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阿嫩(1920~1948年),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畲族。民国9年(1920)3月出生于富溪草籽坪村一个贫苦农家。从小以放牛为生。民国22年9月,他才13岁,受革命思想影响离家投奔红军,在闽东红军十六连当小号兵。民国23年3月,红十六连在连长赖金彪率领下攻打霞浦县大坪冈附近的反动大刀会。大刀...[详细]
赖善主,1924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贫寒的童年生活,给赖善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其嫉恶如仇,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品德。在1947年鲁南战役中参军入伍。 1947年国民党向沂蒙山区大举进犯,妄图实现其重点进攻山东的战略计划。我华东野战军右翼兵奉命围歼...[详细]
匡唐伟(1908~1948) 江西省吉安县芳洲村人。曾任苏区村民委员、乡政府委员、赤卫队中队长等职。参加过农民-,跟随红军9次攻打吉安县城。1929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工农红军独立第5师13团3连宣传队长、连指导员、红1军团1师政治宣传队长。在参加2...[详细]
孔金胜,又名庆胜,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齐咀村。1943年4月入伍,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团第二连第二排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1948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 12月9日,孔金胜率全排完成大耿庄、刘鲁家作战任务后,又接受守备大王...[详细]
佟景茂,女,1904年出生在北京市大兴县大辛庄乡东郏河村一户贫农家里。在她幼年的时候,父亲和一个弟弟就被贫困夺去了生命,她同母亲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住在三间破西房里,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为生活所迫,17岁就嫁给了太平庄邓连科为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丈夫被土匪绑架,当她变卖房地家产,把丈夫...[详细]
姜廉生(1914—1948) 又名姜铮,洛南县古城镇姜村人。 姜廉生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3岁入私塾,17岁入高小就读。在校期间因受进步校长张毅生的影响,把家里给的生活费用和笔墨纸张节俭下来,尽力资助贫苦同学。假期回家,看到当保长的哥哥打骂长工,便气愤地说:“他是人,不是牲畜,你咋能任...[详细]
胡蕴章(1882—1948年),字仁甫,男,长武县进贤区(今相公乡胡家河村)人。身材壮实,个头稍矮。紫红脸膛,络腮胡须,长发散披肩头,好吸旱烟,烟锅从不离手。虽目不识丁,却有胆识,敢想敢作,乐于助人,好为乡亲排难解纷,深受爱戴,乡民亲切地称其为“胡大人”。 民国初年遭受干旱,胡蕴章眼看着渠水...[详细]
胡积海(1898—1948年),字中天,男。长武县进贤区(今相公乡)胡家河村人。家境贫寒,事亲至孝。有勇有谋,敢做敢为。 民国十五年(1926年),长武知县陈兆丽,勾结国民军收编的一个杂牌连驻扎县城。连长逯韬,纠集兵痞游民,扩充势力,自称为团,虚设10连。逯韬预征田赋,肆意搜刮,纵兵为匪,烧...[详细]
黄肇河 (1878~1948) 黄肇河,字润轩,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之家。幼读诗书,勤奋好学,酷爱书法,光绪二十六年中举人。民国初年曾任众议院议员,因目睹北洋政府官场腐败而辞退回家,并焚毁证件以示决裂,从此居家以书法自娱。由于其知识渊博,尤其是文...[详细]
黄焕琮,字聘九,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清季廪生。幼读四书经典,对古文有较深造诣。15岁起承庭训,研习三代祖传中医。其祖父黄廉如为麻痘科能手。焕琮得家学,对麻痘症有独到见解。曾谓麻痘两科,是小儿大症,不容忽视,因据经验撰写麻痘新篇。 焕琮除家学外,更师承长辈黄郎若、张载芳名家,博...[详细]
黄伯韬(1900~1948) 黄伯韬,原名新,字焕然,广东祖藉嘉应州(今梅县),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直隶(今河北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后入江西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及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民国9年(1920)10月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投靠山东军阀张宗昌部,历任营长、团副、团长、旅长等职...[详细]
洪九畴(1918~1948),原名洪余勇,平利县城关镇人。祖父是医生,开有“善育堂”药铺,病故后,药铺停业。母亲主持经营米坊生意,其父为人忠厚,参加米坊劳动。母亲病故,米坊停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民国19年(1930),洪九畴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后改名书院巷小学)。他刻苦读书,成绩优秀...[详细]
何友于(1927~1948年) 何友于,系友礼胞弟,生于民国16年1月。民国33年,在林白指导下,开始接触地下革命活动,常为中共地下组织传递革命书籍。同年秋,福州第二次沧陷,他转学到建瓯中学。是年,他由林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年8月,友于考入福建邵武协和大学。同年底,他任中共闽江工委...[详细]
何友礼(1925~1948年) 何友礼,民国14年(1925年)旧历元月二十九日生于台江十木间角海关职员家庭。民国26年,他升入福州英华中学。翌年转学到上海。民国32年8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春节回福州,结识在他家养病的中共地下党员林白,在林教育下,接受革命思想。民国33年,友礼转学到福建邵...[详细]
何文德(1917~1948年),生于双地乡马舖枧河村一个穷苦农家。民国27年(1938年)在高坑乡当乡兵时,不满当局,回家种地。 民国29年3月23日,何文德被枧河保长何龟壳以抓“逃兵”为由,押交当地乡公所。当晚越墙逃脱,到平和与南靖交界的偏僻小山村做工。民国31年春,又被抓押送龙岩师管区,...[详细]
何凤(1908~1948年),云霄圆峰村人,双亲早逝,从小靠打工过活。民国18年(1929年)夏,到今龙海市石码、海澄为人割稻打工,在当地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王占春率领的工农红军闽南第一支队,任短枪班班长,活动于漳浦寨仔、车本、龙溪圩一带。何枪法精妙,...[详细]
韩南耕(1913~1948年) 韩南耕,乳名薛金,笔名韩壁光、韩秀琦,闽侯县新店汤斜村(今福州郊区新店镇汤斜村)人。 民国16年韩南耕考入福州乡村师范学校。民国18年参加“革命互济会”,因阅读红色书刊,被学校开除。民国24年,经介绍到省农村金融救济处任合作指导员,仍组织读书小组,研究马列...[详细]
郭赞夏,字叔华,晚号惺庵居士,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福安城关(今南湖街)人。父干丞(作桢),清代贡生。赞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前辈熏陶,早年就考中秀才。 民国初,毕业于福建省法政学堂自治科,历任福安县自治讲习所讲师、扆山中学教员。他致力于书法、篆刻,兼长绘画。 民国初年,他的...[详细]
郭长城(1883~1948),字维藩,号介人,今乌镇人。晚清秀才,陕西省两级师范学堂肄业,内务部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毕业。曾任小学教员、殖边学校(今榆林中学前身)校长、榆林公署教育科员兼榆林中学监学、陕北二十三县保卫团副团长、陕北保安团榆米葭三县副团总、榆林道自治模范讲习所主任教员兼榆米葭三县自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