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全(1901~1949)阜平高街村人。当过13年长工。1944年2月被选为高街村合作社主任。他首先清理账目,给社员分红,并拨股金1.1万元,向区合作社借款5000元,购回粮食、红枣分给受战争灾害严重的村民,还垫本让他们开办豆腐坊、粉坊等。高街合作社还组织社员们搞生产,创造了“零拨整”的拨工合...[详细]
陈方度(1876—1949),字闿梁,湖南湘乡县人1876年出生于湘乡县谭市镇,后寄居湘潭。毕业于武昌两湖书院。 较早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结纳赵声等。在南京开办养正学堂,倡导革命,被两江总督魏光焘驱逐回湘。1903年,与易本羲一同参加华兴会。次年,在江西常备中军统领郭人漳营中宣传革命,联络...[详细]
陈大鹍(1930-1949),福建省长乐县人,出身于福州。1944年入福州格致中学,求学期间参与组织学潮,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7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不久,加入北大进步学术团体“十二月社”,年底加入北大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1月奉命返回长乐参加家乡的解放斗争。同...[详细]
陈春昌(1914-1949),福建省南平县(今南平市延平区)土堡乡人。1947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浙赣边区闽北游击队交通员,参加了闽浙赣边区南沙尤(南平、沙县、尤溪)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保安团“清剿”的游击战争。1948年底在尤溪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1949年初被国民党政府押送福州审...[详细]
陈赤米(1915-1949),福建省大田县人。1915年1月出身于农民家庭,1948年7月在沙县参加革命斗争,时任闽浙赣边区闽西北游击支队秘密联络员,参加了南顺瓯(南平、顺昌、建瓯)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1949年3月在富口土桥村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团突击大队抓捕后...[详细]
陈昌兆(1892-1949),福建省福清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为闽中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编入人民解放军闽淅赣边区纵队,时任闽中司令部宣传员。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主力进军福建组织福州战役,陈昌兆随部在永泰县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详细]
陈才德(1926-1949),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人。1949年春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一-士,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以及此后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1949年7月(农历六月初十),南逃的国民党新五军进犯南斗,陈才德在阻击战斗中牺牲。...[详细]
陈比(1911-1949),福建省安溪县芦田乡福岭村人。1949年1月参加福岭乡民兵,配合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5月10日在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曹于芳(1926―1949),福建省平潭县澳前镇上井边村人。毕业于福清融美初级中学、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3月参与组织省立福州中学的学生-斗争。1948年2月由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安排回平潭开展革命斗争,任中共平潭县潭东区委书记。1949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在福清海口蒙冤...[详细]
曹万胜(1899-1949),福建省漳平县双洋乡城内人。1899年5月出生,1949年6月参加革命,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5营18-士,参加了第一次解放漳平县城的战斗。此后不久,南逃的国民党溃军进入漳平,曹万胜随所在部队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9月13日,闽粤赣边纵...[详细]
蔡育棋(1928-1949),福建省平和县山格乡隆中村人。1949年1月参加革命,时为闽南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南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游击战争。1949年3月18日在南靖县金山新村与进犯的国民党保安团作战中牺牲。...[详细]
白江波(1925-1949),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乡美卿村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四-士,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1949年8月在南安英都阻击国民党新编第五军的作战中负伤被俘,...[详细]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之后出继为瑞郡王奕志的后人。 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衔。...[详细]
瞿瀛(1857—1949),亦名炅,号干琴。本县人。幼就读私塾,勤敏笃实,县试名列前茅,府试名列第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亚元。回县创办学堂。广西提学使李翰芬慕其人品,于1907年函召赴桂襄办学务。辛亥武昌首义时返鄂,被推为浠水县议会议长。年底应黎元洪之约入军政府任机要主任。因办事干...[详细]
朱献文(1872—1949),原名昌煌,字郁堂,义乌雅治街(今赤岩镇雅治街村)人。由拔贡考入京师仕学馆,研习法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选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回国后,在法律编订馆任《民法·亲属》篇起草员。三十四年应试中法政科进士,次年授翰林院检讨。宣统三年(1911),为资政院议员...[详细]
卓其蓬(1931--1949) ,四镇乡周鸡村人。于县立国民中学读书时,在共产党员、进步教师影响下,倾向革命。37年(1948年) 9月,参加宾阳中学进步学生组织——“黎明哨”。 年底,毕业离校回家。 卓回家后,建立联络点,沟通南、北区交通及情报。同时,走村串户,动员青年起来革命。38年...[详细]
周尚甫(1911—1949) 巷贤镇大山村人。壮族。初小文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为地主打工度日。 1940年, 尚甫被征兵,1942年逃离回乡。1945年2月25日,日本侵略军袭扰那表、大围和大山街。乡民往大屋山躲避,他单独1人持 1支,在三合镇渠道里伏击日寇。后又潜回兆京庄外,...[详细]
周仁(1895~1949),字恒铨,华容县南山乡人。湖南达材法政学堂毕业后,历任浏阳县地方检察厅厅长,大庸、慈利等县县长,湖南省政府参议,省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民国15年,任华容县财产保管处主任时,曾设法抽出公款,移作农民运动活动经费和农民自卫军军饷,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运动的开展。“马日事变”...[详细]
周启光(1915~1949),壮族,古潭乡九甲村人。 1949年8月, 共产党游击队在九甲村进行革命活动,他积极串联农友们加入农民协会。 并被推选为村农会主席。 同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丘冰率领一个排到九甲村开展革命工作,周启光带头拿出2000多斤粮食支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