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平(1915一1945),澄海县东里樟林乡(现东里镇东和)人,抗日战争时期“汕青抗”的发起人和潮、澄、饶、汕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 周礼平少时读书成绩优异,待人处事机敏公正,被同学们称为“晏子”。民国21年(1932)夏,毕业于樟林萃英小学,旋即考入汕头市大中中学,在校成为抗日救亡活动...[详细]
钟渭卿(1882—1945),字朋锋,乳名添福,河源县城镇人,小手工业家庭出身。辛亥革命前,与黄德中、黄凤山、邱庵等秘密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因在河源发起剪辫运动,带头剪去辫子,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身份,遭清政府通缉。逃往广州后,经同盟会员李子先的介绍,投奔陈炯明部的第六军(军长杨坤如)第四旅(旅...[详细]
重布山,1925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1942年8月,重布山参加八路军滨海支队,在第二十六团当战士。因作战勇敢,他先后任六连机枪班副班长、尖刀班班长、一排副排长;194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重布山不但作战勇敢,在平时工作中也是好样的。1944年滨海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第二十六团在罗家丰台...[详细]
赵綍生(1906—1945),名之纶,赵寨乡刘台村人。出生于农村富有家庭。1923—1927年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赵綍生回到汉中。年秋,赵綍生与其他共产党员组成第一个“中共南郑小组”,开展党的活动。...[详细]
张守愚(1915~?)又名义仓,宜君县西村乡云辉村人。他少年时就智勇超群,见义勇为。民国初期,本县东部洛河畔一带,常遭流窜黄龙山区的一些军阀残余分子的抢掠,百姓屡受侵扰。民国十五年春(1926)的一天,匪首杨谋子带三四十人窜到云辉村。年仅12岁的守愚正在学堂念书,听说来了土匪,就奋不顾身,在同学...[详细]
张觉青(1906~1945),原名锦钟,阳明镇人。民国15年(1926)与进步青年黄惊白等组织“新和平青年团”,并在附城、合水、阳明镇等地组织工会、农会,宣传三大政策,创办农民夜校。是年被推选为出席广东省工人代表大会代表。“四·一二”-政变后,“新青团”被取缔,张被诬为-分子,-远走惠州、博罗等...[详细]
叶秀初(1864—1945)原名松元,号以行,人皆呼秀初先生,宋桂人。在连滩悬壶60余年,已是四代相传。他11岁开始随乃父叶启华,,日间见习望、问、闻、切,并 脉象及论证施治之理,夜读医书至更深。15岁起,熟读药性汤头,练习处方。19岁起,独立治病。直至1944年连滩沦陷,走避不及,被日军打伤,...[详细]
叶盛宣(1924—1945.7) 又名叶萌,男,仁化镇附城人。1944年5月在广东省立韶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抗日,任中山大学战时工作队第二大队队员。1945年任广东西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江纵队西北支队群虎大队金星中队指导员。同年7月在英德县沙口镇月岭下村与敌作战中壮烈殉国。 相关院校: 中...[详细]
叶发青,别名叶石妹,1891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曲江县东厢翻溪桥石安村(现属韶关市浈江区东联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叶棋兴,母亲骆氏。有兄弟三人,二弟叶明青、三弟叶年青。为减轻家庭负担,他从小帮助父母干活,上山放牛,打柴割草。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参加田间劳动,叶发青学会了田园农活的一切劳动...[详细]
严慧玲(1921年~1945年),女,乳名严美宽,又名严春兰、严冰,河口城河村人。父亲在广州一药店当店员,母亲居家以手机织白土布维持生活。慧玲有兄弟姐妹十多人,在姐妹中排行第五。年少聪颖,11岁随兄长到汕头,就读于职工子弟学校。当时该校一位思想比较进步的教师陈凡,是三水杨梅西村人,与慧玲的七兄是...[详细]
徐勤(1873年~1945年),字君勉,号雪庵,戊戌维新的主要人物,白坭庙岗村人。17岁赴穗从师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同为康之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于上海设分会,派徐主理会务,兼任《强学报》主笔。期间,徐还为《时务报》、《知新报》、《湘报》等报撰写论著20多篇,...[详细]
薛毓苹(1905-1945年),号冠琴,春城镇廻龙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国立广东法科学院预科班。 毓苹毕业后,相继担任阳春县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县立中学教导主任,国民党阳春县第一区党部书记,阳春干训所师资训练班教官。民国26年(1937年)...[详细]
谢福球(1912-1945),今排沙镇小罗村人。民国16年(1927)参加革命,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参加侨港回乡服务团任副团长。次年9月任中共江屯中心支部委员,11月任中共广宁中心县委委员。民国28年9月任中共附城支部书记。民国34年任广宁、四会武装起义委员会委员,参加锁匙牌(地名)伏...[详细]
文立正 (1911-1945) 山东军区独立支队政委,铁道游击队政委。 湖南省衡山县人,1911年4月14日出生。1932年在长沙岳云中学念高中时,即邀集好创办半日制小学一所,专收穷人子弟,亲任教师,并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购买书籍、文具。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详细]
王绍杰(1905一1945),澄海县莲下镇神州村人。民国14年(1925)12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5年1月转为共产党员。同年春,任澄海县农协会筹备处领导成员兼苏南区农民协会特派员,是澄海县三天红色政权领导成员之一。南昌起义军撤离潮汕后,他随同县部委和澄海武装力量,撤到莲花山,坚持游击斗争。 ...[详细]
邝叔明(1913~1945),乳名邝振发,曾用名陈广、邝明。香山县第八区小濠涌村(今斗门县斗门镇小濠涌村)人。幼在乡入读私塾。民国19年(1930年)到广州念中学,在邝任生影响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22年(1933年)春,邝叔明与邝任生等一起考入广东航海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良。翌年初,与邝任生等一...[详细]
麦鼎勋(1900-1945),南雄城牛筋街人。字富年,又名麦友德、麦秋,曾用名赵超,是辛亥革命烈士麦彝宪之子。1921年麦彝宪被害后,鼎勋随母回南雄读书。1914年,又随母往马来西亚投亲,数年后回国,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再赴南洋,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27年回国,被中国国民党...[详细]
罗若愚(1901—1945) 原名罗顺球,黄圃石军沙七宅村人。出生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大黄圃读私塾。 民国13年(1924)9月,中共中央委员谭平山与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到中山九区大黄圃宣传革命,发动农-动。九区各村农民协会相继成立,农-动蓬勃发展,其由此参加农民协会。1925年,被党组织派到...[详细]
卢冬生 (1908-1945) 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人,1908年4月16日出生于湘潭县七都一甲一个贫苦家庭。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长陈庚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