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生(1919—1943)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荣成县各救会宣传委员。1941年任民政科长,后任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因病逝世。 ...[详细]
解舜臣(1912~1943),又名解小臣、解雅顺、杨再生。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丁岗乡人。烈士。民国29年(1940年)10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他开始在新四军三师八旅供给部开办的阜东商店当会计。民国31年,受部队领导委托,去丹徒县上党地区转运武器弹药。他偕妻乔扮成送葬护柩的“孝子”“孝妇”,...[详细]
江枕石(1909~1943) 原名潮源,字百川,曾用名述而。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武进县城内咸宁巷(今常州市内杨柳巷)5号。曾就读于上海华南大学,毕业于大夏大学。民国15年(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在武进城乡、南京、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与领导抗日宣传和农民抗租活动。抗日...[详细]
姜北海 (1894—1943) 胶州河西店村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姜黎川部,后任二团团长。1942年被姜降为工兵大队长。在姜-的情况下,他带领40余人的工兵大队积极配合胶县独立营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3年1月28日,工兵大队在杨家庄遭日本...[详细]
胡汀鹭(1884~1943),名振,别号瘖公、瘖禅,晚号大浊道人,以字行。无锡县(今无锡市区)南门薛家弄人。国画家,美术教师。受父影响,幼喜书画。初当羊尖小学美术教员,后在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常州女子师范、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术。民国13...[详细]
胡抱一(1890~1943),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人。幼年丧父,由姑母及长兄汉卿抚养成人。宣统二年(1910年),胡抱一只身赴沪,从事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他与陈其美在沪创设精武协会,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民国成立后,转赴南京,曾充任孙中山卫士。“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张溥泉、杨啸...[详细]
每当人们回忆黄秀仙烈士时,她那刚强,富于斗争性的性格,她那深黑明亮、充满智慧的眼睛,就会在人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特别是她那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精神,使人永远不会忘怀。 黄秀仙于1913年出生在琼山县三江乡的一个贫苦家庭。全家11口人,父亲黄有俊,母亲上市姩 ,生育9个孩子,秀仙排第五...[详细]
黑若仙(1911—1943)原名黑丽清。女。回族。临清县(今临清市)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临清特别支部宣传委员。1938年夏赴冀南南宫党校学习,结业后回临清组织“妇女救国会”。1939年春调鲁西区一地委妇委会工作,后到冠县开展妇女工作。同年秋任鲁西区一地委宣传科长,曾主编党内...[详细]
何德裕(1902~1943),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人。1902年出生。早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州市广雅中学),1926年6月,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何德裕当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委员兼工人部长。1927年琼崖“四二三”事变后,离琼赴南洋,后回国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详细]
何春尧(1908—1943)曾用名何春田、何尧、何子成、何自成、何志成。回族。东平县州城街道人。中共党的秘密工作者。革命烈士。1938年,他入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0年春,先后到重庆、宁夏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党的统一战线作了大量工作。 1942年8月,被国民党宁夏省调查处统计室和省联合...[详细]
韩子衡(1906—1943)高苑县陶唐口村(今属高青县樊家林乡)人。1938年1月,率数十名“联庄会”员,配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小清河伏击日军汽艇。同年3月参加八路军,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五支队第十九中队中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第二团参谋长、清河军区第二...[详细]
宫宝田(1870—1943)乳山县(今乳山市)青山村人。清末拳师,因武功高强获钦赐黄马褂。幼时曾入私塾就读,因家境贫寒,13岁经人介绍赴北京当学徒,同年拜在清廷大内总管、八卦游身连环掌始祖董海川之大徒弟尹福(字秀朋)门下习武学艺。因其勤学苦练,武功长进很快,被董海川相中,亲授八卦秘宗,成为正宗八...[详细]
高阳(1892~1943),字践四。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二十二日生,无锡城郊皋桥人。教育家。父秋荃,上海大有油厂经理。高阳17岁就读于上海吴淞公学,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民国3年(1914年)毕业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民国6年回国,...[详细]
高新成(1912—1943)临淄县(今淄博市临淄区)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白兔丘支部书记。1938年8月,参加抗日革命工作,曾任渤海军区兵工厂指导员。1943年10月,在广饶县大王桥牺牲。 ...[详细]
高恩洪(1875—1943)字定安,亦作定庵。蓬莱县(今蓬莱市)上口高家村人。民国交通总长、教育总长。他出身农民,先后就读于上海电气测量学校、英国津普大学,曾任清廷驻英使馆翻译。回国后,历任参赞、西藏通商交涉事宜督办、东三省军政事宜督办、交通部秘书等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高恩洪先后任汉口...[详细]
盖津源 (1903—1943)字阙如。 宁津县盖家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宁津县王表寰高小任教。1935年6月,被国民党县党部以“共党内乱嫌疑”的罪名逮捕,不久以“证据不足”释放。1937年任中共宁津县委宣传委员。1938年7月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 1940年调冀南区第...[详细]
冯肇传(1895~1943),字以行。宜兴县(今宜兴市)扶风乡夏芳村人。中国著名棉作专家。民国7年(191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始入乔治亚大学专攻棉作,后转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攻遗传学,是第一位将遗传学术语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的学者。长期从事中美棉杂交及玉蜀黍遗传的研究,他的《玉蜀黍之耀光叶》...[详细]