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尧(1922~1948),河源县义合抚州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黄村第三期青干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下半年,李应尧任蓝口税站站长兼党小组长,9月,李应尧等人从江边收税回到大围住宿时,被敌人围捕,10月在蓝口独石湖被杀害(原载《河源县志》第1142页)义合镇 义合镇位...[详细]
刘兴传(1898—1948.8)又名刘声全,男,仁化县长江镇凌溪村委会刘屋村人。1946年冬,参加崇仁汝人民反征救命团被编入凌溪常备队,他在本地发动群众进行反霸、缴枪、收税、维持社会治安、筹备部队供给等革命活动。1947年5月,凌溪农民协会诞生,他被选任农会会长(又名村长),他竭力为农民做好事,...[详细]
刘怀(1924~1948年),本县西田乡桐树坪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刘怀2岁时,给丰顺县八乡山高基坪的亲戚刘云月做“继子”;3岁时,由养父母带往新加坡谋生;13岁又由养母带回高基坪村,一边种田,一边开咸杂小店,以维持生活。 1945年11月,韩江纵队在八乡山整编后,组织了一个 班,在揭阳南山至...[详细]
李廷安(1898—1948) 字广文,小榄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先驱者。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1927年至1929年被该学院送往美国哈佛大学卫生学系留学,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并两次获金钥匙奖。1929年回国...[详细]
林云陔(1881~1948),原名公競,字毅公。广东信宜人。幼年读私塾,后往高州府城,入海山书院习经史词章。宣统元年(1909)赴广州,考入两广方言学堂,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担任转运军械事宜。事败后,掩护朱执信于家中避难,并设法护送其脱险。不久,返广州辅助胡汉...[详细]
林锡熙 (1868~1948年),字缉伯,马宁镇珠岗村人。出生于封建望族书香门第,青年时代刻苦攻读,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兄弟俩同榜中举。其父林树材获赠为奉直大夫。 林锡熙中举后,获授予同知衔,分配广东候用。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受粤军将领吕房帅召致幕中,充任广东南韶连军分府参谋...[详细]
林庆(1925~1948年),原名庆良,本县东园镇玉湖村人,出生于雇农家庭。林庆少时到莪萃、新塘亲戚家放牛,成年后在月潭、古福、玉湖当长工。 1947年7月,林庆在京溪园粗坑参加抗征队,编入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当轻机枪手,先后参加了袭击汤坑镇营盘山脚刘家祠 所、鲤湖镇码头 所、新...[详细]
林美(1926~1948年),原名老谗,本县东园镇玉湖村人。少年时在本村给人家放牛,青年时到京溪园上陇村当长工,后与玉湖情报站长林成、林邦洪结成好朋友,一边当长工,一边帮助玉湖地下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成为地下党外围的积极分子。1946年4月,林美参加上陇“破仓分粮”的斗争。1947年夏,他到京...[详细]
林科(1914~1948)乳名伟器,字善科,曾用名林普、林风、陈明德。斗门五山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幼在乡入私塾。民国18年(1929年)到广州读中学,与斗门籍同学邝任生、邝叔明、李枫等过从甚密,一起研究革命理论,参加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民国25年(1936年)返乡任...[详细]
凌海金(1924~1948),原名开金,贝墩人。出身于佃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了两年初小便辍学在家。16岁开始跟父亲一起走南闯北挑担营生。海金虽年轻力壮,辛勤劳作,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里,生活仍然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民国36年(1947),共产党游击队在贝墩各山村活动,“穷人要翻身...[详细]
李快(1925—1948年),本县灰寨镇新宫林村人。1937年在树文小学读书,受到党员教师曾广、李日煌、何绍宽等人的教育,开始懂得一些革命道理。1938年,李快参加灰寨青年抗敌同志会,积极参与各项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党组织安排他当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他均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领导表扬。19...[详细]
廖春源(1918~1948),广东梅县人,1938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党组织派他打入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政治大队,进驻翁源的江尾、三华、周陂等地,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1940年至1943年,他先后到四会、花县、英德等县,担负地下党组织发动工作。1945年在清远县参加抗日战斗,任...[详细]
梁祥(1922-1948年),因身材高大,战友呼名高祥,新会县棠下镇大井头牛扼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的秘密交通员。1944年夏,参加新高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945年8月因脚部受伤,经组织安排返家养伤,途经鹤山赤草村,被国民党军逮捕入狱。梁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详细]
梁德忠(1927-1948年),又名梁寮,祖籍新兴,幼年时父母到春城镇洗马街开设打金银手饰店,遂就读于阳春中学。 1945年冬,在阳春县立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高中毕业后党组织调其到漠东游击区,任中共大八区区委委员兼区中队指导员,把改造一支70余人新建立的不纯队伍的重任交给他。德...[详细]
晋士林,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今聊城市)东乡夏庄一个较富裕的家庭里。其父晋锡恩,任山东督军张宗昌部第四旅军需官时,在家乡聊城东关大街馆驿口附近买了一所房子,此后,全家迁居于此。 1920年晋士林上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先在苏州体育专科学校读书,1933年在...[详细]
晋夫,原名吕守成,1917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今属洛阳市)吕家庙的一户寒士之家。由于家中清贫,直至14岁时,才入县立一小读书,他品学兼优。1933年从一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洛阳第八中学,1937年进入开封高中。在中学读书时,适逢一二九-浪潮席卷全国,晋夫怀着满腔爱国热情,走上街头,--,散...[详细]
蒋忠,原名章仲尧,又名章尤坚、章伊,1911年3月29日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县木坞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蒋忠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诚实勤劳的农民,尽管拼死拼活地干活,仍难以维持五口之家的生计。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蒋忠在孩提时代,就懂得为家分忧,常常上山拾柴,攀细笋,采茶叶,深得家人...[详细]
江秀卿(1926—1 948).女,又名江秀辉,澄海县溪南镇梅州村人。 秀卿出身贫苦,聪明好学,性格倔强。民国34年(1 945)春参加革命.任游击队交通员,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联络工作。民国36年底上山参加武装队伍。民国37年2月l0日.队伍住宿潮安棕尾店时,突遭饶平县保警...[详细]
贾桂珍,1916年生于北京市延庆县东山九里梁下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庆县东山一带,是伪满洲国的西南边境。1942年,日本侵略军为实施其“固边政策”,制造无人区,以隔绝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强逼群众拆毁或烧毁原有房屋,搬进“围子”里居住,天亮前和太阳落山后谁都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