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火明(1917~1945),河源县叶潭麦畲人。1938年冬,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7月,任中共能溪(叶潭)区委员会委员。后到宝安沙鱼涌参加东江纵队,历任班长、排长。1945年冬,刘火明在惠阳淡水作战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36页)。叶潭镇 叶潭...[详细]
李少石(1906—1945),原名国俊,号默农,新会县潮连富冈(今属蓬江区)人,出生于香港,后移居广州。民国14年(1925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工作。民国19年(1930年),受中共委派,调香港。在港期间与廖仲恺之女廖梦醒结婚,...[详细]
林若冰(1919-1945),女,马山乡人。11岁丧父,家境贫穷,从小操持家务,帮助耕种。 民国20年(1931),人马山小学读书,受进步老师林科、林俭焘的教育,逐步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民国25年(1936),因穷窘退学。17岁,母亲托媒要把她嫁给一华侨地主作媳妇,多方努力,仍未能改变母亲主...[详细]
林启荣(1921-1945年),春城镇翠英街(今红星街)人,出生于小贩家庭,少年进阳春县立中学读书。生活朴素,学习用功,为追求真理,秘密阅读《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 1937年启荣读初中时,就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次年秋,他考进两阳中学高中,利用寒假和黄昌熺一起,组织抗日...[详细]
林美城(1914~1945年),乳名书江,本县东园镇大寨村人。林美城小学毕业后,考入揭阳县榕江中学,开始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在榕江中学毕业后,他到汕头同济中学就读。其时潮汕抗日烽火正旺,揭阳青救(抗)会成立。1938年林美城参加了“揭阳青抗会”,并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与林英杰一道在...[详细]
李德胜(1910-1945年),广东南海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1945年1月,在国民党军秦炳南部起义,参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即随部队挺进阳春,任中队长。1945年3月18日,在阳春先农乡七星岭反围剿的战斗中,率中队战士反击占据山顶之敌,刚冲上主峰,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 ...[详细]
梁俊帼(1920~1945),又名梁帼,乳名梁银杰,是抗日战争时期斗门县第一个女游击队员。出生于乾务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梁俊帼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勤奋,经常教弟妹识字。 梁俊帼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乾务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救护队。在她的带动下,全乡有20多位妇女参加救护工作,学习救护知识...[详细]
梁鸿钧 (1905-1945)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人,1905年生于湘潭县城郊一贫苦农家。自幼对-现实十分不满,一边流浪做工,一边寻找人生出路。1921年在广西钦州参加桂军,当兵吃粮,试图拿枪杆子为劳苦大众找到生活的前途。受大革命的影响,192...[详细]
今歌,原名王宗岳,又名王良、王铁音,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 今歌喜爱音乐,少年时代就露出良好的音乐天赋。1935年,今歌在重庆市沙坪坝明诚中学12班读初中。1937年夏,他以良好的成绩考入重庆市南渝中学高中部高一组。 南渝中学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创办,1938年天津主校南...[详细]
贾庭修,女,1912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今益都)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贾星垣(同盟会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因参加辛亥革命被通缉;后经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母亲刘风格,小学教师,为人善良,有激进的民主革命思想,经常订阅妇女杂志,赞成自由、平等、博爱。五卅惨案时,贾星垣夫妇宣传反帝爱国思...[详细]
简振友(1920~1945年)。1920年生于新塘村,排行第五,住东约启明大街东胜里6号,以耕田为生。 1943年,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抗盟),任新塘抗盟宣传委员。是年冬天,与简锡兴、简应等抗盟成员,伏击并击溃了前来新塘0稻谷的一个排伪军。保护了村民利益。 19...[详细]
江子韶(1894~1945年),乳源县城洲下街人。高等小学堂毕业。民国16年(1927年),江子韶独资经营一家裁缝布匹店,商号叫“江源记”。 民国30年(1941年)4月,乳源县临时参议会成立,江子韶当选为参议员、副参议长。 江子韶于民国34年(1945年)病逝,终年51岁。同年(公...[详细]
蒋子瑛,1922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今宁波市江北区)一户贫民家庭。父亲是这个小集镇一家豆腐作坊的雇工,微薄的工薪收入,靠着母亲勤俭持家,苦度光阴。 出生贫苦家庭的蒋子瑛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勤劳好学的习惯。他的父亲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吃尽苦头,决心省吃俭用让蒋子瑛到镇上集成小学读书...[详细]
江尚尧(1918~1945),原姓薛,名运林,五华县转水人。1939年春在五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初中部党小组长、党支部委员。1941年春,江尚尧被党组织调到大田石灰坝教书,同年,在石灰坝建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不久被调到河源县黄村板仓小学,以教书为掩护,担任中共河源县委宣传部长。1941年...[详细]
江国光(1914-1945),今江屯镇大崀村人。民国20年(1931)就读于广宁中学,成 绩优异,尤其是对古典文学颇露才华。民国23年考入肇庆师范学校。民国26年毕业后,考上广州勷勤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前身)文史系。次年暑假,回乡参加广宁文化界留省 同学回乡服务团,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加入了中国...[详细]
胡毅,原名胡葆淼,又名胡潍泱、胡葆珊、胡维毅、胡伊,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城厢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三。1931年读完小学后,他即到烟台谋生,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文登乡村师范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乡师积极开展活动,胡毅进入该校后,便受到进步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阅读了许多马列主...[详细]
黄祖轲,号立三,1892年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乡黄家门的一个地主家庭。1912年2月初,黄祖轲在东山乡和有志青年徐履仁一见如故,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相约外出求学。当时徐履仁家境穷苦,无法筹集学费,黄祖轲慷慨解囊支持,两人于是年赴武昌考入武汉中学。 在武汉,黄祖轲目睹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和...[详细]
黄祝蕖(1877~1945),原名黄荣康,号凹园,广东三水县芦苞人。18岁赴南海平地堡当蒙馆教师。民国9年(1920)正月,在广州河南冼涌(今海珠区堑口附近)办学塾,初时学生只有9人,四年后迁校到西关冼基东,与岑立峰、岑荔圃三人合馆设教,学生百余人,改名南阳学塾。馆内庭院雅洁,培植棕葵,盎然翠绿...[详细]
黄选盛(1908-1945年),一区蟠扶乡田寮(今属岗美镇)村人。武艺高强,臂力过人,曾为舞狮班主。 1945年2月17日,选盛奉两阳党组织的委托,负责召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阳春县抗日游击队。为国民党轮溪乡长谢仲云侦悉上报。2月21日凌晨,国民党-一百余人包围其家,选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地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