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张漪芝 [公元1920年-1944年]

  • 张漪芝(1920~1944),女,又名漪兰,广州番禺瑶头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联星村)人。她13岁时随家人到香港读书。后在学校参加了进步组织“同志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民国32年(1943)参加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后,漪芝跟随组织转移内地,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卫生员、救护队队长等职务...[详细]

张文彬 [公元1910年-1944年]

  • 张文彬 (1910-1944) 红七军政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 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张纯清, 1910年5月生于平江县梓江东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教会学校就读,积极投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农-...[详细]

张思德 [公元1915年-1944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详细]

姚若思 [公元1880年-1944年]

  • 姚若思(1880~1944年),名世俨,字若思,今阳西上洋上洋村人,是孙中山早期同盟会会员。民国11年(1922年),任阳江县县长。民国13年,任茂名县县长。次年,改任电白县长,后又任英德县县长、阳江县县长。 姚若思当政期间,乐于助人,为民办实事。一次,一汉子担柴进阳江城卖,行至南恩路时,因...[详细]

徐宗汉 [公元1877年-1944年]

  • 徐宗汉(1877-1944),原名佩萱,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投身民主革命洪流,领军起义制运军火、提倡女权倡办女学,是辛亥革命的女杰和妇女运动的先驱;支援各项抗战活动,为反对袁氏-、-侵华战争、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卓著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和中国贫儿教育的开创者。 富家民革...[详细]

徐子清 [公元1918年-1944年]

  • 徐子清(1918~1944),下车镇人。他读书时代,品学兼优。初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他与同乡的进步青年周宝时结交相处日久,从中受到启发,立志革命。 民国26年(1937)10月间,县“抗敌后援会”发动县城及各乡组织“青年抗敌同志会”。徐子清和周宝时是下车青年抗敌同志会的组织者,他们领导群众...[详细]

萧谦中 [公元1883年-1944年]

  • 萧谦中(1883-1944)原名萧逊,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安庆市杨桥镇龙山社区人。早年师从姜筠学习山水画,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1年重返北京,广泛涉猎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艺术精华,尤醉心石涛、龚贤、梅清。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详细]

吴子垣 [公元1883年-1944年]

  • 吴子垣(1883—1944) 又名紫垣、少薇,字绵芳,号松庐、刚父,笔名微子、抗公,沙溪龙聚环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9月16日出生。1908年与吴尚鹰等组织击揖社和中国少年体育会。1909年在澳门参与组织革命机关,到各乡演说及筹募款项,参与香山起义。后在上海参加南社进步社团活动,宣传革...[详细]

吴强 [公元1911年-1944年]

  • 吴强 (1911-1944)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组织部长、干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1年7月生于平江县长寿街普通市民家庭。14岁到杂货店当学徒。1927年加入长寿店员工会。同年加入共青团。马日事变后,两个哥哥先后为革命牺牲,他参加游击队,在平江一带战...[详细]

吴剑学 [公元1883年-1944年]

  • 吴剑学(1883—1944),字熙农,湖南湘乡县潭市茶湾(今属湘乡市潭市镇)人。 吴剑学1908年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以成绩优异,派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并于此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投入山西第六镇吴禄贞部任军官。吴禄贞被袁世凯刺死后,他便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第二期和第三期军事...[详细]

韦少伯 [公元1894年-1944年]

  • 韦少伯(1894年~1944年),又名开潜,范湖红岗(原称福神岗)村人。出生越南。母越籍,父敬庄,执星相业,家世贫寒。伯少年跟父回乡生活,乡情深厚。年长婚后返越,随法国药剂师工作。某次幸中彩票,略有资金,于西贡市创办二天堂药房。二天堂制造多种成药,以二天油、血中宝驰誉于世,与上海雷允上六神丸、虎...[详细]

卫国尧 [公元1913年-1944年]

  • 卫国尧(1913~1944),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祈氏抚养长大。民国17年(1928)15岁时考进中大附中,中学时期,经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立志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国23年春,高中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考进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得到该校进步校长岗...[详细]

王寒烬 [公元1888年-1944年]

  • 王寒烬(1888~1944 年),广东东莞人。幼年随父到佛山居住, 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1911年)11月参加民军光复佛山。 民国8 年(1919 年),原同盟会会员郑苍生在广州创立共和工党, 其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但主张走议会道路。王寒烬在广州加入共和工党。同年...[详细]

宋卓愈 [公元1903年-1944年]

  • 宋卓愈(1903~1944),原名宋碧光,又名公敏,翁源县礤下乡礤头村人。宋青年时就读于翁源县立中学(今三华中学),辍学后到惠州。1926年,宋在叶挺部任连长。1927年广州起义时,宋在叶剑英的教导团任连长。起义失败后,宋被国民党搜捕,判处死刑,经宋的伯父向粤军李武资师长求情保释。宋出狱后,留在...[详细]

钱朗辰 [公元1874年-1944年]

  • 钱朗辰(1874年~1944年),原名应龙,西南上西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小三元”,名噪一时。因才华出众,为清远朱汝珍(甲辰科榜眼)所推重,文交至笃。清光绪废科举后,入武备学堂攻读,接受新思想熏陶。后于新会文楼、香山官塘等地掌教时,其教学方式新旧并重,为人称道。清末民初,钱旅居香港...[详细]

莫开琼 [公元1869年-1944年]

  • 莫氏兄弟,南雄城人。 莫开琼(1869-1944),字美昆,号紫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廪生,同年考入广东法政学堂,潜心研究法律。毕业后,历任清江县、阳江县推事。民国16年(1927年)受聘中山大学法律系讲师。民国18年,出任南宁市审判厅厅长。民国21年在广州开办律师事务所,名重一时,...[详细]

孟鹤龄 [公元1862年-1944年]

  • 孟鹤龄(1862—1944年),字松乔,本县三屯营人。他2岁丧父,7岁丧母,14岁祖父母同年病逝,15岁-废学至遵化县经商,虽处境维艰,但不忘读书。20岁开学馆于本县龙湾,后立馆于三屯营。边教边学,他发奋读书,诵读抄录,常至深夜。 松乔先生的门生科考多列前茅,声名大震,馆事日盛。...[详细]

罗公度 [公元1864年-1944年]

  • 罗公度(1864-1944年),又名仪,字无量,生于陆丰县螺溪欧田赤犁树下村(现属陆河县螺溪镇),公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秀才。此后,以教育后人为己任,在家办起一间私塾,取名“戆寮”,后增设国文专科班,教授古文等。自赋诗云:“戆寮当大路,过客尽闻知;渐渐书声起,人来...[详细]

骆仿孟 [公元1892年-1944年]

  • 骆仿孟(1892~1944),字化愚,号树智,东水镇人。曾任粤军团长、和平县参议员、龙川县长。民国15年(1926)任和平县警二大队大队长时,中共党员叶欣和随新任县长来和平工作,被骆委为县警东水警长,叶才得以秘密开拓党的工作。9月间叶被小江匪徒赖彪劫持,骆闻讯即组织武装追击,将叶营救回来安置在家...[详细]

李英元 [公元1871年-1944年]

  • 李英元(1871-1944),号艾邻,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区高北乡白高垌(今属陂面镇)人。清朝拔贡,赴北京考试,选湖南省补用直隶州州判,未赴任。在合水集英高等小学堂任教员,任《阳春县志》局编纂。民国2-3年(1913-1914年)任阳春县立第一小学校长。 军阀混战,盗贼四起,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