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高钦 [公元1913年-1947年]

  • 高钦,1913年3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寨县城内一个生活清贫的小知识分子家庭里。 他的少年时期是在五寨城内度过的。父亲高连陛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也是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老人家的言传身教给高钦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嫉恶如仇、忠奸分明的种子。 高钦的青年时期,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个黑暗时期...[详细]

甘云卿 [公元1929年-1947年]

  • 甘云卿,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淄县田旺村一户雇农家庭里。早年,祖父带着全家逃荒来到黑铁山下的于家村,租种地主的二亩山地维生。1931年秋天,这一带发生水灾,瘟疫盛行,祖父母染病身亡。父母无奈,又领着全家逃到临淄县田旺村。在这里,父亲租种了地主四亩薄地,拼死拼活地干活,全家仍不得温饱,...[详细]

盖国英 [公元1930年-1947年]

  • 盖国英,193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三街的一个贫民家庭。因母亲、继母、父亲相继去世,1944年,国英随舅舅董福祥一家迁居到农村。尽管董家的生活十分艰难,但是舅父仍然坚持把盖国英送到小学读书。入学校后,盖国英聪慧敏捷的天赋充分地表露了出来,老师当天教的课,他都能背下来。为了节省用笔,他就拿...[详细]

范明枢 [公元1866年-1947年]

  • 范明枢,字炳辰,1866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城里徐家花园。幼年时家境贫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勤奋好学;青年时代即热心政治及教育事业。1906年前后留学日本,入师范学校学习。回国后,积极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妇女解放,提倡文化运动,致力于教育改革。先在本县创办教育图书社,举办学校,从事小学教育,继赴济...[详细]

范景祥 [公元1905年-1947年]

  • 范景祥,1905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埠头村一个贫农的家庭里。艰难贫困的家庭生活,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倔强、粗犷的性格,也锻炼了他健壮的体魄。他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村里的人们每逢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写一写,他总是有求必应。长大成人后,他与附近农村女青年鲁文秀结了婚,生下两个...[详细]

方载阳 [公元1913年-1947年]

  • 方载阳,又名子华,字禾生。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小时候在农村私塾读书,后考入县立中学。全家八口人,贫寒困苦,举债度日。为谋生赡养家口,方载阳在县中只读了半年,就中途辍学。 方载阳胞兄早年离家参加革命,经常用通信方式对方载阳进行教育,为方载阳接受新思想和养成自学习惯,...[详细]

杜光华 [公元1915年-1947年]

  • 杜光华 (1915-1947) 1915年出生于阆中市杜家岩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经长征到延安,后任红九军一团连长。1937年8月,任八路军——五师六八六团连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1944年,升任团长。1945年9月,率部横渡渤海,挺进...[详细]

杜斌丞 [公元1888年-1947年]

  • 杜斌丞,原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诚,1888年5月10日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幼读私塾。1907年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1913年夏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学习,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17年夏毕业后,放弃在京津就业的良机,回到偏僻、荒凉、落后的塞上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18年升...[详细]

董玉亭 [公元1921年-1947年]

  • 董玉亭,原名王文礼,1921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延庆县妫水河边魏家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了让孩子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就给他取名“文礼”,让他在村里读私塾。 1940年,延庆来了八路军,在南山北山开辟根据地,打击侵略者。消息传到魏家营村,18岁的董玉亭欣喜若狂,他...[详细]

丁守信 [公元1920年-1947年,革命烈士]

  • 丁守信,回族,1920年4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县榆垡乡留士庄一户贫农家里。丁守信是个身材魁梧的庄稼汉,只念过三个月的书,干活却是一把好手,不论耕种拉打样样拿得起来。农忙季节,他常到村南周庄子去打短工;农闲时,他和大哥守仁拉脚,哥俩合着买了辆农用花轱辘车,上山拉煤、拉灰,挣几斗棒子养家糊口。  ...[详细]

戴世奇 [公元1922年-1947年]

  • 戴世奇(1922~1947﹒4),河北丰润人。 1938年参加抗日联军第十五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2月7日,时任冀东十二团特务连连长的他,指挥战士采取“挖沟加0包”的办法击毁日军坦克,开创了机动部队首次击毁坦克的模范战例,受到冀东军分区和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详细]

储汉元 [公元1896年-1947年]

  • 储汉元(1896 ~ 1947),芭茅溪乡桑植坪人,出身贫苦。1929年参加红军,跟随贺龙转战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并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随贺龙转战晋西北、冀中、晋绥和陕甘宁,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得贺龙赞赏。 1947年10月,我军攻打清涧县城时,守敌以粑子山作屏障,已身任七一六团...[详细]

楚大明 [公元1916年-1947年,革命烈士]

  • 楚大明,原名楚大志,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何风桥乡楚家湾村里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楚正实,给人当过长工,憨厚老实,勤俭度日,善于理家;母亲刘氏,心灵手巧,贤妻良母,俭朴和善。楚大明兄妹九人,他排行第六,十多口人种着十几亩薄地,不遇灾荒,勉强度日。 楚大明10岁时,开始跟着一位姓谢的先生读私...[详细]

陈振先 [公元1922年-1947年,革命烈士]

  • 陈振先(1922-1947),别名拓夫,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斗垣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入福清私立明义中学,参与组织“原野”读书会,出版《原野》半月刊,宣传抗日。1940年初中毕业后参加福清抗日游击队,作战勇敢,曾获银质荣誉奖章。同年9月经...[详细]

陈树棠 [公元1924年-1947年,革命烈士]

  • 陈树棠,1924年出生在天津市塘沽区于家堡子一个贫寒的铁路工人家庭里。 1940年,陈树棠只身来到青岛,在码头上当搬运工。他做的是成人活,挣的是童工钱,整天扛箱子、背麻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码头上来了一火车豆油,十几个日军和工头强迫工人要在10点钟以前全部装上轮船。每个油桶有一百多斤重...[详细]

陈盛骙 [公元1926年-1947年]

  • 陈盛骙,化名陈福元,祖籍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出生。其父陈寿丹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父亲的爱国思想对陈盛有着直接的影响。 1931年,陈盛就读于天津市私立树德小学。1934年夏,他从上海私立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部毕业,随后进入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潮,...[详细]

陈景川 [公元1901年-1947年]

  • 陈景川(190l一1947),又名惠星,号云畴主人。澄海县隆都镇西洋村人。爱国华侨领袖,泰国潮州会馆创建之中坚发起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与蚁光炎、廖公圃、郑子彬倡导输将救国。任全国劝募救国公债暹罗分会副会长,组织泰国潮州会馆。继创《中国日报》、《中原日报》,作为宣传抗日喉舌。民国3 1年(1...[详细]

陈华久 [公元1909年-1947年,革命烈士]

  • 陈华久 (1909-1947) 陈华久烈士(陈华久真名施仲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政委。早年就在江西参加了红军,1935年随红军长征到了威信,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留下一批红军干部在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时组建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1936年秋天按照中队的部署,将陈华久同...[详细]

陈国汉 [公元1909年-1947年]

  • 陈国汉(1909~1947),河源县上莞黄龙岗人。三江中学毕业后考取燕塘军校,后回家教书。1947年春,陈国汉参加“飞虎一队”任中队长。同年8月,在上莞反包围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0页)。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廖亚排 (1909~1947) 广东省河源市东...[详细]

陈爱中 [公元1920年-1947年,革命烈士]

  • 陈爱中,原名仇康阜,谱名仇善智。1920年8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大荆区卓南乡卓屿村(今打铁巷村)。祖父仇焕甫系前清秀才,在龙避岙开设药铺,颇有盛名;父亲仇如林对其父不满,出外给人当店员和做职员为生。陈爱中有两姊两妹一弟,他排行老三。 陈爱中小时天资聪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赞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