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芬,1917年10月出生于广西梧州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1934年末,感受了时代浓浓革命风气的黄木芬联络十多位初级中学的同学组成“血花社”。在他们心目中,社名“血花”,寓含着革命志士的热血必将浇灌出胜利花朵之深意。 1935年5月,黄木芬为了争取修建学校危房,领导同学们向苍梧县参议会...[详细]
黄力生(1891—1945),字宗宪,家名锦辉,蓝坊镇程官部人。1909年在镇平中学堂(今蕉岭中学)毕业,名列前茅。旋考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1914年毕业后,又考入当时为培养县官而设立的“广东课吏馆”。在该馆结业后,由广东巡按使署委派任广东潮阳县县长,在任期间,整饬吏治,四境安宁。潮阳县人感其恩...[详细]
黄际遇(1885一1945年)。字任初,号畴盦。澄海市区城北人,著名数学家。17岁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科,兼治文字声韵之学。清末学成回国,于民国3年(1914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数理系主任、教务长等职。民国9年,中央政府教育部特派其赴欧美考察教育并研究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详细]
黄惠芳(1919~1945 年),女,从化街口镇城内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27 年(1938年)夏,她在从化读完初中后到广州读高中。民国28 年,参加抗日的群众组织—群策救亡会。同年秋,在温泉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 28 年(1939 年)11 月,黄惠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曲江参加省妇...[详细]
黄高扬,又名炳增,1918年生于广东省台山县西村乡高龙里村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美洲谋生,高扬在母亲身边长大。1925年,黄高扬进入本乡的绍宪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1931年秋到广州念中学,正值九一八事变,黄高扬立志要学好本领,拯救国家。他奋发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利用假期练枪习武。 19...[详细]
何学文(1924年~1945年),乐平桃 村人。家庭十分贫穷,母亲早去世。1938年10月,三水沦陷后,日军占据沙头,经常向桃 这边的乡村炮击,开 ,因无法进行生产,饿病死了不少贫苦人。何学文的父亲和妹妹饿死,年青的学文携幼弟宋文帮人做短工、看牛维持生计。1944年8月,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扩编...[详细]
宫川英男(1918-1945)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兼冀鲁豫边区参议员 男,1918年出生,日本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被日军强征入伍,成为一名侵华日军。1941年7月29日,被八路军俘虏,经过教育后,自愿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延安...[详细]
高誉钤(1916-1945),今东乡镇柯木白沙坑人。民国17年(1928)参加螺岗-,在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柯木支部书记。民国29年7月任附城支部书记。民国31年改任附城区委书记。民国32年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出任兖昌乡副乡长,进行隐蔽斗争,从中发展革命力量。...[详细]
高永祥,又名吉祥,1912年出生于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贫使他无钱上学,从小便放牛、放羊、砍柴、割草。倔强的高永祥从心底里就不服穷,他看地主驮走他家的粮食心里十分仇恨。 1926年,在成衣店学徒三年的高永祥,自己准备另立店铺,独立经营干一番事业,却被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队抓了壮...[详细]
傅根深(1904~1945)原名傅海龄,曾用名傅同喜、傅少英、傅一志。满城固上村人。1925年投身革命,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并担任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发动会员张贴标语,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同地主进行斗争。麦收季节,利用地主急于收麦机会,成功地领导了雇工向地主要求增加工钱的斗争。地主勾结官府,控制村公所...[详细]
冯斗斗,1933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西南五台山脚下的二茄兰村一个忠厚的农民家庭。冯斗斗9岁时入本村抗日民族小学读书,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他性情直爽,爱憎分明,老师器重,同学信任。在他懂事时,正是祖国满身疮痍、遍地抗日烽火的时候。他的姐姐冯青云是共产党员,本村妇救会主任。当时的六区妇救会主任赵明升...[详细]
范旭东 (1883—1945) 永利公司总经理,化工实业家。 原名范源让,湖南省湘阴县人,1883年生于湘阴县城东郊泛爱坪。13岁时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参加维新运动。1900年东渡日本攻读应用化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1911年学成回国,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秘书,并开...[详细]
段惠君〔女〕(1878~1945) 峡口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年。县南区名人薛光熙妻。清末,随夫宦游四川成都等地。民国元年(1912)夫妇相携回乡,先协助其夫创办南区高等小学,后又倡办丰西崇实女校及峡口镇女校,是思想开朗、富于开拓的女性。6年,光熙赴京、津、青岛等地,考察教育、实业,慧君...[详细]
丁麟章,190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区横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起入学读书四年,11岁时从师学篾匠。因师傅手艺平常,学艺不成,他又回家务农。 1926年夏,平江农-动兴起后,丁麟章兄弟五人一同参加了农协。1927年马日事变后,横江地区一片-,丁麟章在农民自卫队里执行监视敌人的任务,...[详细]
邓澄心(1906~1945 年),从化神岗镇邓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小学时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到一间鞋店当学徒工。20 岁才报考从化县立初级中学,后又报考了省立小学教员训练所(公费)。民国27 年(1938 年)毕业后,回从化县任县立第四小学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详细]
陈自愿(1929~1945年),本县京溪园镇大岭下村人。1944年,他仅15岁,就参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入伍后任交通员、卫生员。他年纪虽小,但勇敢机警,胆大心细,在执行任务中几次受到国民党 派的盘查,均能灵活应付,瞒过敌人,出色地完成任务,博得同志们的称赞和大家的喜欢。 1945年8月间,...[详细]
陈忠茂(1916~1945) 商县人,少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由于舅父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加之1932年后红军三次经过夜村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在他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忠茂所在的朝阳小学的同学常听中共商洛工委领导王柏栋的抗日救国讲演,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雄心壮...[详细]
陈应新(1915-1945),今坑口镇塘村来坑崀人。出身贫苦,父母早亡,自幼跟随在南街开织帽店的兄长生活。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宁初级中学读完初中,便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在坑口碑角小学当教员。民国27年(1938)转到排沙镇三角村小学任校长。是年暑假,参加冯华(中大学生、共产党员)组织的“广宁文化...[详细]
陈西妹(1922-1945),又名少和,女,今石涧镇东门巷人。民国27年(1938)参加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兼负责交通联络工作。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学医为群众治病。民国34年5月参加义勇队,当卫生员随部队参加战斗。6月在金坑径遭敌伏击,光荣牺牲,年仅23岁。 同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