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楷 (1884-1949),字墨宣。奉天铁岭县人。1913年继任《远东报》主笔。曾毕业于奉天实业中学。时任教双城工商中学。据报载:他应聘《远东报》时,双方曾约定,"凡于俄国有利于中国有害者,随意编入"。他公开表示:绝不"发丧心蔑理之伦,拨弄我国是非;作狂犬主之言,侵害我国权利"。他主笔8...[详细]
杨杰,又名耿光,1889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今大理市),白族。6岁时读私塾,从小喜好军事科学,他钻研《孙子兵法》,立志要从戎御侮。1905年,杨杰考入云南陆军武备学堂,由于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异,1907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北洋速成学堂学习,1908年,又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预备学校学...[详细]
杨伯恺 (1892-1949) 1892年出生于营山县小蓬乡杨家花园,1917年先到上海求学,后考入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3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加入共青团,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回到上海时值“五•四”运动爆发,便立即投入革命斗争。同年秋,回川协助...[详细]
许晓轩,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幼年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到本地的一个钱庄当学徒。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全国抗日-蓬勃兴起,许晓轩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5年,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当会计,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无锡学社”。 193...[详细]
薛润泽(1880~1949) 字雨生,本县淮宁湾乡薛家人。润泽聪明笃学、博文强记,12岁中秀才,称为“神童”。17岁同惠有光、薛勤玉3人赴日本横滨留学,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三年学满回国,当他和薛勤玉两人回家路过宜君时,被一伙土匪误当富商尾随劫行,薛勤玉被害,润泽只身逃脱。回家后因惊累过度致精...[详细]
许长德,1924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三贫河镇罗依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生活贫困,苦苦挣扎。15岁时,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当炮灰,便加入陆良保安十一团。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益衰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地方游击武装也在陆良境内遍地开花。中共陆良地下...[详细]
徐箴 (1899-1949),字士达。辽宁省兴京县(今新宾县)人。1916年在王彤轩("九一八"事变后,辽宁省民众抗日自卫军副总司令)举办的小学任教。后被兴京县监督邹健鹏保送出国留学,到日本仙台高工,攻读电气专科。1923年毕业回国,历任奉天市政公所事业课长。亲自设计、修建有轨电车。有轨电...[详细]
修省(1927-1949),又名福生,祖籍长汀城关,民国十六年(1927)农历十二月三日生于福州。三十年(1941),福州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全家迁回长汀。三十三年(1944)夏,修省考入厦门大学电机系就读。 抗战胜利后,修省随校迁往厦门,目睹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深恶痛绝,他积极参加厦大学生...[详细]
谢有德(1907~1949),今靖边县畔沟乡祁家园子村人。少年时读书5年,品学兼优。民国十五年(1926),谢有德到国民军石谦旅当兵。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陆军新编十一旅、驻榆国民革命军八十六师教导团等处从事党的 工作。三十四年(1945)十月,谢有德与十一旅地下党员牛化东等策动十一旅一团官...[详细]
夏长江(1922—1949) 丹凤县庾家河人,出身贫苦农家。 民国23年(1934)1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洛南,夏长江参加了儿童团,为红军站岗、放哨、查路条。民国35年(1946)7月,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到达商洛,夏积极报名参军,在第二军分区二十一支队张庆华中队当战士。夏在一次与敌作战中腿...[详细]
吴子明,原名吴琳荣,1914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县吴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8年,参加国民党的地方武装“义乌营”。1940年春,“义乌营”在前线被日军击溃。吴子明回家乡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2年,吴子明在地下党的教育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做“地下”工作转到抗日队伍,参加...[详细]
吴文龙(1916~1949) 原名吴多富。海南澄迈县加乐乡(今加乐镇)奉水村人。1925年入加玉小学读书。1936年考入澄迈中学。193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队,同年6月,任独立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政治指导员,下半年任独立总队直属特务大队第一中队政治指导员。1...[详细]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详细]
翁佛涵(1902~1949),原名翁兆祺,曾用名翁越、翁成和;到福建工作又名翁志红,闽南一带群众称他为“海翁”。系广东省海丰县田乾镇人,中国共产党员,抗日战争前夕来东山搞工人运动,是东山早期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翁佛涵出生于贫苦佃农家庭,祖辈靠耕种地主田地过着贫困生活。“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详细]
魏连珂,建瓯县东峰镇人,民国13(1924)年生。父为祖传中医士。连珂8岁入东峰小学肄业,民国27年毕业,次年升入建瓯培汉中学,民国31年毕业再续学南平剑津高中。此时为抗日战争中期,连珂在校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倾向中共“坚持抗日,反对投降”主张,因被当时国民党党政当局视为思想左倾,勒令退学回家。当...[详细]
王佐,1917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连圩乡柏树湾(今属祁东县)。家境贫苦,少有侠气,个性极强。1938年春,考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工兵科。1940年毕业,留校任区队长,1941年升中尉。1944年冬,他经在第一军参谋人事科任职的叔父王伟介绍,调军直属工兵团任上尉营副。他爱护士兵,但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详细]
王仲甲,字鼎武,1907年生于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洼下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曾读过高小。1929年临洮大旱灾中,随父母到西和、礼县、渭源等地逃荒,生活饱受艰难。1935年—1936年,他从过境红军的政治宣传中,懂得了劳苦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即去临潭水磨川结识了肋巴佛,又与鲁大昌部旅长李和义联系,参...[详细]
汪之斌(1884~1949),字星垣,土家族。今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长官乡人。1945年,王东原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聘汪为省政府高级顾问。不久,又任汪为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调汪之斌回永顺,任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时汪已年老力衰,且因受到蒋介石的打击,消极颓唐,两届专员均...[详细]
王振华 (1909-1949),又名树本。哈尔滨市人。1927年在哈尔滨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到关内。1934年在北平大学读书时,因串连学生赴南京-,要求抗日,被开除学籍,辗转到上海。因在上海继续宣传抗日救国,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七七"事变后,被释放出狱,在上海从事托派的组织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