入孙逸仙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赞同托洛斯基观点,被遣送回国...[详细]
许筠台(1888~1950年),韶关城区人,国画家,毕生从事美术教育活动。少年时深受父亲诗书画的陶冶,开始学习绘画,为以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热心从事美术教育,前后任韶关德华女子中学、励群中学、省立第三师范的美术教师10多年。他一面授课,一面深研绘画,绘制了不少作品,画风日...[详细]
肖亚彬(1859-1950),龙仙镇八字陂肖屋人。壮年时,曾多次参加县长陈子巽指挥的五铺保卫团剿贼战斗,以“烂打”(勇敢的意思)出名。 抗日战争时,肖年已七十,体魄仍很健壮。1939年冬,日机侵袭粤北,龙仙四、五区署和龙仙镇联合组建“抗日壮丁自卫队”,肖主动报名参加。主持人见他年老婉拒,肖愤...[详细]
吴一诺(1905-1950),字伯昊,今南街镇永青吴宅村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广宁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民国26年经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务训练后,任国民党广宁县党部特派员。民国28年任国民党广宁县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竭力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本县...[详细]
吴仰标(1921.5~1950.3),河源县漳溪乡瞻美阁村人。1937年,初中毕业考入韶关仲恺农校半工半读。1943年秋,吴仰标农校毕业后又考取大学,因家境贫寒弃学从教。回到家乡,他与在书臣小学教书的地下党人刘光、黄河等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次年冬,吴仰标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党组织派遣他...[详细]
吴满(1857~1950),又名玉棠,广东南海县大沥乡人。19 世纪70年代开始以捕蛇采药为业,人称“蛇王满”。他经常带徒捕蛇,与广州有名的熟药店保滋堂订下交售蛇胆的合同,并将取胆后的蛇肉介绍给风湿病人食用,拌以药材或肉类熬汤,收到良好 效果,从此食蛇肉之风大为扩展。光绪十一年(1885)在...[详细]
孙玉书 (1871—1950),名兆麟,号军山,以字行,笔名工痴老人,元墩乡孙家湾人。前清秀才,后毕业于汉南书院,曾任清西藏拉里同知,民国初年返沔。25年(1936任菜园镇六保副保长,后任宁强县看守所所长、城固县文治中学及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文书、职员。工书法,善隶魏。西北联大更名后,为其题写“国...[详细]
容嵩光(1870—1950) 香山县斗门(今珠海市斗门区)龙坛村人。父亲曾倾家资助洪秀全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携家远赴美国谋生。 1894年,容嵩光为旧金山中华0负责人,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国民党山多些部通讯处处长兼筹饷局主任。 辛亥革命...[详细]
秦丽璋(1896—1950.3.27)女,广东省惠州市人。1949年底,广州地区解放后,秦丽璋从广州来到仁化县工作(当时她次子李波任仁化县董塘区区长),她一心想为党为人民群众多做事情,工作热情很高。她参加工作队,积极开展征兵征粮支前、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串联妇女和妇女谈心等工作。...[详细]
欧雁章(1920年~1950年),迳口泽善村人, 1948年参加连江游击队,后任班长。1950年初,调六和粮仓工作。1950年3月,我县各级人民政权刚建立起来,国民党 势力的残余尚未肃清,土匪恶棍仍兴风作浪,打家劫舍,袭击革命政权和武装。六和粮仓座落在六和牛头岗下,原是国民党 派留下的粮食储存点...[详细]
毛岸英 (1922-1950) 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为了革命四处奔波,他从小随父母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板仓等地生活。1930年10月,年仅8岁就同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母亲牺牲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1年...[详细]
罗輈重 (1889-1950) 教育家。 湖南湘乡县(今属类底市)人,字春驭。生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父亲罗申田,清未翰林,历任江苏参谋处督办、驻西藏左参赞兼总参谋等职,1912年(民国元年)被叛将钟颖谋杀。1914年, 罗輈重为报父仇并惩-,咬指血书上诉。翌年,北京政府...[详细]
李英杰 (1918-1950), 坪石镇京口大岭下村人,父母早丧。民国 20 年,李英杰高小毕业,次年随叔父做小生意。民国 27 年,李英杰就读广州培正中学。当时,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大片国土沦陷。是年秋,广州培正、培道中学迁至坪石,两校合并易名“培联中学”。李英杰就读于培联中学。 民国 29...[详细]
林英杰(1913~1950年),又名邦富、贻庠,笔名乡下人,本县东园镇玉湖村人。他出生于泰国,小时在曼谷培英小学读书。1927年,林英杰随父回乡,就读揭阳榕江中学。1928年春,转读福建厦门集美水产学校。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收藏共产党书刊被学校开除。以后,他到汕头益智学校任教,以教书职业...[详细]
黎洪(1914~1950),外号拐拐,乐昌县秀水黎家老屋村人。因得罪邻里乡亲而徙居河南镇下西乡学坵村。曾于南京国民党军中当过勤务兵,练得一手好枪法。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黎洪离开南京返粤,投身“绿林”,出没于湘、粤、赣边,以抢劫为生。民国34年春,乐昌沦陷,曾组织二、三十人的...[详细]
李诚君(1927~1950),原名李立峰,又名李军,广西平南县同和乡陈龙村人。l946年在梧州市读中学时,因参加进步的-,受到梧州市当局破孩,-离开家乡前往香港。1947年春在香港达德学院读书时,常与进步学生和共产党员接触,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热爱人民解放事业,他向学院的中共组织提出回内地参加...[详细]
廖贤思 (1924-1950), 又名廖又生,乐昌梅花镇大富岗村人。 民国 31年 , 廖贤思在乳源县立中学就读初中。在中共党员教师及进步同学的教育帮助下,廖贤思提高了觉悟,立志改造旧社会。 民国 33 年 10 月,三青团韶关分团干事长叶颖基来乳源中学动员学生参军,乳中师生 在中共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