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英 (1903~1950) 李灿英,女,乳名友姑娘,长沙县临湘都(今望城县铜官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生。13岁时由父亲作主与同里郭亮订婚.1921年入长沙自治女校习缝纫,与在长沙上学的郭亮一起积极参加-。不久,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由罗学瓒、夏明翰介绍加入...[详细]
李彩云,(1873—1950),男,湖北汉剧旦角。湖北监利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幼读私塾,酷爱汉剧,弃学从艺,拜李四喜为师,习“四旦”。天资聪颖,表演形神俱佳。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汉口大福兴班登台即显露头角。1916年,为配合反袁(世凯)斗争,请邓天澜编写时装汉剧《蔡锷脱险》,与...[详细]
李宝初(1904-1950),又名李泽金。高小文化,军人出身,横县平马乡黄塘村人。1926年在广西省农运讲习所毕业。1927年被捕入狱,后脱险。1929年去广西右江工作,任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三营第十一连政治委员。1933年充当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军。1935年在广东独立第二师当班长。 1936年入燕塘...[详细]
廖美奇(1921-1950),壮族,龙美乡(现古砦乡)桥头村人。高小毕业后考入柳庆师范。 1944年由学校派往思恩(今环江)县实习。当时广西已经沦陷。廖长途拔涉,越九万大山,步行回乡。不久,担任龙美乡乡长,组织抗日自卫队于融江岸边袭击日军,并曾独自一人化装偷袭敌汉奸大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详细]
廖百芳(1875.4—1950.6),杨梅镇河口村人。毕业于容县师范和梧州政法学校。 廖百芳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民国初年起,先后在容县明伦女子学校、长州蚕业学校以及平乐、陆川、岑溪、梧州、南宁、柳州、惠来(广东)等地中学任教。1922年秋任滇桂联军总部秘书...[详细]
梁汉豪(1919——1950),黄村乡黄村街人,1949年冬参加桂东区湄江人民游击队,任事务长, 负责蒙南区的筹粮工作。1950年2月去平乐专署税务班学习,回县后,分配在陈村塘税务所任所长。解放初期,大塘(今汉豪)至陈村塘一带,土匪猖獗,南北的水陆交通被切断,干部的活动靠人民解放军武装保卫。陈村...[详细]
劳神(1917~1950),原名劳立[纟军],外号通城虎,壮族,丁当乡丁当村人。 劳神从小爱武功, 六七岁就跟父亲学国术, 十二三岁沾, 风,日夜不辍,群众呼其为“二世祖”。1933年,劳在南宁私立平旦初级中学读书时,经人介绍加入南宁精武体育会学国术。1935年回隆安县丁当街组织国术研究社,...[详细]
劳广旺(1929—1950) ,又名旺记,走马乡西坪村人。1945年4月,考入临江中学黄姚分校就读, 并受到该校的进步教师的启迪。1947年6月,黄姚中学教师陈伟东和桂东地下党员王家纪参加英家起义突围后,得到劳广旺等人带路,巧妙地避过敌人-,安全往外转移。 1949年12月,西坪乡人民政府成...[详细]
劳定社(1920—1950) ,庇江乡庇江村人。5岁时,父故,由祖母覃氏和母亲张氏抚养成人,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1949年冬,开始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活动,在本乡进行反“三征”宣传。解放后,定社首先参加了民兵组织,并积极投入征粮和剿匪工作。1950年10月,解放军昭平县中队驻庇...[详细]
蓝天锡(1915—1950) 镇圩乡洋造村排王屯人。壮族。 1942年秋,考进南武师范(校址南宁)。在校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会的宣传活动。 蓝天锡离校回乡不久,便到崇左县驮驴镇当税收员,期间常与中共地下党员黄建成 (建国后曾任隆山县县长)来往,思想倾向革命。1944年黄建成、蓝天锡...[详细]
拉贝(JohnRabe1882~1950) 国际著名反法西斯社会活动家。德国人,基督教徒。拉贝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来中国,先后在沈阳、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经商。民国20年(1937)起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居住在南京小粉桥1号(区境内)。民国26年11月间,拉贝参与组织“南京安...[详细]
覃菊芳(1924—1950年),女,壮族,永乐乡下覃村人。她在读书阶段,受进步刊物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抗日胜利后,她和莫矜结婚。 (莫矜系中共柳北工委书记,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莫矜的帮助和影响下,1947年参加了革命活动,常帮助莫矜抄写文件,印 册子,接待来往的地下...[详细]
蒋余荪(1893~1950) ,原名蒋士谦,字敬斋,秦家塘区新山乡锡福村禁山里(今属龙水乡百福村公所) 人。桂林中学毕业后进香港皇仁大学预科班读书。由于教英语的一个英国教师,辱骂歧视中国学生,蒋对此极为不满;又因家境富裕,过不惯学校的艰苦生活,故中途辍学。后历任陆军广西第一军第一师营长、修仁、兴...[详细]
胡肇汉(1906~1950),又名湘藩,小名细丙,岳阳县鹿角镇人,京剧《沙家浜》中胡传魁的生活原型。出身贫苦,只读过1年小学,14岁帮人看牛,18岁当长工,20岁在北伐军当兵,因革命意志薄弱,3个月后潜逃回家。民国23年在地方保安团当兵,终日-,受到父母兄弟斥责,只得外出谋生,辗转于安徽、江苏一...[详细]
胡乾秀(1916-1950) 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胡乾秀同志在二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参加了艰苦卓绝的...[详细]
胡坤(1912~1950),又名德贵,今岳阳县三荷乡人。民国27年岳阳县沦陷后,任国民党湘鄂边区挺进支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率领所部多次伏击过日军,颇有一些战绩。34年,曾被八路军南下支队缴械。同年8月,任岳阳县城厢镇镇长,续任麻塘乡乡长、奉清乡乡长,因不识字,终被裁撤回家。37年,任岳阳县民众...[详细]
胡国梁(1886~1950),字岑仙,今汨罗市白水镇人,早年,以学优遴选公费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致力国民革命。 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派一特使赴日,以考察留学生为名,搜查革命党人。他闻讯后,邀特使至宿舍,殷勤招待,乘特使酒醉,将其刺死,自己星夜乘轮...[详细]
胡春台(1905~1950),岳阳县康王乡人。民国25年入国民党第一九八师任排、连长,后率同乡11人携枪回到家乡。27年,岳阳县城沦陷。他在当地组织抗日游击队,袭击日军,夺取武器装备,队伍迅速扩大到一个连的兵力。年底,接受县政府收编,任中队长。28年初,他获悉日军一部开赴西塘,设伏于途中,炸毁日...[详细]
胡长青(1907~1950),今临湘市坦渡乡人。民国13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毕业后历任陆军第十一师排长,叶挺独立团工兵连排长、连长。随军北伐,攻克武汉后随叶挺团进驻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南征途中离开部队回到临湘。18年考入国民政府陆军大学第九期。19年毕业后,历任胡宗南部少校营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