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古(1921~1947),原名田国环。响水县双港镇人。烈士。民国28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从涟水石湖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年底,到安徽省半城参加革命队伍,并将名字改为田古。嗣后,参加中共苏皖边区党委举办的政治集训队学习。不久,被分配到泗县刘圩区任教导员...[详细]
太虚大师(1889--1947)近代高僧,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三十一年16岁,入苏州小九华寺披剃为僧。出家后即往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嗣往永丰寺就歧昌和尚学经。越岁复住天童寺修禅学佛。时与闽僧...[详细]
孙自端(1900—1947)字正斋。东明县东孙楼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创建第一个党支部, 担任支部书记, 并兼任直南特委的地下联络站站长。“七七” 事变后,直南特委派共产党员李怀道在东明扩充武装,孙自端组织100余名贫苦农民奋起响应。不久,以“聚众谋反”罪名被国民党东明县当局逮捕...[详细]
孙秀珍 (1929—1947)女。东阿县单庄乡林马村人。9岁时,到鱼山村为人做童养媳。1943年参加农会并成为村妇救会骨干。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冬参加县委举办的干部培训班, 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六区工作。1947年10月8日凌晨,伪东阿县保安大队、警察局侦缉队偷袭鱼山村,威逼...[详细]
孙瑞兰 (1925-1947) 女,莱西市姜山镇前保驾山村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对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年纪稍大后,她在本村几位党员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活动,同其他党员一起打地主、斗恶霸、送情报等,工作积极热情。1944年12月,孙瑞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妇救会长、...[详细]
孙健萍 (1917—1947)原名孙风坦。高苑县三区东洼里村(今属淄博市高青县唐坊乡)人。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任中共高苑特别支部书记。1939年春,在高苑县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该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第二梯队,任中共特别支部书记。之后组建三、四区...[详细]
孙健(1914—1947)原名孙晋德。淄川县九区(今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庄人。 1938年,加入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同年4月到鲁南军政干校学习,期满后编入三支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7年在解放蒲台战斗中牺牲。 ...[详细]
孙枫林(1921—1947)长清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长清县八区区委委员,1945年8月, 任中共八区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全区掀起了保卫家乡、保卫土地、积极支前、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潮。1947年,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的严峻斗争形势下,孙枫林带领全区党员干部执行上级关于“县不离县,区不离...[详细]
孙承惠(1907—1947)字恩亭。峄县第六区(今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郝家楼人。1936年曾参加乡农学校军事训练半年,后任本乡队长。1938年冬参加峄南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 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一一五师第十四区大队成立, 任中队长。翌年5月14日区大队编入运河支队第二...[详细]
苏殿秀(1919—1947)宁津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任宁津县二区区队手枪班班长,后任三区区队手枪班班长。1943年任宁津县大队排长。1945年秋,县大队改编为十七团,任一连连长。在收复南皮县城战斗中,荣立一等功。1946年春节, 被渤海一分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同年7月...[详细]
宋大可 (1924—1947)原名宋奇。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北金庄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队伍。入伍后,任鲁南军区抗日宣传队文化教员、《山东通讯》摄影记者、山东军区政治部《山东画报》社摄影记者、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新闻记者。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7日,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详细]
时俊(1917—1947)原名时鸿俊。平邑县资邱乡时家村人。1935年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毕业返乡教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从事地方武装工作,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历任费北县武委会副主任、主任,蒙山县委委员、县武装部长。1947年4月,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他率县大队一部掩护县...[详细]
申怀良 (1923—1947)沂源县人。1946年8月参加革命,参加过多次战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班长,荣获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在东北牺牲。 ...[详细]
盛振芳(1916—1947)曾用名金锋。掖县(今莱州市)西由镇东南村人。1935年考入北平私立汇文中学。先后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北平学生联合救国会和“一二·九”、“一二·一六” -。1938年1月,返回原籍,他发起创办了“锐锋社”,并主编出刊了《锐锋》报。1938年冬,该报合并于胶东特委党报《大众报...[详细]
尚梅兰(1909—1947)女。革命烈士。临沂县尚庄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出嫁到郯城县李庄村。1944年秋,她被选为村妇救会长,带领全村妇女为八路军碾米磨面、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多次受到党组织和部队-的表扬。夜里做军鞋,有时通宵达旦。她编了许多歌谣,和姐妹们边做活儿边唱:“妇救会,姐妹团...[详细]
尚承文(1916~1947),又名治周。溧水县在城镇人。曾任小学教师。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离开家乡到武汉“东北救亡协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国民党政府军令部二厅任机要收发,以此为掩护从事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情报工作。民国30年初,被该部处长宋达发觉,以“共...[详细]
秦培伦 (1932—1947)乳名秦三。平阴县人。抗日小英雄。幼年时受其父(村公所炊事员,实为中共地下交通员) 的影响和指点,经常给地下党组织送信。区领导认为他机智勇敢,又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就正式让他担任平阿山区的地下通讯员。 他在六七年的时间内为革命传递了许多重要信件和情报。1947年8月,...[详细]
乔杰(1910—1947)又名乔明谦。肥城县乔庄村人。1938年任长清县独立团三连连长。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多次荣立战功。在同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队作战中,他荣立三等功。1941年在大峰山战斗中,他荣立特等功,被提升为营教导员。在湖西反击战中,乔杰利用缴获的大炮,摧毁敌人24处碉堡,保证了战斗的胜...[详细]
裴干美(1905—1947)女。费县林涧村人。革命烈士。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21岁时出嫁到朱田村。1942年被选为村妇救会长,积极带领全村妇女拥军支前,搞生产,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由吾区妇救会宣传委员,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努力工作。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