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1926-1949),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溪美村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三-士,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同年5月10日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的战斗。同年5月16日,国民党军保安二团进犯安溪县城。苏铁随...[详细]
苏松明(1927-1949),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人。1949年6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三-士,参加了保卫新生的安溪县人民政府的斗争。1949年5月16日,国民党军保安二团进犯安溪县城。苏松明随安溪县游击队和党政机关撤到长坑根据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8月在湖头街...[详细]
苏顺田(1928-1949),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月眉村人。1949年春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警卫-士,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以及此后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1949年6月19日在湖头站岗放哨时,遭受国民党军保安二团便衣队的袭击,在战斗中被捕。不久被敌人杀害于湖头上...[详细]
苏实(1925-1949),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人。1949年2月参加革命,为安溪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队“清剿”的斗争。1949年3月编入闽粤赣边区纵队,任第八支队四团十二-士,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以及此后反击国民党军...[详细]
宋竹荪(1880-1949),原名茇,家谱名仁澍,舒城县柏林乡宋家圩人。光绪六年(1880)九月十七日生。夫人唐悯,字佛奴,系淮军著名将领唐定奎之-,光绪六年十二月生。他们生有子女十人。其女宋竞雄,与英国留学生李国鼎结婚于武昌。 宋竹荪早年求学于日本法政学校,在日本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详细]
沈阳发(1924-1949),福建省漳平县和平乡和平村人。1924年8月出生,1949年6月参加革命,时为漳平县民兵大队战士,配合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参加了第一次解放漳平县城的战斗。此后不久,南逃的国民党溃军大批进入漳平,郑元位随新生的人民政府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9月13日,闽...[详细]
沈水笔(1912-1949),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乡炙坑村人。1934年参革命,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战士,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苏区失败后隐蔽在山区坚持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游击队恢复游击战争,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详细]
邵从恩(1871-1949),男,字明叔,清未及民国政要。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南附乡(今南城乡)人。清未进士。后留学日本,1908年回国。任法部主事,四川法政学堂监督等。辛亥革命后,历任川南宣慰使、四川军政府民政部部长、国务院法制局参事兼北京政法大学教授等。1933年日军侵入华北后,举家迁回四川。1...[详细]
邱协露(1912-1949),福建省福州市亭江乡亭头白眉村人。1912年6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革命活动,为闽淅赣边区城市工作部东岭游击队组长,参加了连罗林(连江、罗源、林森即闽侯)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7月在亭江与国民党军保安团的战斗中牺...[详细]
邱金锥(1930-1949),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乡翠坑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为安溪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3月编入闽粤赣边区纵队,任第八支队四团十四-士。1949年5月在攻打龙门 所的战斗中牺牲。 ...[详细]
邱沐(1921~1949),琼山甘蔗园村人。1946年,任海口市振东街小学校长。1948年8月,中共府海特区党委建立党的 组织——府海地区民主协会。邱沐任振东街民协小组负责人。1949年7月12日,策反国民党驻琼山县东新乡自卫队长宁进铭起义失败,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严刑拷打,8月9日,在海口市...[详细]
齐亮(1922~1949)原名齐钟亮,曾化名齐燕生、陈世荣、李仲伟、赵玉洁等。蠡县大曲堤村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金陵中学初中部、重庆求精中学、南开中学高中部读书。1939年初,经许一凡(许光祖)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2年底组织关系转到联大。1...[详细]
裴厚光(1917-1949) 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青年干事、三五九旅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燕北五分区三团政治处主任、三军九师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五团政治委员(未到职)等职。他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荣获“人民功臣”的称号。1949年6月18日在陕西淳化县与国民...[详细]
潘依显欠(1921-1949),福建省闽侯县南通乡瓜山村人。1921年7月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淅赣边区纵队闽中游击支队联络员,参加了福长林(福清、长乐、林森即今闽侯)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9年7月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保安团抓捕,随后在长乐南阳顶被敌杀害,...[详细]
潘祥杨(1910-1949),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仙山村人。1910年10月出生,1948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城工部古田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古林罗连(闽清、古田、林森即今闽侯、罗源、连江)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9年7月受命为进军福州的人民解放军主力运输物资,途经...[详细]
潘香龙(1905-1949),福建省闽侯县南通乡瓜山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纵队闽中游击支队联络员,参加了福长林(福清、长乐、林森即今闽侯)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9年7月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保安团抓捕,随后在长乐南阳顶被敌杀害,壮烈牺牲。...[详细]
潘兰珍(1908—1949),又名潘若云,潘云仙,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陈独秀的第三位夫人,小陈独秀29岁。以其忠贞的爱情、豪侠的气质,伴随陈独秀走过其最后十年的人生之路。 悲惨童年潘兰珍四岁那年,紧依长江下游北岸的南通在一场风暴之后成了一片汪洋,灾民也便象汪洋一般四...[详细]
欧吓辉(1892-1949),福建省平潭县潭城镇夏致街人。时为船工。1949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一部渡海再一次解放平潭。9月19日,国民党第73军残部200多人抢劫欧吓辉所驾木船从海上逃跑。在行驶到东庠观音礁海面时,欧吓辉把船弄翻,消灭溃敌200多人,自己也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详细]
孟明弟(1923-1949),福建省罗源县凤山镇岐余村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闽东游击队战士、闽浙赣边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罗源交通站联络员,参加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5月在与城工部交通员李锦伙一起执行任务时,由于敌保长李锦香密报,被国民党县保安队逮捕,经受残酷折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