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芝坡(1907-1947),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城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一家5口人靠父亲做小买卖维持生活,不得温饱,10多岁才勉强念了几年书。“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土匪横行,杨芝坡满怀复土还乡的大志参加东北军,转战长城内外,看到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军的一退再退,心中十...[详细]
杨秀全 (1912-1947) 兴国县高兴镇人。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47年任晋冀鲁野战军4纵13旅38团政委,参加了在山西南部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晋南攻势”。在奉命攻打霍县的途中,还消灭了敌增援霍县的1个团,并按时赶到霍县参加围攻。杨秀全荣立二等功。随...[详细]
杨绾生(1887~1947),号国垣,又名满生,今汨罗市古仑乡人。入湖南优级师范读书时,成绩优异,所撰论文,印刷成册,流传城乡,名噪一时。毕业后,历任内务部主事,北京中国大学、民国大学教授。参加全国高等文官考试,成绩优秀,被派署山西平顺县知事。他赤诚待人,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万人空巷,含泪相送...[详细]
杨乐如(1904~1947),曾用名湘韵、如海,笔名春晓,今岳阳县毛田镇人。1925年5月参加共产党员娄敏修组织的青年读书会,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等革命书籍。1926年6月,任新堤市总工会筹备处秘书长,后当选为总工会执行委员,并任组织部长兼秘书长,继任总干事,出席过第四次全国劳动代...[详细]
徐一清,字子澄,山西五台县大建安村人。1904年公派留日,入日本宏文师范学习管理之法。在日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成为早期的同盟会员。1907年学成回国,依其所学先后参与创办晋阳中学堂和模范小学堂,并出任山西大学堂斋务长。太原光复后,徐一清组织学生军协助起义军维持新南门四牌楼一带的社会治安。后出任军...[详细]
乌宁巴图(1923~1947)蒙古族,生于土默特左旗。1945年在伪蒙疆军官学校上学时,串联十几名同学逃出国民党统治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投奔解放区,途经丰镇时被国民党王英部捕去,送到国民党大同监狱。1947年春,再次逃到察盟,在哈巴嘎找到游击队,参加内蒙古骑兵十六师。不久,被任命为二团一连连...[详细]
温世友 (1908-1947),原名温毓珍。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九塘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地方红军独立团。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 “围剿”。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补充团一营一连连长,不久升...[详细]
韦华琰(1906—1947)韦华琰,又名韦华宪,通挽乡汶村人,壮族,中共党员。韦华琰家境贫寒,年青时做些肩挑生意糊口度日。1944年12月22日,参加中共武宣特支领导的抗日自卫队,在通挽北堂坳伏击日本侵略军。1947年6月15日,在中共武宣特支领导下,成立韦华琰连队。1947年10月1日,韦华琰...[详细]
王新国 (1920~1947) ,朝南乡双井拉村人。1940年考入桂林师范。他思想进步。当年暑假回家,得知村里小学因无经费停办。经了解原来是村校的田租被当地绅士侵吞,王新国大为不平,即与同村青年王树志向县告发,争回了学田租,使村小学继续开办。 1944年秋,日寇入侵广西,王新国在中共地下组...[详细]
王平民(1915~1947年)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干事、连指导员、连长等职。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军委宣传队俱乐部主任、军委军官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民国25年(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详细]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详细]
谭显斌(1927~1947年)三门乡安康村人。1944年秋毕业于龙胜县国民中学。1945年秋考入省立桂林师范(校址两江)十九班就读。在校期间学习用功,思想要求进步,是-的积极分子。1947年2月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领导全校学生400多人积极开展政治活动。 1947年4、5月间,学校附近农...[详细]
唐耀星(1920~1947),朝南乡沙岭村人。因家贫,11岁才启蒙读书。1939年春,在全县国民中学学习。1941年春,他考入桂林师范,在进步同学启迪下,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思想进步很快。他坚决反对三青团骨干分子在桂师的 活动, 三青团分团在桂师成立。 1943年春,他毅然参与清算校长蒋某...[详细]
孙忆冬(1920~1947) ,原名孙锋,又名杨汉城,河南省信阳市人,是1947年6月25日古城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及古城起义八烈士之一。 孙忆冬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随母在姐姐家生活,小学毕业后求学于信阳师范。1938年随同学参加四望山区信阳挺进队(新四军五师前身)。1939年孙忆冬...[详细]
孙穑民(1865~1947),字宗祥,华容县胜峰乡人。一生行医,名闻数县。他出诊收费贫富有别,给官绅富商治病,要坐轿、骑马,收红包;给穷苦人家看病,一律步行,只收微酬,有时还免费施医、施药。他在行医中很注重中医药学理论的钻研、临床经验的总结。一生收集、整理、撰写约100余万字的医案和医学论著,流...[详细]
孙立生(1917—1947),乳名起世,横山县横山镇花鲍峁村人。出生在一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闹灾荒,其母病饿而殁。三个小妹先后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立生和弟弟随父讨饭,流浪到安塞县砖窑湾。1934年,孙立生给白兴庄一户地主揽工放羊,一只羊掉进山水串洞里,地主硬逼他下去把羊拉上来。串洞既深又窄,他...[详细]
苏明(1919—1947) , 原名苏武杰,曾用名苏陈明。壮族。马头乡全苏村苏乐屯人。 1939年在南宁高中读书时, 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转桂林高中读书。 1941年冬毕业后在桂林市西路小学任教,从事中共的秘密工作。1942年7月,在桂林“七·九”事件...[详细]
石作柱(1875-1947),字砥如,康乐县石家河滩村人。青少年时酷爱读书,学习常名列前茅,兰州优级师范毕业后,初任狄道县(今临洮)中区和东区学堂教师。1917年任狄道县劝学所所长。任期内与张星槎等人合作,在城内安吉寺创办西街小学,并赴农村各地鼓励邑生兴办教育。明国七年(1918)在家乡线家滩创...[详细]
尚二仔(1924-1947) 林州市采桑镇南峪村人。1943年5月,尚二仔参加了八路太行军区独立团。同年10月,其父尚振声因儿子参军被日伪军抓去,受尽酷刑,后被乡亲保释,回家三日即去世。二仔获悉父亲被害,化悲痛为力量,英勇作战。1944年,二仔先后参加鹤壁、汤阴、汲县、新乡等十多次战役。在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