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郎万禄 [公元1906年-1946年]

  • 郎万禄(1906-1946年),依兰县五国城村人,满族。 郎万禄伪大同元年(1932年)于勃利县结识了爱国青年孙靖宇(1946年 ),在其"抗日救国"思想鼓动下,提高了思想觉悟,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囝的解放事业。伪大同2年(1933年)在勃利县做党的地下工作,经常印小报、撒传单,向...[详细]

金维洲 [公元1921年-1946年]

  • 金维洲(1921-1946年)出生千黑龙江省东兴县,后迁依兰镇。中学毕业后,为谋生在伪县公署工作。日伪统治时期,他同情革命。 1945年祖国光复后,他毅然参加革命,曾在合江军干校依兰分校学习。在县人民政府工作时期,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工作积极,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1946年县委...[详细]

姜鹏飞 [公元1907年-1946年]

  • 姜鹏飞 (1907-1946),原名姜凤飞,号龙涛,化名王冠英。辽宁省金县人。1924年毕业于辽宁省立第五师范。之后,入东三省陆军测量学校第二期、东北讲武堂第七期高等研究班和航空侦察班等军事学校学习。1931年派往黑龙江第二独立旅程志远部任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随程志远投降日寇,参与围剿...[详细]

蒋光斗 [公元1917年-1946年]

  • 蒋光斗(1917~1946年) 蒋光斗,民国6年(1917年)出生于大田县前坪村一个贫苦农家,10岁因家贫被卖给汤泉村蒋绍栖为子,14岁入均溪小学,后来进县立初中就学。民国28年冬,在内迁大田的集美职业学校,由林志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在校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返乡后,利用...[详细]

何延川 [公元1912年-1946年]

  • 何延川(1912-1946年)又名何万方,生于阿城县何家窝堡(今新华乡延川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8年(1919年)春,随父母迁居县城三多胡同,就读于绥靖小学。民国14年(1925年),考入吉林省第三师范学校初中班(校址在阿城)。在学校接受一些进步师生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校发动的各项政治活动。...[详细]

何岂 [公元1899年-1946年]

  • 何岂(1899~1946),女,高坑(今国强乡)白叶村人,随母改嫁至古树坪村。 1935年,中共地下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何岂开始懂得共产党是穷人翻身得解放的大救星。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她家成了地下党的活动据点,地下党领导人卢叨、洪椰子等经常在她家从事革命活动。有时,为...[详细]

韩柳添 [公元1905年-1946年]

  • 韩柳添(1905年—1946年),学名锡龙,又名添水,天宝过塘村人。父是制糖师傅,少时随父到蔗铺度日。因他从小不习农艺,又怕劳苦,不务正业,而常与惯偷鬼混在一起。民国12年(1923年)春,村里近亲把“虎将公”的公田租给他耕种,可是那年大旱,稻谷绝收,生活难度,那些盗匪又去煽动他到外边“赚食”、...[详细]

郭则澐 [公元1882年-1946年]

  • 郭则澐 (1882~1946年) 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庵,侯官人。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侍郎郭曾长子,“红学”家俞平伯胞姐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详细]

范介卿 [公元1874年-1946年]

  • 范介卿 (1874-1946),河北省盐山县人。早年曾在《远东报》工作,1921年《远东报》停刊,从俄人手里接过该报的设备,创办《滨江时报》,与其兄范聘卿共同经营该报。他任社长,其兄任经理。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的他,在多年的买办生涯中掌握了一套商业经营的本领。时常以"介"为笔名撰写新闻评论。...[详细]

芳苟 [公元1875年-1946年]

  • 芳苟(1875~1946) 字芗亭,城关人,终生以教书为业。 民国初年,县府聘他“出山”,他坚辞不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深受师生尊敬。抗战期间,他从《中央日报》上看到“国军收复百灵庙”的消息后无比激动,将自己节衣缩食积攒的12元银币,邮寄前方战士,以示慰问。傅作义将军复函致谢,欲为请奖,被...[详细]

杜玉铭 [公元1919年-1946年]

  • 杜玉铭(1919—1946),原名杜有学,曾用名杜治邦,化名章克华。市城区黄堡镇杜家原人。 杜玉铭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深知读书不易,因此,学习非常刻苦用功。读完高小后,回村担任小学教员,一边教书,一边自学。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杜玉铭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27年(1938)...[详细]

董健民 [公元1923年-1946年]

  • 董健民,女,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静海县(今属天津市)。1939年春,16岁的董健民在她的叔父、中共地下党员董秋斯的引导下,与两个姐姐一起渡海南下,辗转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1940年,她们姐妹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董健民调到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详细]

陈兆绪 [公元1861年-1946年]

  • 陈兆绪(1861~1946) 字玉锋,人称陈八先生。世居老君河畔之陈家村,清光绪秀才。宣统二年(1910),为倡修龙驹寨河堤卖尽祖业。河堤尚未竣工,被一场大水冲光。生计无度,遂肩挑两女携妻逃荒山外,在西安满城看管桑园,为人洗衣。尽管日月艰窘,仍供女儿珍玉、宝玉上学。后珍玉(陈建晨)从日本学成...[详细]

陈日光 [公元1883年-1946年]

  • 陈日光(1883~1946) 陈日光,苗族,广东琼中(今海南省)人。从小随父上山垦荒、狩猎,并跟村人学念道教经书。由于攻读刻苦,成为村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受到苗民的拥戴。 民国2年(1913),在一次狩猎中遇到山熊,他手持尖刀,与山熊搏斗并将它击退,自此名震苗山。民国6年到加积镇美国传教...[详细]

蔡起八 [公元1917年-1946年]

  • 蔡起八(1917~1946年) 蔡起八,漳平县新桥西埔大山村人。三岁丧父,全家靠寡母劳动维持生计。幼时得病,家贫无法医治,右手致残。7岁起凭单手跟着母亲劳动。10岁到山下西埔小学读书,早出晚归,往返三十余里。一年后辍学。此后劳动之余,勤奋自学。在村里塾师指点下,16岁已学会用左手写字,被称为...[详细]

白德 [公元1886年-1946年]

  • 白德(1886~1946) 任家峁(今白家峁)人,出身贫寒,初识字。1933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村长等职。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他领导全村妇女纺纱织布,成立了5个粉坊,养猪700余头(其中母猪50头),做到了布多、粉多、粮多、肉多,同时严格禁烟禁, ,任家峁被树立为全县模范村,本人当选为陕甘宁边...[详细]

臧稔 [公元1906年-1946年]

  • 臧稔 (1906-1946) 臧稔,原名臧喜奎,字宪秋。祖罾山东省莱州府莱阳西关。1906年,出生于宾县糖坊镇徐家屯。他自1914年(9岁时)始,念4年私塾。1918年(13岁),就读于满井小学。1921年(16岁),随父去哈尔滨学中医。1923年(18岁),入哈尔滨商业学校。1928年...[详细]

吴德标 [公元1897年-1946年]

  • 吴德标,1897年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一贫农家中。吴德标的童年是艰难困苦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他进入学龄时期就拿着牛鞭上山放牛,稍大一些便开始下田干活。 1918年,时值青春年华的吴德标,只身来到福州,靠拉黄包车维持生计。开始,吴德标漫无目标,整天在街上转,拉些零星顾客。后来一位雇主多次坐吴...[详细]

朱达章 [公元1912年-1946年]

  • 朱达章(1912~1946) 原名熊绍琮,又名-,桂林市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曾做过印刷厂校对、书店店员、中小学教员、学校文书、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省立图书馆职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一七一师政训处少校组织科长,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教育下级军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朱宝鎏 [公元1871年-1946年]

  • 朱宝鎏(1871~1946),字元堃,号悟生,扬中县三乡五村人。30岁中泰兴籍秀才。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和辛亥革命启迪,在家乡带头剪辫子,改习新学。后应三涫乡士绅邀请,开办学馆,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曾被推为县教育会长。1922年朱倡办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年间,朱批改推荐学生优秀作文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