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珍 (1923—1948) 原名吴彩招。女,演员。嵊县浦口镇棠头溪人。1933年进浦江镇后城村阳春舞台拜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为师,攻旦。启蒙戏《仁义缘》、《十八相送》,她学艺能吃苦、肯钻研,练就文武一身功夫。她的表演很能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抓住表现角色内心深情的重点戏,以致每个角色都能深深打动...[详细]
万宏柄(1908~1948)金寨县燕子河镇人。民国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参加赤卫队,民国23 年秋任红二十五军某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随刘、邓大军南下,民国37 年1 月,在攻打湖北关山河战役中英勇牺牲。燕子河镇 燕子河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总面积205.4平方...[详细]
王季同(1875~1948),又名季锴,字孟晋,号小徐。苏州人,祖籍吴县东山,生于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75年1月4日)。数学家。王颂蔚、谢长达夫妇次子。光绪二十一年(1895)毕业于北京同文馆。自幼喜爱数学,光绪二十八年即出版《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国早期...[详细]
汤国琛(1874—1948),字献廷,江山乡都口村人。晚清优行廪贡生,少时好学,6岁能写大字,10岁出口成章。陈筱姹(宜山人)收为弟子。汤曾有联云:“青风惠我,霖雨施人”,陈赞叹说:“此子日后必能霖雨苍生。”16岁,中温州府学生考试第一名。正场试题(卧薪尝胆赋)交卷后,尤为学政徐致祥激赏,称为“...[详细]
孙相祝(1909~1948),字善亭,化名王同,南泉镇时于庄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相祝-到东北大连金县杨家屯当劳工,由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和-,1943年,辗转回到家乡,其堂兄孙相彩是中共地下党员,系即墨县铁路支部委员,孙相祝在其堂兄的教育和引荐下,毅然参加了抗日组织。1944...[详细]
宋仲斌,原名毓麟。1884年出生在乐亭县井坨侯庄村。祖父进士及第,曾于河南为官。父亲为秀才、著名乡绅。家有良田8顷,大宅院1座,为当时乐亭一有财、有势又有名望的家族。 仲斌青年时代曾和李大钊在自家所设学馆同窗就读,二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招致列强的入侵瓜分,激起仲斌的无比...[详细]
石蕴三 (1872-1948) 石蕴三,字一参,号建勋,名广权,今潭溪乡东岳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生。与樊锥同学,均系前清拔贡。戊戌变法时,湖南巡抚陈宝箴,锐意维新,兴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时报馆等。谭嗣同、梁启超、熊希龄、陈三立、唐才常、樊锥、石蕴三等参与其事。变法失败,陈宝箴等...[详细]
石陶钧(1880-1948),名醉六,今潭府乡大树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三月生。早年参加岁试,取第一名秀才。与蔡锷等同为湖南学政江标所赏识,后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二十二年(1896)四月,江标创办《湘学报》,设有掌故、史学等专栏,他与唐才常分负掌故、史学编撰之责。二十三年(1897)三月入...[详细]
任天石(1913—1948) 又名启生,塘桥村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抗战爆发后,弃医从戎,变卖家产筹建抗日武装,是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创建人之一,并任司令。矢志抗日,医道高明,关心群众疾苦,深得人民爱戴,百姓昵称其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为“老天部队...[详细]
任丹山(1886年—1948年),原名凤翮,号铁肩,后以字行。县城东街人,前清秀才,清末入甘肃武备学堂,又转兰州师范学堂。毕业后任两当小学教员。辛亥革命时,赴秦州敦促黄钺起义。后任甘肃临时军政府总务处总务员。民国二年(1913年),组织国民党甘谷支部。次年任伏羌县议会议长。七年(1918年),任...[详细]
毛培春(1917—1948) 江苏省盱眙人,原籍安徽。出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毕业后,入医院作看护,初在南京国民党监狱时,对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积极帮助并献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后至延安,就学于陕北公学。民国27年(1938)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党组织委派,赴国民党-前哨地区洛川从事艰苦的地...[详细]
李寿亭(1893~1948) 字百龄,本县北城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后入宏道书院,1905年,官费选送赴日本留学,读数理专科,国文的造诣亦深。辛亥之役回国,响应孙中山号召,致力民主革命。民初,回本县向民众宣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推行男剪发辫,女放天足,并身体力行,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组织“天足...[详细]
李绍杰(1888~1948),壮族。原名克斌。化峒镇三友村人,家世素贫,打过长短工,生性鲁顽,常伙行不正事,为村人憎恨而逃去当兵。在军里作战勇敢,一脸黝黑,军中称他为李黑鬼。 民国7年(1918) 0战争时,李宗仁在湖南安仁县绿田圩之役,任连长代行营长指挥战斗,不幸受伤。李绍杰任勤务...[详细]
胡延沐(1911~1948)又名胡昌耕、胡长庚。庐江县泥河乡人。民国16 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泥河区委、庐江县委书记,安徽省动委会第十八工作团团长,舒庐桐县委书记,湖滨县委书记,沿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民国21 年红军北上时被捕,民国26 年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在苏...[详细]
何鸿吉(1882年—1948年),字豫甫,号逵仪,又号六白山人,金山乡椿树坪人。清末考入兰州甘肃省文高等学堂,大得堂长刘尔炘赏识,保送北就优级师范(即北师大前身)深造,毕业后回乡办企业,后在金山镇创办高等小学,自任校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任伏羌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民国二十四年(193...[详细]
韩凤元(1922~1948) 昌洒镇昌阳村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历任第一支队第二小队副小队长,小队长、中队副中队长、第九中队中队长。1942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对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奉命率领第九中队到琼山县石桥乡坚持敌后斗争。他带领战士们深入...[详细]
顾正钧(1909~1948)庐江县沙溪乡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红六军团卫生部长、八路军一二○师和三五九旅卫生部长、冀中军区卫生部长和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曾先后组建了两个制药厂。民国36 年随军南下。次年5 月在桐...[详细]
高济川(1900-1948) 高济川,名立煌,今寺门前乡杨梅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生。民国8年(1919)跟随二舅何霞卿在长沙当骑兵,后任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参加北伐。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高任八十二师少校营长。次年参加对日台儿庄会战,英勇奋战,左眼...[详细]
迟敏章(1913~1948),王村镇小桥村人,绰号迟彪子。 迟敏章中学毕业后,任本村小学教员。1939年,他投身国民党军队,曾任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一旅副班长、团军需股长等职。1945年秋天,王村岛里一带解放后,迟敏章充任了国民党王村镇镇队长,他网罗了一批恶霸地主、兵痞流氓,组成了一支 武装,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