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铨,又名铸贤,字齐贤,号虎山,后改名牧明,1885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虎山头村。小康之家给了他受教育的优厚条件。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胡庭铨,参加清末科举考试,中了秀才。1924年担任吉安县立第九小学校长。后来,受他的同乡、共产党人罗石冰的革命影响,经常阅读《向导》、《觉悟》等革...[详细]
胡冬娣(1896~1948)翁源新江镇柳下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胡18岁嫁到柳下张屋,生有两男一女,41岁时丈夫病逝。民国政府抽壮丁,在她的大儿子去当兵,逼得她到处借钱赎丁。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她咬紧世牙根送儿子读书,还经常教育儿子要发奋攻读,长大为穷人争气。抗日战争期间,她支持儿子参加革...[详细]
黄竹禄(1922-1948),化名叶振元,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人。1922年12月出生,1939年在晋江养正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养正中学第一个入党的学生。1942年8月任中共安海区委青年支部书记,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青年学生中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建立党的组织。1944年4月任中共安海区委宣...[详细]
黄一甲(1907~1948) 号鼎三。本县平安乡虎溪沟人。东区上楮河五大牌首富,民团总团总黄学彩之子。黄生性刁顽,不拘礼仪,1925年从镇巴高等小学毕业后,任觉皇庵小学教员。1926年其父病故,黄接任上楮河民团总团总。为扩充实力,黄组织“孝义会”,结拜把弟兄。当时东区区长张文林对黄不满,1927...[详细]
黄明,原名黄永桂,1926年出生于广西宁明县爱店街一个小贩家庭。父亲黄春甫,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回家后生活没有着落,便到越南谋生,被法国殖民军无辜逮捕,死于牢狱。母亲生下黄明数月后,不堪忍受贫困的家庭生活,出走越南另图出路,丢下幼小的黄明孤苦伶仃,依靠姑母黄月英抚养。 艰辛的童年生活激发了黄明...[详细]
黄历传(1908—1948.6)男,仁化县长江镇凌溪村委会园坵村人。1947年5月参加中共五岭地委暨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被编入郑彦文(杨桃)大队当战士。在部队他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斗争,常到各村去发动群众,斗地主豪绅,缴0、粮食和其他财产,开展得有声有色。 1948年6月,总队主力团团长叶昌...[详细]
黄家权(1913~1948),斗门小赤坎人,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幼时曾回国就读,是澳洲侨青社的创始人。黄家权是澳洲最早倡导抗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团结广大中外人士,并亲自出任抗日慰劳会委员、援助抗日游击战士委员会主席、赈灾筹款大会主席,还曾代表侨青社参加多项爱国活动,如抗日募捐寒衣活动等。当时不少...[详细]
黄发仔(1920~1948),祖籍河源县黄村文秀塘,生于荷属东印度雅加达华侨家庭。1939年春,黄发仔参加雅加达华侨青年回乡抗日服务团。1940年2月,他回到家乡黄村文秀塘,后跟随黄中强参加革命。1945年初,正式参加抗日游击队,担任交通员。1948年春,黄发仔任后东特委总部交通站站长。后在前往...[详细]
黄编(1926~1948年),原名碧汉,本县坪上镇员埔西门村人。自小家庭贫苦,只上过两年小学。年青时,受雇为船工,练就强壮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947年10月,黄编参加潮汕人民抗征队,当上机 射手,练就了一手好 法。在第一次机 实弹射击比赛中,弹无虚发,荣获第一名,围观者无不赞叹叫好。...[详细]
侯成安,1925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郑王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全家10口人,靠租种本村大地主阎四鬼子的土地维持生计,受尽了阎四的盘剥和压榨。 1942年2月,国民党抓壮丁,侯成安被抓进入国民党第五十一军新兵连当兵,在那里,受尽了打骂和折磨。一次,在操场上训练“拔慢步”,班长要求一条腿站10分钟...[详细]
何来(1889年~1948年),原名兆来,字尉伦,西南鲁村人。童年在乡中读私塾,13岁随母迁居广州,在父开设的档口卖绒线。14岁~17岁就读于广州育才学校,后因家境日窘而辍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香港谋生,在洋船上做侍应生时,结识船上华人部船务员苏兆征,两人意气相投,交情甚笃。清宣统元...[详细]
何红(1929~1948),翁源新江人,粤赣先遣支队翁西大队武工队队员。1948年3月的一天,何红执行任务后回到新江镇欧东王屋住宿。次日凌晨,敌人包围了王屋,扬言要活捉何。何临危不惧,击毙了上棚搜查的敌军班长,敌人始终不敢近前。最后,敌人纵火烧屋,何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同年(公...[详细]
韩联生,1907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区郭家桥乡陶家垅的一户贫苦农家。父亲韩有余,为了活命,带着他和他母亲及三个弟妹,来到安源做工谋生。他为了拾炭渣,有次把头砸伤,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刻下他苦难童年的印记。后来他到矿山当了童工,同父亲一起下井挖煤,劳累终年,所得只是资本家常常给他们写的一纸欠...[详细]
韩巨才(1918~1948),山西省孟县上庄村人。1948年3月随晋察冀边区干部南下,8月,分配到镇安县-任副局长,随镇安县政府在湖北郧西县泗峡口及镇安县米粮、茅坪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48年7月15日,韩巨才带领机枪排长雷显昌、李狗娃、朱明哲等五人在追捕叛徒余世贵归途中,行至郧西...[详细]
郭一(1920-1948年),又名郭民,三区那乌乡(今属春湾镇)新村墩顶人。1945年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到马狮田一带活动,郭积极支援部队工作。1948年春,郭一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春北区交通联络站站长。同年秋,国民党军队窜犯马狮田,由于叛徒告密,郭与交通员钟三同时被捕,同在春湾城垌岭被国民党军...[详细]
郭继胜,1921年出生在山东省滕县东王庄(今属微山县)一户贫农家庭里。 他从小跟着母亲讨饭度日,稍大后便挖野菜、捡煤核,14岁以挑炭为生,18岁开始下煤窑,当了煤矿工人。他自幼饱尝了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剥削之苦,遭受过日伪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阶级仇、民族恨,燃起了他心头的-怒火。他一心向往革命...[详细]
高波1913~1948),原名高如化,别号连峰,1913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少时先后在小学和米脂三民二中读书。1930年,投奔参议陕政的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当过勤务员、警卫员、副官。1934年考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翌年参加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并任班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不久,奔赴延...[详细]
冯启贤(1907-1948),女,今坑口镇狮村人。民国13年(1924)就读于孔令淦(共产党员)为校长的上林小学,在党的教育下,思想与学习进步很快,是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农运开展宣传工作。次年4月,出席县农协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行委员。11月,上林乡成立妇女解放协会,被选为委...[详细]
冯克武,原名冯框武,1917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的一户贫农家庭,全家人靠父亲当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1922年,全家逃荒来到黑龙江省肇东县。 冯克武从小随父读书。1933年他到肇东壬申书院(印刷业)当了一年多学徒。1934年3月,冯克武来到北平,入中山中学学习,曾参加一二九学生救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