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东(1911—1944),山东掖南县第14团独立营营长、著名烈士。 山东省莱州市虎头崖镇趴埠刘家村人。1929年考入掖县师范讲习所。1932年至1934年先后在趴埠刘家和潘家小学教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县民众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主持并组织了滨海乡的民众训练。1938年8月,...[详细]
刘万里(1912—1944)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定易涞支队副支队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刘泌文(1877──1944),又名宗沛,字泌子,威远镇西人。19岁中秀才,1903年被推荐进入日本弘文师范大学学习。1905年,和吴玉章等人在东京参加同盟会,同年毕业回国,任威远县高等小学校长。两年后赴北平,挂职清廷内务部,实际担任“京津同盟会”总干事。1908年就任日本驻华使馆馆区警察署长,...[详细]
李日新(1912—1944)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军区安(陆)应(山)指挥部指挥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李箸前(1920—1944)中共邯郸县委书记 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1933年,入县立师范学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赴南宫党校学习。4月返回永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历任县农会主任、县委组织部长、 科...[详细]
林耀(1911—1944),广东省鹤山市址山镇昆华人。出生于澳门,后在香港华人书院读书。1935年春,为抗日救国,毅然放弃即将出洋留学的机会,回广州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学习。1936年夏,进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继续深造。1938年3月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驱逐机队服役。1939年5月3日,日空军45架...[详细]
康国强(1920-1944年),原名康金兆,又名康金道,曾化名林挺、张国强。民国九年(1920年)生于崇福里东坑村(今月塘乡砺山村东坑自然村)。国强生父康梅及其三个兄弟康金水、康金祥、康金新均为地下党秘密工作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强跟随黄国璋及堂兄康金树参加中共秘密革命活动,以长乐县...[详细]
焦占宝(1922—1944)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6团政治委员;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4日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焦占宝是其中之一。 201...[详细]
胡银湾(1921—1944),湖北天门九真镇刘庙村人。1944年春在本地参加革命,不久编入天汉县独立十一团任战士。同年7月随部队转战汉川吕家巷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九真镇 天门市辖镇。1950年设天北区,后改为九真区,1956年改指导组,1975年复区,1958年改红光公社,1961年再复区,...[详细]
胡立义 (1915~1944) 胡立义,沣水镇炒米村人。他生性暴烈,狂傲不羁。 1937年,张店沦陷后的一天,一汉奸到炒米村为侵华日军派差要物,年方22岁的胡立义听说后火冒三丈,只身奔前,击毙了汉奸,并缴获手枪一支。立义之父见儿子如此勇猛,亦拿出家中用以护宅的部分0,支持儿子组织抗日...[详细]
黄梦喜(1888-1944),莆田白沙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闽中地下党白沙冬泉联络站负责人。靠竹编、肩挑收入支持革命。后因联络站暴露,在亲人被杀害、房屋被焚烧的情况,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被捕,关押于福清监狱,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英勇不屈,牺牲在狱中。...[详细]
贺云南(1923—1944),湖北天门竟陵办事处河堤村人。1941年参加抗日斗争,1943年在天京潜县潜北区中队当战士。1944年秋随队驻扎在朱场乡鸭棚街宿营时,突然遭到驻张港伪军的袭击包围,他在突围中牺牲。竟陵街道 竟陵,茶圣陆羽的故里,江汉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68平方公里的沃...[详细]
郭荣福(1919—1944),湖北天门九真镇同兴村人。1941年3月在本地参加革命,1942年初调任天汉地委警卫连任班长,1943年编入天汉县独立十一团,1944年7月在汉川严家场与日军作战时牺牲。九真镇 天门市辖镇。1950年设天北区,后改为九真区,1956年改指导组,1975年复区,19...[详细]
邓如琢,1888年出生,安徽省阜阳县邓寨(今属利辛县)人。字和璞。原为直系蔡成勋部属,后归方本仁部。 1922年6月22日,邓如琢任第9混成旅2团团长。9月21日,任第9混成旅旅长。 1923年5月4日,邓如琢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4年12月(或1925年1月22日),邓如琢任中央...[详细]
陈训冰,1886年出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字道培。早年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学驾驶 1904年冬毕业后,陈训冰先后任军舰二副、大副、“普安”运输舰舰长。 1913年1月,陈训冰任“楚同”舰舰长,并授海军少校军衔。后任“海筹”舰舰长。 1927年3月,陈训冰加入国民革命军,任...[详细]
陈廷禹(1923—1944)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3大队中队长 出生于泰国罗永府一个工人的家庭。1938年,参加了泰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学抗”,积极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抗日经费和物资。1939年春,回国加入东江纵队前身的“新编大队”特务连。1941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担任东...[详细]
陈凤亭 (1915~1944) 陈凤亭,又名陈长理,房镇乡大高庄人。15岁时到周村一家织带厂当徒工。1938年春,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班长。不久,他随部队参加了攻打淄川的战斗。成为全营歼敌最多的一个班。之后,派他到鲁南学习,结业后,担任了南邹长县...[详细]
曹一川(1914—1944)龙(观)赤(城)联合县民教助理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