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吉国(1912~1946),横山县韩岔乡乔子墕村人。 吉国出身贫寒,童年时以揽工度日。民国十八年(1929),横山发生特大灾荒,他全家被迫流浪甘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吉国在延安志愿参加陕北红军第八支队,在粉碎敌人对陕北、陕甘边两次“围剿”中屡立战功。民国二十四年(1935)1...[详细]
何正四(1917~1946),灵山县武利镇安金村人。是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灵山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抗战胜利后,是灵山县人民武装部队莫平凡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 何正四的父亲在北海经商,他随去北海,并于1924年入北海三小读书,1930年秋考入北海中学读书。何正四自小喜欢图画,尤其擅长木刻...[详细]
何文初(1920~1946),灵山县陆屋镇水茫口村人。曾任国民党申安乡乡长。 他家庭较富裕,个子高大,性格豪放,富有正义感,是当地的知名人士。他毕业于广东省立钦州师范。抗战爆发后,回到陆屋经商,后在共产党员王文崑、朱守刚和进步青年何贤宗、符隆栋等的影响下,思想进步,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他在陆屋...[详细]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金华后溪何人。13岁进金华府中学堂。1912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公费选送美国留学。先后就读加利福尼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继进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现代史和国际政治,获硕士学位。1916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视学、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和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主任...[详细]
官平洋(1904~1946),字亦民,化名关键夫、关其昌,沙田镇狮中村人。幼年家贫,就读于狮洞开民小学,10岁随父迁居贺街,经营小中药店。 1921年入贺县中学读书。1925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加群众运动,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贺县组织领导莲塘、永庆、...[详细]
顾芷馨(1885—1946),又名晋昌,自号“养心居士”。台安县桑林子镇魏家村人。自幼丧母,寄居外祖父家中。在塾师教导下潜心攻读,涉猎甚广。光绪末年考取文庠生,民国初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目睹国家武力不振乃投笔从戎。最初,在奉军第二十七师充幕僚。民国十一年,受张作相的聘请,担任长春军械库主任...[详细]
葛理庸(1920—1946),幼名棣荣、祖燕,化名常德存,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1930年随父居沪,1934年辍学,1936年入嘉兴民丰造纸厂。工余勤写作,曾在《嘉兴日报》副刊上发表题为《一盏明灯熄灭了》一文,悼念鲁迅逝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故乡,集资创办战时小学,为贫苦儿童提供就学机会。1938年...[详细]
早年 戈林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罗森海姆,其父海因里希·欧内斯特·戈林是律师和地方官僚,曾担任德意志帝国西南非洲殖民地(今纳米比亚)总督(今日当地还有以其父命名的“戈林街”),母亲名法蓝琪丝卡(Franziska)。他有一弟阿尔伯特·戈林,在纳粹党掌权后极力反对纳粹与尽力挽救犹太人。幼年的戈林...[详细]
高光(1901年—1946),别号曙光,城厢横街人。擅长二胡演奏,粤剧二胡名手,为民国年间广西两大二胡高手之一。 高光年幼时经常参加城厢音乐社团“紫云天”活动,学习粤剧知识。后考入省电报班,毕业后回桂平电报局工作,工余仍学习二胡演奏技艺不辍。他博取名家之长,掌握了法、操、颤、滑等十几种指法,...[详细]
方克刚(1884~1946),字筱川,平江县长寿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中路优级师范。次年创办妙高峰中学,任校长。他四处筹募办学经费,并将父亲经商积蓄全部捐出。他信奉“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为振兴教育毕其一生精力,却无意仕途。民国2年谭延闿主湘时,委为澧州知事,他坚辞不赴任...[详细]
丁爱田(1885~1946),今汨罗市城郊人。自幼随兄入班学戏,拜名生角钟和清为师。民国3年受聘于岳舞台,工老生。凡生行戏无一不会,常演剧目能整本背出,还会操琴司鼓,能编剧说戏,人称巴陵戏的“活字典”。他深谙巴陵戏内外八功,唱做俱佳,誉满艺坛,尤以做功见长,如死戏《白帝城》、《七星灯》、《洪洋洞...[详细]
邓业兢(1916~1946),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人,是中共灵山县早期负责人和武装斗争指挥员之一。 1934年秋,邓业兢与其兄邓业懋一起考入合浦廉州中学初中部读书,他自小受其兄的进步思想影响,接受党的教育,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从廉州毕业回来,积极联络进步青年投入抗...[详细]
邓业棻(1921~1946),女,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人。由于受其兄弟邓业懋、邓业兢的影响, 在灵山中学读书时思想进步, 从1941年起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8日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946年5月8日,在白木村开展地方工作,遭国民...[详细]
邓传孔(1922~1946),女,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人。曾任附城地区中共组织负责人、中共简师支部书记、部队政治宣传工作队队长。 她出生于一个家境日渐破落的乡绅家庭。1941年春,在灵山简师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担任附城地区中共组织负责人;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详细]
曹化东 (1908-1946) 籍贯安徽,1927年入党,1930年8月参与发动,领导了震撼皖东北的"石梁河农民-"。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乡长、区长、司法科长、泗五灵凤县副县长、苏皖边区司法干训班副主任、高等法院推事等职。在建立健全抗日民主政权法制方面作了较大贡献。1946年10月在对敌作战中...[详细]
维尔纳·爱德华·弗里茨·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1878年9月2日-1946年3月14日),又译布隆伯格,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纳粹德国-长、武装部队总司令。 他在1904年进入军事学院,1907年毕业,1908年进入参谋部。在一次大...[详细]
巴特玛拉布坦(1899—1946年),男,蒙古族,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努图克巴彦哈喇人,扎赉特旗末代札萨克。 巴特玛拉布坦的先祖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其父是扎赉特旗四品台吉,与扎旗十四世王爷旺喇克帕勒吉是堂兄弟,旺喇克帕勒吉无嗣,过继巴特玛拉布坦为嗣子,立其为王储。 旺喇克帕勒吉...[详细]
巴达玛喇布坦(1899~1946年) 蒙古族。扎赉特旗人。扎赉特旗末代札萨克。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民国20年(1931年)秋,投降日本。同年12 月17日,率200余旗警队员在塔城子袭击马占山部,得到日军赏识。民国21年(1932年)任伪兴安南警备军少将司令。是年,日军进犯热河,他率2个团配...[详细]
祝捷,原名祝良瑜,1925年1月13日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一个地主家庭。她自幼父亲双亡,由哥嫂抚养成人。1938年,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这年她14岁,高小毕业就考入安徽省抗日学生军团学政治、学文化,开始了革命生涯。接着,她先后被分配到皖东北、苏北等地,在部队做文化宣传工作。1942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