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姨(1907~1947年),女,莺歌海村人,后移居望楼港(今乐罗镇望楼港村),因丈夫名甘亚养,故人们称她为“甘嫂”。甘嫂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敌据点散发传单、暗探军情。后来,她家成了当地共产党组织秘密活动的联络站。1939年末至1944年初中共崖县县委书记叶云夫、常委何赤、崖感联县办事处主任林庆...[详细]
陈文太(1901-1947),原名陈文通,福建省莆田县常太镇外坑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莆田沿海特支委员会书记,忠门区委书记,莆田沿海边区政治科长,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闽中海上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坚持闽中游击战争。1947年 派大“围剿”时,把陈文太家乡的全村群...[详细]
曹庆申(1909~1947)雄县杨庄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就给地主做长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按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发展党员,建起杨庄村党支部,继而建起农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带领杨庄人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坚决斗争,除掉叛徒许月芬及其刺探冀中十分区情报的日伪特...[详细]
左钦彝(1885~1947),字寿衡,号归安,笔名太憾,今湘阴县安静乡人。兄弟10人,他排行第八,人称“左八”。1921年8月,出任桃源县县长,因得罪了官绅,被革职。1925年返回湘阴,当选为县参议员。1928年,得好友举荐,任安徽省宿松县代理县长。两年后转入军界,在国民党陆军独立第四旅旅长谭曙...[详细]
卓特巴扎普(1877~1947)又名世海,出生于察哈尔正白羊群总管桑日布家。9岁始习满、蒙文,16岁出任苏鲁克长,20岁任正白牛群副总管。 光绪年间,张家口都统府指令苏鲁克群成立治安马队,委任卓特巴扎普为队长,驻兵哈登胡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承命向清政府奉送贡品,历时两个多月,朝见皇...[详细]
周学煕(1866-1947) 近代实业家。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人。1947年9月26日卒于北平(今北京)。其父周馥曾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周学熙1893年中举人,1898年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总办。次年转往直隶候补,7月经直隶...[详细]
周文林(1918~1947) ,富阳镇车田寨人,1918年5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有兄弟3人,父母早丧,大哥分家后,周文林带着0耕种为生。 1940至1944年,周文林曾三次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最后一次被编在富川县自卫队服役,不久便担任县自卫队的分队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富川自卫...[详细]
周守良(1892—1947),名邦新,字守良,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少颖异,曾就读明伦小学。民国初肄业上海复旦公学,后转北京大学商科。1919年毕业回温后,曾与姜琦等组织新学会,创办《新学报》,传播新文化。次年应黄群之邀,供职上海通易信托公司。不久被派送美国考察金融,人哥伦比亚大学...[详细]
周绍华 (1919~1947) ,1919年出生于广西钟山县望高乡鲤鱼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7年6月25日参加古城武装起义,后英勇就义,为古城起义八英烈之一。 周绍华1941年考入富川国中师训班读书。在学校里接受教师、中共地下党员章耀华的启发教育,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毕业后,到古...[详细]
周克昌(1874~1947),字俊卿,平定城里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学习。大学毕业后应聘担任平定中学堂监督、校长等职。辛亥革命后,出任国会众议院议员。袁世凯窃权后,国会解散,受命转赴新疆任阿尔泰财政局长。民国5年(1916),回京复任众议院议员。民国6年,响应孙中山号...[详细]
赵亨德(1922~1947),平定城里人。“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游击队。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太行独立支队副连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太行二分区司令部敌工干事、太行二分区侦察队副队长、太行二分区四十二团参谋长等职。民国33年,在太行区召开的...[详细]
张书坚(1908—1947),又名张境平,出生于博白县龙潭乡茅坡村。就读中学时因家贫而中途辍学,16岁到北海当了10年店员。 民国22年,在陈济棠部王光亭团任军医。26年“七·七事变”后,返回北海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27年初,他按照党组织的布置,筹建“北海工人抗敌同志会”,担任会长。是年4...[详细]
张龙驹(1919—1947),小名毛毛,海盐长川坝乡秦山村(今属秦山镇)人。1941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特务连副连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4月苏中小海战斗中,重伤不下火线,带领掷弹组,抢占河岸阵地,击退10倍之敌的3次进攻,为全歼敌一个团赢...[详细]
喻士龙(1874~1947)又名盛畦,字震凡,宁乡人,清同治十二年(1874)生,清末秀才。终生从事教育,历任驻省师范、甲种师范、林山高小等校校长。1917年任县劝学所所长时,毛泽东、肖子升以“游学”身份来宁乡作社会调查,他热情接待,赠以川资。1932年,曹明阵在宁乡制造轰动全国的“宁案”时,以...[详细]
余鼎三(1886—1947),谱名协铭,学名宪文,以字行,乐清芙蓉人。早岁肄业乐清中学堂,后人南京陆军武备学堂、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毕业后,任见习官、排长等职。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回浙,1912年1月,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详细]
殷汝耕(1885—1947),字亦农,曾名井上耕二,平阳金乡(今属苍南)人。17岁考进日本高等预科,专攻日语,后毕业于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造上馆,曾加入同盟会,随黄兴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再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曾兼任孙中山所办中华政治学校翻译,号称“日本通”。19...[详细]
易公策(1879-1947),同盟会员,城厢人,早年皈依佛门,受戒南兵祝胜寺,法名静悟。 辛亥革命前,以和尚的特殊身份,在广州华宁里设立“佛学精舍”作为革命机关,以邀请南岳高僧讲佛学为掩护,从事推翻清政府的秘密活动。辛亥革命后回乡,参加柳州同盟会的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党人吕士斌、吴挺生、...[详细]
叶选英(1879-1947年) ,字连湄,融水镇和平街人,是地方富商叶长发的第三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考取桂林女子师范两等学校高级师范班,三年毕业。三江县闻知她是高材生,派专人来融礼聘她去三江,任她为三江县办女子两等学校校长。 民国元年冬,融县筹备女校,把她从三江县请回,任融县女子...[详细]
姚以价(1881——1947),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县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