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祯(1919—1948年),西万镇西万村人。1940年参加民兵,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随军南下,任中共栾川三川区委副书记。同年11月,胡宗南部进犯栾川,在转移中与部队和上级组织失掉联系,时值大雪封山,迷失方向,被地主武装大刀会捕获。该会头目王国杰严刑审讯,并以死相威胁。希祯...[详细]
丁锡三(1906~1948年) 丁锡三,邬家桥人。幼年在家乡就读初小,20岁时在上海当汽车驾驶员。抗战前夕,因绑票案被囚于县看守所内。日军飞机轰炸南桥时出狱,与袁英杰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浦东游击总队”,任第三大队长。一说此时在邬桥地区拉兵组织“浦左警卫队”。 民国27年春末夏初,受日伪南...[详细]
陈湘浦(1867~1948),金坛县(今金坛市)社头乡张村人。爱国士绅。他家有良田百余亩。光绪十七年(1891年),童试第一名,后在社头集镇当塾师。光绪三十四年,他在张村创办振华小学。得到县知事颁发的“文化先河”嘉奖。在教学之余喜读新书新刊物。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在社头茶馆广为宣...[详细]
陈国荣,河南省义马市裴村人,1901年4月生,1944年参加农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上官子平叛变后,陈国荣积极参加平叛斗争,与敌匪周旋,几遇凶险。1945年8月,他带妻子女儿随八路军北撤过黄河,在济源老区进豫西公学学习,学习期满后分配到豫西工委搞情报工作。 1947年在...[详细]
白鹏飞(1889—1948) 字经天,号擎天。桂林人。3岁丧父,与母亲、祖母相依艰苦度日。7岁曾到杂货铺当学徒,后入陆军测量学校、两广高等工业学堂学习。清宣统三年(1911)冒广东籍学生考试,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科,后因非粤籍身份被发现,被取消官费,以课余打工、从事翻译赚取微薄...[详细]
赵霭如(1899——1948 ):男,又名赵吉瑞,满族,北京人。是著名的相声艺人、双簧艺人。师承相声老前辈卢德俊先生。赵霭如从艺之初,他在北京东安市场拜卢德俊为师,学说相声。卢德俊改说评书后,把他在东安市场的相声场子交给赵霭如掌管,赵霭如与冯乐福便在这里合作演出对口相声。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详细]
朱运泽(1911~1948),又名朱克平,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龙塘镇洋滨村人。1911年朱运泽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除种田外兼作木匠,母亲王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朱运泽3岁父亡后随改嫁的母亲到咸来乡新云村当“牛尾虱”(海南旧风俗看不起随母改嫁的孩子,称为“牛尾虱”,与别地的“挂油瓶”...[详细]
朱启连(1923—1948)又名朱启皋。成武县人。特等功臣。1943年,参加本村的钢枪队,后转到成武县大队当战士。1947年转入冀鲁豫军区第五旅十五团四连当战士。 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1948年10月,在东平战斗中, 他率领全班战士, 在27分钟里连续爆破敌人碉堡11...[详细]
朱宝承(1902—1948)字振玺。济南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他离家外出,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先在武汉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于1938年秋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历任军分区参谋、参谋主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七团一营副营长,齐济县、济阳县大队副大队长,渤海纵队十八团团长等职。曾率领部队参加大小...[详细]
周圣礼 (1919—1948)梁山县方庙村人。自幼随父学艺,14岁时正式加入樊之祥科班学戏,拜枣梆著名旦角演员梁玉鲁为师,工小旦兼青衣。1947年秋,参加冀鲁豫二地委组建的民声剧社,成为改造旧剧、编演现代剧的积极分子。1948年夏,随剧社为群众演出时突遭敌机夜袭,中弹牺牲。 ...[详细]
周庆祥(1904—1948)原名周昭桐,字云亭。夏津县城北陈庄人。国民党军将领。出生于富裕农家,幼读私塾,后相继就读于夏津县第一高等小学、东昌二中。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次年10月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 随部队参加北伐,先后任见习官、排长、连长等职。1927年9...[详细]
周佛海,原名明繁,字子美,五都(今凉水井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其父任所。光绪三十三年父逝,随母迁回窝溪。 民国6年(1917)5月,因闹 ,周被沅陵第八联合中学开除,便东渡日本留学。民国9年暑假,回国探亲,经人介绍,结识陈独秀等,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作为...[详细]
周发乾(1905~1948),字振兴。灌云县三区六塘乡(今属灌南县大周庄)人。民国18年(1929年)考取灌云县运河乡村师范。因其母被土匪杀害,他于民国22年1月,在武障河渡口,连续枪杀5人,其中2人是土匪,另外3人是无辜百姓,遂遭官府通缉和土匪寻杀,-潜逃,投靠省保安副司令孙应符做门勇。后由干...[详细]
植品三(1913~1948),原名永兴。盱眙县尤谭植营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初,日军侵入盱眙,群众纷纷起来抗日。盱眙打石山一带成立抗日联队,植品三任第八大队队副。后来,民国政府县长秦庆霖因植品三堂弟植永余参加新四军,而对他抄家、缴枪,迫使他解甲归田。民国29年,新四军五支队驻盱眙,植...[详细]
郑玉杰 (1917—1948)沂南县小白石窝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费县民主政府财政科工作。在一次日军“扫荡”中,他携巨款转移, 被日军追至山顶, 他纵身跳下悬崖,因被树枝托住获救。1941年5月从军。1947年1月起,先后任华野八纵二十二师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1...[详细]
赵文亮 (1921—1948)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永安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开始担任峄县二区联防大队长。1948年春,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解放区,枣庄地区形势紧张。赵文亮耐心做伪村、保长的工作,要他们为人民办事,不要死心塌地效忠敌人。 在打通了他们的思想之后,赵文亮于2月11日携带...[详细]
张营存(1921—1948)费县张家沟人。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沙土集战役中,他所在一排担任主攻任务,在正、副排长负重伤,全排仅剩不足一个班的兵力时,时任班长的张营存率队继续前进,一举攻入敌师部。战后立一等功。1948年5月,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详细]
张英(1916—1948)蓬莱市安香丛家村人。1938年参加蓬莱县大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蓬莱县大队排长。1943年离开蓬莱,先后任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连长、十三纵队三十八师营长等职。张英素以作战勇敢著称,1944年荣获胶东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任营长时,率领全营指战员参加解放海阳城战...[详细]
张修海(1918—1948)沂南县前东河村人。战斗英雄。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东河村民兵队长和几个村的联防队队长。他带领民兵缴获敌人大量粮食、 布匹、0弹药等。敌人曾悬赏300万元伪钞买他的人头。1943年,鲁中军区决定调沂临边县(今属沂南县)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讨伐伪和平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