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郭好礼 [公元1904年-1943年]

  • 郭好礼(1904—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 原名郭富堂。1904年8月13日生于河北省临漳县郭小屯村。早年参加冯玉祥部国-军,任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郭好礼回到家乡,在地方组织自卫武装,任保安中队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好礼积极呼吁“枪不离...[详细]

耿奎 [公元1907年-1943年]

  • 耿奎(1907~1943)阜平邓家庄村西门吉自然村人。1926年考入阜平县高小读书。高小语文教员李殿阁为中共地下党员,经常在学生中宣传进步思想,耿奎虽未入党,但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当地遭受天灾,颗粒无收,在家操持家务的耿奎做通父亲的工作,当年免收地租,还把家里仅存的两担黑豆拿出来救...[详细]

葛健豪 [公元1865年-1943年,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

  • 葛健豪(1865.8.17-1943.3.16),原名葛兰英,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她五旬求学长沙并伴子女(蔡和森、蔡畅)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她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详细]

高国贤 [公元1908年-1943年]

  • 高国贤(1908~1943)高阳东留果庄村人。自幼失去父母。1927年考入安新县同口中学,经地下党组织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后任党支部书记。1931年毕业回乡,聘请县城东街女青年房宗基为教员,利用自家房舍,开办女子学校,既教文化,又传播革命道理。高国贤还广泛联系贫雇...[详细]

符英 [公元1914年-1943年]

  • 符英(1914~1943),女,原名家荣,万宁县龙滚上城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妇救会。1941年4月在万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当炊事员(在六连岭),常常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层层-线下村筹粮找药。1943年,在日本侵略军对万宁六连岭实行“蚕食”、“扫荡”时,同苏爱梅下山筹粮,...[详细]

符亚灵 [公元1895年-1943年]

  • 符亚灵(1895~1943),黎族,白沙乡召傲村人,白沙起义前曾任国民党团董、白沙乡乡长。他为人老实,见到国民党政府欺压群众,心里不忍,曾一度提出辞职,被县政府抓到牙叉墟处罚扫街几天,责令继续担任乡长。 白沙起义失败后,他同起义群众一起上山坚持斗争。在山上,他听说国民党顽固派限令他3天之内下...[详细]

范钦洪 [公元1906年-1943年,新四军战士]

  • 范钦洪(1906-1943),福建省永定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红军营教导员,副官主任,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详细]

杜邦宪 [公元1907年-1943年]

  • 杜邦宪(1907—1943),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政治部主任。 又名王炳朗、王开宪。出生在湖北钟祥县石牌镇一个贫苦家庭。1925年7月,考取中强中学,在董必武派到钟祥的共产党员的引导下,传播革命理论,并成为学生会领导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参加县党部筹建工作...[详细]

陈耀元 [公元1909年-1943年]

  • 陈耀元(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 湖北省黄陂县人。1931年,新婚燕尔,告别妻子父老,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战士升任营长。 1938年1月,中共北方局书记朱瑞将陈耀元调冀南第四支队任第二中队队长。他...[详细]

陈文彬 [公元1902年-1943年]

  • 陈文彬(1902.11.27~1943.4.26),字质如,男,汉族,1902年11月27日出生在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龙风寺脚下的三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六岁进私塾念书,小学毕业后考取昆华中学(现昆明一中)。三年后以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昆华中学高中部。高中毕业时,被录取到云南航空学校第二期飞...[详细]

陈能孝 [公元1917年-1943年,革命烈士]

  • 陈能孝(1917.?~1943.12),又名阿放,化名老曼,男,汉族,民国6年(1917年)生于玉环县城西门(今属玉城街道)。民国26年(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永嘉(今温州)城区区委组织委员,永嘉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郭溪区和城区区委书记。 民国24年(1935年)冬...[详细]

陈墨香 [公元1884年-1943年,戏曲艺术家]

  • 陈墨香(1884—1943) 名辂,字敬余,安陆城关人。早年随父陈学棻在京启蒙读书,后拜其父门人、山东滕县翰林高熙哲为师,攻读经史。读书时就对古典戏曲产生爱好,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试编剧本。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他随父护驾入陕,返回潼关时其父病殁,清廷钦命子侄护柩回乡。守制期...[详细]

陈机清 [公元1897年-1943年]

  • 陈机清(1897—1943),又名陈章生,陈贵芳之二叔,中共党员。1934年参加建松政游击队。苏区沦陷后,坚持在建松政地区开展游击斗争。1943年春,国民党钱东亮部属参谋长柴毅坐镇东平,对游击队进行疯狂进攻。四月的一天,陈往水吉寻找游击队联络工作,经过水尾村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保护了游击...[详细]

陈海萍 [公元1908年-1943年]

  • 陈海萍(1908~1943),字振雄,海头镇那历村人;吴丹心(1910~1945),新英人,1926~1927年、1936~1937年任儋县妇女协会主任。1926年至1928年他俩分别在府城琼海中学、六师读书,并参加共产党,尔后结为伉俪。1937年秋,那历村成立党支部,海萍任支部书记,丹心任组织...[详细]

常隆基 [公元1921年-1943年]

  • 常隆基(1921-1943) 生于辽宁省西丰县,1941年6月,25岁的常隆基被征为伪满“国兵”,并随部调防到富锦县,当过警务兵,饲马兵,他伺机抗日救国。1943年5月,在富锦县五顶山,单人独自持手枪闯入检阅阵地,将前来“视察”的日本驻满洲顾问南木实隆中将击毙,后来被大批日伪军围困在松花江岸...[详细]

查化群 [公元1915年-1943年,抗日英烈]

  • 查化群(1915—1943),原名鸿志,又名曼云,化名华春,腊树查家老屋(今怀宁县腊树镇八一村)人,抗战时期中共怀宁区委书记。 查化群少时就读于太湖鹿磨山小学。1931年考入贵池乡村师范学校,在此受到革命影响,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一面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面参加革命活动,...[详细]

曹平 [公元1919年-1943年]

  • 曹平(1919~1943)又名曹振鸣。安国南马村人。15岁考入定县第九中学,参加了学校进步组织“物理研究班”,除学习机械原理外,主要研究唯物主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辍学,回家务农投身抗日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青救会主任。1938年初,任冀中七分区游击队指导员...[详细]

蔡和尚 [公元1910年-1943年,新四军战士]

  • 蔡和尚(1910-1943),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在闽南游击区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二支队,于1938年初北上皖南参加抗日战争,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老三连副连长。1943年在安徽土地庙截缴敌人 弹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白振江 [公元1916年-1943年]

  • 白振江(1916~1943)唐县白家庄村人。1931年考入唐县龙塔寺高小第一班学习。1933年毕业后在家为农。1937年11月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唐县围城区公安员,曾多次深入敌占区开辟工作,护送上级领导干部穿越日军-线。在日军“扫荡”时,几次为掩护群众转移,挺身...[详细]

安国俊 [公元1914年-1943年]

  • 安国俊(1914~1943)容城小里村人。出身贫苦农家。1938年5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会主任、四区干部。他的家成为共产党、八路军的“据点”,县委书记赵雨农曾多次在他家召开会议。1941年,日本侵略军疯狂“扫荡”边区,他家便成为共产党抗日斗争的“堡垒”。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