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涌波(1916年~1950年) 原名王泽广,南乐县千口乡前林家村人。1933年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他积极参加由进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并从中吸取革命营养。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涌波回乡参加抗日救国十人团,协助团长郭献瑞等在韩张、福堪、千口一带发展组织,开展抗...[详细]
王太春(1864一1950)字和庵,温县辛庄村人,出身富户。后家境衰败,中年外出经商。1930年前后暴富而归,置办良田百余亩及大片滩地,年租仅小麦收百余石。王自成富豪,即周旋于军、政、匪各派势力之间,投机钻营,1932年当上五区区长。1933年,黄河决堤,群众流离失所,经温县民众再三要求省河防局...[详细]
王荣(1919~1950年) 王荣,今邬桥乡灵芝村人,后定居庄行镇。少时务农,但不务正业。民国28年参加其舅父丁锡三部,从士兵升至营长。民国36年随丁赴苏北参加人民解放军。次年2月,王任苏浙纵队参谋,随丁、汤回江南。在钱家桥海边登陆后,丁派其与旧部徐顺庆联络,但王即携带 枝向国民...[详细]
邵登科(1882—1950) 恶霸地主,麟游县崔木乡邵家沟人。嗜 ,好嫖、, ,喜结交浪荡不逞之徒。民国3年(1914),同地痞冯华堂在崔木镇啸聚流氓盗匪成军未果,又越边去口外谋官求财亦未果,即返里雇人种田,兼重利盘剥,不久暴富。民国10年(1921)族弟邵登鳌借其银元30个,言明年...[详细]
芦孝(1910~1950),西郊乡王府砦村人,恶霸、汉奸、地主。 芦孝,自幼依仗其家是大地主的权势,残害乡里,行为恶劣。1938年开封沦陷后,芦孝投靠日军,充当汉奸,-求荣,为虎作伥,-烧杀,无恶不作。曾杀人11名,奸0女十多人,罪大恶极。于1950年12月23日,处以极刑。 芦孝的主要...[详细]
陆慎先(1901~1950年) 陆慎先,又名陆祖德,绰号“陆瞎子”,南桥镇人。先后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和上海文治大学文科。回乡后历任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教师、县立农村师范讲习所所长、县立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北伐前参加本县国民党地下组织;北伐胜利后,为国民党本县党部负责人之一。...[详细]
娄本印(1919年~1950年) 濮阳县胡村乡大召村赵娄拐(今属市区)人。少年读书时接受了老师宋贯臣、史献忠的革命教育与熏陶,于193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濮阳。经党组织批准,娄本印开始在本村当村长,白天应付日伪军、了解情况,夜晚向党组织汇报。后受党...[详细]
刘明德(1896-1950),化名刘东汉。焦作市桶张河村人。为一刘姓寡妇的私生子,生后即被同村地主刘生银抢作养子,溺爱异常,使他自幼顽劣成性。成年后,勾结土匪廉启仁、王凤银等人,以自己的小煤窑为集聚地。桶张河及附近村庄的小土匪、地痞流氓也都听他指使。一天刘明德抓到1人,将他关进村后窑洞里,准备以...[详细]
李琳(1923-1950),修武县西常村人。 1938年修武县惨遭日军铁蹄 ,15岁的李琳目睹祖国河山破碎,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遂毅然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严酷考验和锻炼,逐渐成长为革命军队的一位优秀基层指挥员,并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琳作...[详细]
李楚瀛(1905--1950)中将。名就,字自勖,广东连县人,生于1905年10月30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曾任第9师25旅50团团长,1933年任第83师247旅少将旅长,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任第23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在津浦路阻击日军,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详细]
蒋德昌(1925~1950年) 蒋德昌,萧塘程河浜人,原名赵绍生,家庭贫困,民国33年入赘齐贤南行蒋姓家,遂改名。民国36年7月22日被抓壮丁。次年10月锦州战役中解放,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为二六师三四八团二营四-士,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8月16日,在禹县荣立大功,受军部表彰。同...[详细]
阿炳,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详细]
郭忏(1893—1950),字悔吾,浙江诸暨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炮兵科。1928年任浙江第六师旅长, 1929年8月在国民政府军事编遣会议后去职,后任第18军少将参议,与陈诚共事,再接任第五军中将参谋长。1935年任武汉行营陆军整理处办公厅主任兼宜昌行辕处长。1936年任第46军副军长兼晋陕...[详细]
甘丽初(1901—1950) 字日如。容县人。早年就读于容县县立中学和广州农业专科学校。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因功升任营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因桐庐之战有功,升任第一军一师团长。1927年蚌埠之战后任第一师副师长。次年率部参加蒋介石举...[详细]
冯精华(1916——1950年),名志统,曾用名冯自俭,常也夫,西向镇义庄村人。1937年2月在太原入伍,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营、团、师、军级重要职务。 精华6岁上学,13岁考入省立沁阳十三中学。他刻苦读书,扶弱制强,乐于助人,颇受师生们的好评,被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详细]
陈万运(1885~1950),浙江慈溪掌起镇东埠头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与沈久成、方智达凑资450万创办三友实业社。产品蜡烛烛芯,质量好、售价低,深得用户信任。民国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烛芯进口中断,日货乘机抬价,英美各制烛工场纷纷向三友社订货,使烛芯日产量高达500~60...[详细]
曹志生(1910一1950),原名曹国明,绰号曹十一,邢庄村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父曹文清,清末武秀才,在本村开过药铺,因医术不高,倒闭务农,今讹西邻,明诈东舍,村人送号"二赖"。有五子,曹志生行三,除小五外,其他均先后当了土匪。 曹志生青年时期卖过凉粉,豆腐,在西北军当过三年兵,因过不惯部...[详细]
张端胜 (1916—1950)淄博市博山区南博山镇南博山村人。1939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纵队第一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任二地委特务连连长。1946年,任九师二十五团一营副营长,他率突击队全歼国民党一九三师一个加强营。1947年1月,任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九团三营营长,在鲁南战役...[详细]
岳伯芬(1910—1950)名岳嗣芳,又名岳滋芳,化名李自信,字伯芬。历城县唐王镇岳家寨人。 出身地主家庭。 1937年日军侵占历城,岳伯芬组织起自卫团。1938年7月, 接受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的整编,任三支队十一团营长。同年9月,脱离三支队领导。1939年,投靠国民党六十九军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