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纳(1875—1946),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西方人。18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898年成为新闻记者,1903年赴远东采访,先在香港接受《德臣报》聘请担任副主编,并结识革命党人胡汉民、宋耀如等人。1911年,端纳作为《纽约先驱报》驻中国记者的身份抵达上海。孙中山回国...[详细]
翟学棠(1895-1946),女;赵桂英(1930-1946),女,乳名菊意,修武县史平陵村人。母女2人,房无1间,地无1垄,终年住在村西头的"牛王庙"里。封建地主的剥削压榨,日本侵略军、伪军和国民党的压迫欺凌,不仅使她们对这些敌人有着刻骨仇恨,而且养成了她们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刚烈性格。 ...[详细]
陈秉恭(1888~1946),字静尘。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泗阳县仓集镇罗庄村人。特区副参议长,副县长。幼年读私塾,后毕业于淮阴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和无锡社会教育学院。继任泗阳县社会教育指导员兼县立师范社会教育课教师。任教期间,与该校学生、中共秘密党员谢楠关系密切。谢楠被捕,他到监狱探望,县...[详细]
常本太(1904一1946.10)温县常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会主席。1946年10月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后,常本太被还乡团抓捕,在被审讯时把他吊在梁上。用木棍打,把粗木棍打断了数根。并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常始终不屈,最后被开膛挖心处死,并将其9岁的次子一起处死。为纪念他坚贞不屈...[详细]
曹福林(1914-1946) 黄路镇北首曹家宅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把他送给张金鉴作养子,取名张云祥。7岁入黄家路私塾读书。12岁起,便随养父操持“道士”之业。1942年2月参加淞沪游击第五支队五大队,走上革命道路。在战斗中,曹福林英勇善战,曾二次负伤,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务大...[详细]
蔡成勋(1871—1946),字虎臣,行伍出身,直隶天津县人。1900年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12年升任陆军第一师师长。1917年冯国璋在南京代理大总统后,被封为绥远特别区域都统,成为直系骨干。1921年5月14日靳云鹏正式任国务总理组阁时,蔡成勋任陆军总长,至1921年12月25日被鲍贵卿所...[详细]
卞乃秋(1895~1946),名玉璜。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人。烈士。18岁时在当地教书,25岁时到上海日人缫丝厂做记账工。后因痛打欺侮工友的工头遭通缉-离厂,到姜堰范家营设私塾教书。民国25年(1936年),携妻、子返回故乡。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卞乃秋边教书边配合地方干部工作。在减租减息、土...[详细]
朱志明(1918—1946)字寿亭,原名朱永福。寿光市前下舟村人。南京东方中学毕业后, 于1937年返回家乡,在本村组织青壮年成立抗日自卫团。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独立二团, 任三连副连长。1940年率两个排在博兴王文庄与日伪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194...[详细]
朱桂山 (1880—1946)名五丹, 字桂山。单县人。同盟会员,伪济南市长。191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后,历任山东民政长公署财政科长、山东临时议会议员、山东银行协理、山东中国银行副行长、齐鲁银行总理,并曾兼任山东商业专门学校校长。1920年前后,山东新派人物王...[详细]
朱棨(1860~1946),字伯符。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人。晚清禀生,地方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清末,他先后任江北公立中学(在今淮阴市区)监督、安东县(今涟水县)儒学学务总董、劝学所所长。民国初,任安东县署学务课长兼实业课长。民国3年(1914年)3月任涟水县第三科科长,主管教育行政。当时涟水...[详细]
周山(1917~1946),原名中奎。浙江普陀县人。烈士。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秋,受新四军军部派遣,把电台密码送到江都吴家桥挺进纵队司令部,遂留该纵队工作。民国29年春,任该纵队军法处负责人。同年6月26日,陪同陈同生带着陈毅署...[详细]
周华南(1913—1946)安丘市人。1936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9年毕业。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中共单县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他继任单县县委书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发动群众参军参战。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 单县城被包围...[详细]
周桂兰(1927—1946)女。垦利县荆条岭村人。16岁开始参加妇救会工作,是抗日活动积极分子。1945年春参加革命队伍。在垦区(现垦利县)民丰区妇救会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她被派遣往阳信县劳店区纪家-一带,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7月6日中午,被伪装成县大队的土匪包围,她和4...[详细]
郑耀南(1908—1946)字盛宸,号耀南。掖县(今莱州市)西障郑家村人。1928年入党。1930年秋,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1938年领导玉皇顶武装起义。并任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队长。 1938年9月,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后被任命为第五支队二十一旅旅长兼蓬(莱)、黄(县)、掖(...[详细]
赵世恩(1918—1946)栖霞县(今栖霞市)新庄村人。中共党员。1939年入党。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调东北开辟新区,曾任中共辽宁省宽甸县县委书记。1946年病逝。 ...[详细]
赵德清(1922—1946)字子明。淄川县海庙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人。1939年11月加入博莱独立营。194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排、连长,多次受伤。1944年夏,任博山县武工队队长。在淄川、博山、莱芜、沂水、沂源等县,杀日军,除恶霸。1946年12月,带领队员逮捕山头镇伪镇...[详细]
赵保原(1904—1946)字玉泉,后改玉全。蓬莱县(今蓬莱市)芦洋大赵家村人。汉奸。曾任国民党陆军暂编第十二师师长。少时就读于省立八中,17岁入东北吉林军官讲习所,毕业后在东北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过直奉战争和抗拒北伐军的松江战役。“九一八”事变后,投靠伪满充当汉奸,多次参与镇压抗日...[详细]
张元昌(1912—1946)长清县人。1938年在本地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曾在本村担任农救会副会长、村自卫队长。1939年10月任长清县八区抗日民主政府副区长,1941年9月任区长。1940年6月,长清县北坦山赵庄村朱存祯趁日伪军“扫荡”之机搜罗了一些反动势力,发动了“红枪会-”,八区以伪区长张鹤...[详细]
张洛书(1905—1946)又名张伊宾。广饶县红盆村人。早期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人。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济南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月,被选为济南学生界代表,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赴淄川,先后在洪山煤矿、胶济铁路做工运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