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荃(1916~1943年),本县棉湖镇人,毕业于福建集美试验乡村师范,共产党员。1941年春,他在江苏省如东县苏中四分区工作。1942年冬,他任中共掘东区委书记兼副区长。上任不久,日伪发动“清乡”,他与区委同志挑起了反“清乡”斗争的重担。 王荃与巩区长领导掘东区队和人民烧毁了敌人-的竹篱笆...[详细]
田龙飞(1883~1943) 字云卿,本县红光乡人。清末拔贡,擅长诗词。历任县立高等小学、汉南中学国文教席多年。以治学谨严荣获“陕西省双莪金质奖章”。教学之余,致力于研习汉、魏、晋书法,熔铸诸家之长,自成一体,名噪汉上。惜其遗墨多佚,仅有圣水寺、治平庵所存楹联、匾额10余种,被行家视为珍品。 ...[详细]
琚士林,又名田洪涛,1919年生于河北省广平县留女固村一个富裕的家庭。当时家中有20间房屋,80亩土地,两头牛,雇有一户佃农。其父是一位爱国人士,后来曾任县参议会参议员。兄弟3人,居长。幼读私塾,后入广平西关高小读书。1937年入广平简易师范学习。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籍,初步接触了马列主义,经常与...[详细]
容揆(1861—1943),字知叙,新会县荷塘镇良村松桥坊(今属蓬江区)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童生容揆由清政府官费第二批派往美国留学。清光绪五年(1879年)容揆在美国春田高中毕业,并获得哈佛大学入学许可。因剪去发辫被清政府遣返回国,在哈佛福德往波士顿途中逃脱。后得宗叔容闳支持,由洋牧...[详细]
区玉(1868~1943),字绍恺,广东省番禺县鹿步司横沙堡双岗村(今黄埔区大沙镇双沙村)人。1868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双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2年私塾。光绪十年,区玉跟姨父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轮船上当徒工。起初,他在日本“青身皇后”轮当学徒,航行到过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东南亚等...[详细]
丘国章(1906~1943),河源县黄村人。1938年10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来到河源蓝溪乡、能溪乡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党组织。丘国章接受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公开号召和带头参加抗先队,使黄村的抗日团体迅速发展,并出任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河源县第九区队长。1939年10月,丘国章加入中...[详细]
丘崇昆(1913—1943),河源县城镇上城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自初中毕业后,见国家积弱,外患频仍,激起其爱国热情,决意弃文就武,投身革命。于民国19年(1930)考取广东燕塘军官学校,经过4年学习训练,随军见习1年后,被任为排长,民国25年(1936)提升为连长。 民国26年(1937)...[详细]
彭允彝 (1878-1943) 民国大学校长,国会众议院委员长,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湖南省湘潭县人,1878年生。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师范科。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入警监学校和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详细]
毛泽民 (1896-194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896年4月3日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春赴长沙投身革命,192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受党的派遣去江西安源从事工...[详细]
马克昂(1914-1943年),化名冯风,民国3年(1914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出生于海丰县城一个大户人家。民国21年秋考入海丰中学师范班。读书期间,特别喜爱阅读左翼进步作品。为人谦虚,善于团结人,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民国24年上半年,马克昂等领导全校学生-,赶走校长张道隆。师范毕业后,民国25年到...[详细]
卢文仪(1865-1943年),出生于陆丰县桥冲镇大塘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少失父母,为其伯父收养,伯父见其活泼聪慧,曾让他上了几年私塾,使他粗识文字。长大后随其伯父在家务农。1884年,19岁的卢文仪卖身到印尼日里地方与资本家种植烟草。做了三年仅供食宿的苦工,才自谋生计。这时其舅父为印尼荷属工头,...[详细]
卢炜昌 (1883~1943),广东香山人。精武体育会创建人之一。上海汉堡黎英文书院毕业。原为礼和洋行职员,后任新瑞祥五金号经理。宣统三年(1911),与陈公哲、姚蟾伯等重建精武体操会,民国5年(1916)协助筹建精武会新校舍。曾任该会会计,座办,书记等职。民国12年为全国武术大会发起人,同...[详细]
李仙根,名蟠,广东香山县石岐紫里人,生于1893年,逝于1943年。曾祖李遐龄,为岭南名士,父李达庐,光绪举人,在乡教书。 1908年,李仙根入广东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他与邓演达为同班同学,共同参与辛亥武装起义的准备行动。1914年负NC030日本,继续革命活动,结识了朱执信、胡汉民、...[详细]
刘继哲(1919~1943) 黄池大歇场人。父辈业农,家境贫寒。继哲初在草庙小学读书,后转入南区高小。民国18年(1929)大旱无收,次年春,农民以树皮、野菜为食,继哲时年10岁,即辍学在家劳动。21年,本县西区燃起革命烈火,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消息传来,继哲高兴地说:“红军...[详细]
林卓夫(1887—1943) 字寿源,大涌安堂村人。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民国18年(1929)夏,接掌中山县立中学,在任5年严格办学,每日早上在校门口逐一检查学生所穿校服,不整齐则不准入校。重视教学质量,重金聘学识资深者任教;新生入学后中期须经一次甄别考试,成绩不合格的饬令退学;聘请曾出...[详细]
林世荣(1861 — 1943年),武术家,186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平洲平北西河村,幼随祖父习家传武术,少年曾在屠猪店里当伙计,后师从林福成和吴全美等名师,并师从黄飞鸿二十余载。后香港先后将武术家林世荣拍摄成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 曾任福军军中武术总教练,曾于清末参加广州大型武术比赛,获第一...[详细]
林拔芦(1917~1943年),原名大弟,本县金和镇柑园村人。 1938年,林拔芦在南侨中学办的夜校就读。1939年上半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柑园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柑园村“守青寮”这个合法组织,建立“守青队”,把公户、富户的十几条洋枪和几十条土枪集中起来,夜间巡视竹林和田园作物,保...[详细]
孔昭焱 (1881—1943)字熙伯,又作希白,南海盐步南村人。清贡生。早年师从康有为,曾任澳门《知新报》撰述,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回国后任两广法政大学堂教务长、广东高等巡警学堂教务长、《两广官报》总、广西抚署交涉科参事等。民国元年(1912年)后,历任北京大-秘书、广西国税厅筹备处处长、...[详细]
胡树清(1890~1943),字松山,宜君县五里镇胡家塬村人。他为人侠义,赞助革命,对后代关心,是本县集资办学的名人之一。 树清童年时,家境贫寒,赁居佃耕。双目失明的父亲因遭年馑,无法养家糊口而服毒自尽。一家人哭离村庄,逃到五里镇街。母亲作针织度日月,讨豆渣作年食。年仅11岁的胡树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