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鲲 (1868~1944) 彭海鲲,原名祖植,字钝叟,晚年自号知止老人、行三,长沙县福临铺希古台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光绪二十年(1894)举秀才,后弃科举人时务学堂学习,受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锐意变革图新。后与弟彭汉怀(著名金石书画家)、孀嫂颟皋(清末女教育家)一起东渡日...[详细]
欧阳纯武(1874—1944年),苗族,清末秀才,两水苗族乡社水村人。欧出身贫苦,无力进学,全凭天资和孜孜不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自学成才。他精文学、通医理,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尤深,他以柳、颜字体为基础,自成一格。清末及民国时期,五排地区的私塾教师及一些有识之士,多为其门下。他为人正直,医德高尚...[详细]
蒙世恩(1915~1944) 壮族,今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南宁陆军军官学校第14期, 曾先后任国民政府军第31军131师补充团副官,上尉连长,第一营营长。民国33年(1944年) 8月,在保卫桂林战斗中,他率领部属守卫中正桥(现解放桥)附近据点,与日军激战两昼夜...[详细]
陆祖穀(1874—1944),字文达,号仲襄,以号行。唐代陆贽后裔,世居嘉兴。幼时父在濮院经商,故生于濮院,少年时迁回嘉兴城内。母吴氏能诗善画,著有《淡水室诗草》。祖穀幼承母教,4岁时听讲唐诗、幼学故事,六七岁读《孝经》、《论语》,8岁听讲南楼老人陈书夜纺授经故事,即能作五言律诗。清光绪十六年(...[详细]
罗会廉(1914-1944年),男,贵州普安县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14年4月25日出生在贵州省普安县楼下河畔一个殷实的家庭。他聪颖好学,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兴义县中学。那时正是军阀混战、灾难不断的-年代,罗会廉亲眼目睹到一个年龄较大的同学为 抓丁派款被 杀的惨景。他怒火满腔,愤愤...[详细]
路德维希·贝克,全名路德维希·奥古斯特·西奥多·贝克(Ludwig August Theodor Beck )(1880.1.29-1944.7.20),德国大将。 贝克1898年加入德军,一战期间曾作为参谋军官在西线作战。一战后任职于重组的德军参谋部门。1932年,贝克晋升中将军衔,193...[详细]
刘应时(1884~1944),原名黻文,字善卿,灵山县石塘练(今石塘镇)苏村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幼年失怙,在从叔刘运熙指引下接受启蒙教育。青年时期进廉州府官立中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广东法政学堂,后因该校解散而辍学。民国3年(1914年) 至澳门师事广东大儒简朝亮入室弟子张筱峰先生处,专攻儒家经典...[详细]
刘开榜(1892~1944年),汉阳人。幼家贫,来汉口进餐馆当学徒。1934年起,先后在汉口 武鸣园酒楼、德华酒楼掌勺,烹制鱼,挂“鱼大王”牌。1936年,汉口老大兴园酒楼以 月薪50银元聘他掌厨,主理高档鱼菜肴和高档宴席。老大兴园酒楼精制“鱼大王” 广告牌招徕顾客,刘因此名扬三镇。 刘...[详细]
刘复(1885-1944),原名朝禄,号菊坡,金牛胜桥乡岩刘(原属鄂城)人。少年就读于普通学堂,与宋教仁等参加反清组织“科学补习所”,后资助宋东渡日本。入两湖师范后,曾赋诗言志:“徒劳口舌难为我,剩好头颅付与谁”。慈禧太后祝六十寿,他公开丑诋。武昌起义时,为《中华民国公报》,还积极筹设 局。他...[详细]
刘锋民(1904年—1944年),原名刘福先,宾州镇白莲村人。高小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民国24年(1935年)到南宁民团干校受训,25年(1936年)起,先后任宝水乡乡长、新宾镇、芦墟镇副镇长。他为了混进中共宾阳地下党,政治上伪装进步,积极“投靠”中共地下党员。当时,中共宾阳地下党贯彻抗日民族统...[详细]
刘 鸪(1903—1944)化名任永和。河北丰润人。10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26年去天津奉军当兵,后任连长。因不满军队腐败,于1930年携一支 逃回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1938年6月,参加冀东抗日大-,后任冀东抗日联军五支队二大队副队长。1939年2月,...[详细]
李兰桂 (1912—1944) ,古城乡良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在亲睦高小读书。 1928年考上玉林省立九中读书。 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良村小学任教,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大力发展劳农会,建立交通联络站,发展党员。1932年至1936年先后任支部书记,清湖区委书记,县...[详细]
李静诚(1867—1944),字洁斋,府城圩诚意街人。幼年随任惠泉书院院长的父亲李亿年到院就读。 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贡生,以后应3次乡试皆落第。25岁学刑务,进身仕途,先后在府、厅、州、县衙门充当幕僚,掌管刑务、钱粮、文案达10余年。光绪三十三年陆荣廷当左江镇总兵时,李静诚在上思厅办...[详细]
李海东(1887一1944),字渭川。张黄镇十字桥头圹村人,1913年受聘于张黄上八团学堂(今张黄镇中心校旧址)任校长兼教语文。 他爱好文学史地,热心培养学生文学情趣,对学生作文大力鼓励。他将学生优秀作文分为贴堂、荐堂、留堂三种;贴堂的张贴出来给学生参考学习,荐堂的在课堂加以推荐,指出文章优...[详细]
李曦(1886—1944)字子殷。岑城镇南街人,清末秀才,后又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校,终身从事教职。他为人耿直,嫉恶如仇,不畏权贵,力抗横流。民国初年,他在省立梧州二中任教时,英驻梧领事无理侵占校地,打骂传达人员,擅闯校长私室,他挺而出,指责英领事的霸道。民国9年(1920他在南宁第三师范任教,...[详细]
孔雅卿(1867~1944),名彬,号亚青,县案元入庠补增生,福利乡龙岩村人。 孔雅卿从18岁开始执教,数十年如一日,直到辞世,长达60年。他主要受聘外地,亦在本村设教,从教于湘桂二省之江华、永明、富川三县,桃李累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西科第二名优贡胡墨庄、民国时期任专员兼民团副指...[详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参谋部的军官,曾於1916年参加凡尔登战役。 1936年,他被晋用为陆军上将。1937年奉命指挥第6军团;该军团後来改编为第4军团。1939年他指挥该军团攻入波兰。尽管他反对进攻西线,但他仍在法国战役中率领第4军团进攻阿登。1940年7月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後,他在巴巴罗...[详细]
岑家文(1890~1944年),男,壮族,定安乡洞城村人,肄业于泗色中学(今百色中学)。 民国初年,在西南军政府任机要秘书。军政府撤销后,跟随桂军刘日福部,出任田南道统领,后调到西林任八达弹压委员。民国16年(1927年)投靠云南范石生部,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独立旅旅长,队伍开拔到湖南改编后...[详细]
贾继英,字俊臣,祖籍山西榆次郝家沟村,生于1875年。幼进私塾研习四书五经,稍长入大德恒票号学徒。因精明干练,有胆有识,善于应对,而得到掌柜的赏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偕光绪以及嫔妃、亲王、文武大臣千余人马仓惶出逃。途经太原时因感经济拮据,提出向省城金融界人士借银30万两。当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